# 4.6 GPU计算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使用CPU计算。对复杂的神经网络和大规模的数据来说,使用CPU来计算可能不够高效。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单块NVIDIA GPU来计算。所以需要确保已经安装好了PyTorch GPU版本。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下面就可以通过`nvidia-smi`命令来查看显卡信息了。
``` python
!nvidia-smi # 对Linux/macOS用户有效
```
输出:
```
Sun Mar 17 14:59:57 2019
+-----------------------------------------------------------------------------+
| NVIDIA-SMI 390.48 Driver Version: 390.48 |
|-------------------------------+----------------------+----------------------+
| GPU Name Persistence-M| Bus-Id Disp.A | Volatile Uncorr. ECC |
| Fan Temp Perf Pwr:Usage/Cap| Memory-Usage | GPU-Util Compute M. |
|===============================+======================+======================|
| 0 GeForce GTX 1050 Off | 00000000:01:00.0 Off | N/A |
| 20% 36C P5 N/A / 75W | 1223MiB / 2000MiB | 0% Default |
+-------------------------------+----------------------+----------------------+
+-----------------------------------------------------------------------------+
| Processes: GPU Memory |
| GPU PID Type Process name Usage |
|=============================================================================|
| 0 1235 G /usr/lib/xorg/Xorg 434MiB |
| 0 2095 G compiz 163MiB |
| 0 2660 G /opt/teamviewer/tv_bin/TeamViewer 5MiB |
| 0 4166 G /proc/self/exe 416MiB |
| 0 13274 C /home/tss/anaconda3/bin/python 191MiB |
+-----------------------------------------------------------------------------+
```
可以看到我这里只有一块GTX 1050,显存一共只有2000M(太惨了😭)。
## 4.6.1 计算设备
PyTorch可以指定用来存储和计算的设备,如使用内存的CPU或者使用显存的GPU。默认情况下,PyTorch会将数据创建在内存,然后利用CPU来计算。
用`torch.cuda.is_available()`查看GPU是否可用:
``` python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torch.cuda.is_available() # 输出 True
```
查看GPU数量:
``` python
torch.cuda.device_count() # 输出 1
```
查看当前GPU索引号,索引号从0开始:
``` python
torch.cuda.current_device() # 输出 0
```
根据索引号查看GPU名字:
``` python
torch.cuda.get_device_name(0) # 输出 'GeForce GTX 1050'
```
## 4.6.2 `Tensor`的GPU计算
默认情况下,`Tensor`会被存在内存上。因此,之前我们每次打印`Tensor`的时候看不到GPU相关标识。
``` python
x = torch.tensor([1, 2, 3])
x
```
输出:
```
tensor([1, 2, 3])
```
使用`.cuda()`可以将CPU上的`Tensor`转换(复制)到GPU上。如果有多块GPU,我们用`.cuda(i)`来表示第 $i$ 块GPU及相应的显存(`$ i $`从0开始)且`cuda(0)`和`cuda()`等价。
``` python
x = x.cuda(0)
x
```
输出:
```
tensor([1, 2, 3], device='cuda:0')
```
我们可以通过`Tensor`的`device`属性来查看该`Tensor`所在的设备。
```python
x.device
```
输出:
```
device(type='cuda', index=0)
```
我们可以直接在创建的时候就指定设备。
``` python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x = torch.tensor([1, 2, 3], device=device)
# or
x = torch.tensor([1, 2, 3]).to(device)
x
```
输出:
```
tensor([1, 2, 3], device='cuda:0')
```
如果对在GPU上的数据进行运算,那么结果还是存放在GPU上。
``` python
y = x**2
y
```
输出:
```
tensor([1, 4, 9], device='cuda:0')
```
需要注意的是,存储在不同位置中的数据是不可以直接进行计算的。即存放在CPU上的数据不可以直接与存放在GPU上的数据进行运算,位于不同GPU上的数据也是不能直接进行计算的。
``` python
z = y + x.cpu()
```
会报错:
```
RuntimeError: Expected object of type torch.cuda.LongTensor but found type torch.LongTensor for argument #3 'other'
```
## 4.6.3 模型的GPU计算
同`Tensor`类似,PyTorch模型也可以通过`.cuda`转换到GPU上。我们可以通过检查模型的参数的`device`属性来查看存放模型的设备。
``` python
net = nn.Linear(3, 1)
list(net.parameters())[0].device
```
输出:
```
device(type='cpu')
```
可见模型在CPU上,将其转换到GPU上:
``` python
net.cuda()
list(net.parameters())[0].device
```
输出:
```
device(type='cuda', index=0)
```
同样的,我么需要保证模型输入的`Tensor`和模型都在同一设备上,否则会报错。
``` python
x = torch.rand(2,3).cuda()
net(x)
```
输出:
```
tensor([[-0.5800],
[-0.2995]], device='cuda:0', grad_fn=<ThAddmmBackward>)
```
## 小结
* PyTorch可以指定用来存储和计算的设备,如使用内存的CPU或者使用显存的GPU。在默认情况下,PyTorch会将数据创建在内存,然后利用CPU来计算。
* PyTorch要求计算的所有输入数据都在内存或同一块显卡的显存上。
-----------
> 注:本节与原书此节有一些不同,[原书传送门](https://zh.d2l.ai/chapter_deep-learning-computation/use-gpu.html)
- Home
- Introduce
- 1.深度学习简介
- 深度学习简介
- 2.预备知识
- 2.1环境配置
- 2.2数据操作
- 2.3自动求梯度
- 3.深度学习基础
- 3.1 线性回归
- 3.2 线性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3 线性回归的简洁实现
- 3.4 softmax回归
- 3.5 图像分类数据集(Fashion-MINST)
- 3.6 softmax回归的从零开始实现
- 3.7 softmax回归的简洁实现
- 3.8 多层感知机
- 3.9 多层感知机的从零开始实现
- 3.10 多层感知机的简洁实现
- 3.11 模型选择、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2 权重衰减
- 3.13 丢弃法
- 3.14 正向传播、反向传播和计算图
- 3.15 数值稳定性和模型初始化
- 3.16 实战kaggle比赛:房价预测
- 4 深度学习计算
- 4.1 模型构造
- 4.2 模型参数的访问、初始化和共享
- 4.3 模型参数的延后初始化
- 4.4 自定义层
- 4.5 读取和存储
- 4.6 GPU计算
- 5 卷积神经网络
- 5.1 二维卷积层
- 5.2 填充和步幅
- 5.3 多输入通道和多输出通道
- 5.4 池化层
- 5.5 卷积神经网络(LeNet)
- 5.6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
- 5.7 使用重复元素的网络(VGG)
- 5.8 网络中的网络(NiN)
- 5.9 含并行连结的网络(GoogLeNet)
- 5.10 批量归一化
- 5.11 残差网络(ResNet)
- 5.12 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
- 6 循环神经网络
- 6.1 语言模型
- 6.2 循环神经网络
- 6.3 语言模型数据集(周杰伦专辑歌词)
- 6.4 循环神经网络的从零开始实现
- 6.5 循环神经网络的简单实现
- 6.6 通过时间反向传播
- 6.7 门控循环单元(GRU)
- 6.8 长短期记忆(LSTM)
- 6.9 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 6.10 双向循环神经网络
- 7 优化算法
- 7.1 优化与深度学习
- 7.2 梯度下降和随机梯度下降
- 7.3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 7.4 动量法
- 7.5 AdaGrad算法
- 7.6 RMSProp算法
- 7.7 AdaDelta
- 7.8 Adam算法
- 8 计算性能
- 8.1 命令式和符号式混合编程
- 8.2 异步计算
- 8.3 自动并行计算
- 8.4 多GPU计算
- 9 计算机视觉
- 9.1 图像增广
- 9.2 微调
- 9.3 目标检测和边界框
- 9.4 锚框
- 10 自然语言处理
- 10.1 词嵌入(word2vec)
- 10.2 近似训练
- 10.3 word2vec实现
- 10.4 子词嵌入(fastText)
- 10.5 全局向量的词嵌入(Glove)
- 10.6 求近义词和类比词
- 10.7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循环神经网络
- 10.8 文本情感分类:使用卷积网络
- 10.9 编码器--解码器(seq2seq)
- 10.10 束搜索
- 10.11 注意力机制
- 10.12 机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