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意识状态下能学到什么
我将意识与复杂的信息处理相联系,这与全身麻醉后的无意识状态并不矛盾。在麻醉状态下,原先支持信息处理的机制不再起作用:脑电波变得缓慢而沉重,大脑皮层(大脑最晚发展的、最高级的部分)不再运作。是否能因此得出结论:在麻醉后的无意识状态下,我们不能进行任何复杂的学习?
问题是,每个患者对麻醉的反应都会不同。最糟的情况是,一些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还是清醒的,会感到剧烈的痛楚。所以在做任何测试前,要先确定麻醉已经发挥效用,患者确实处于无意识状态。
确定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的主要方法是运用脑电图描记器:如果脑电波缓慢而深沉,表明大脑几乎没有任何神经活动。确定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后,我们能观察到什么结果呢?针对患者在麻醉后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没有证据显示患者醒来后还能记起手术中的任何事情。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念单词表上的单词,患者醒来后不会记得任何单词。在手术中反复告诉患者,当听到“侏儒怪”这个名字时,抬一下手指头。患者清醒后,实验人员给患者提示,但患者没有任何反应:既不会抬一下手指头,也不记得别人曾对他做过任何指示。
尽管如此,患者还是有可能进行一些学习,只是效果不明显。其实我们一直在学习,只是有时候不明显,因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如第1章的例子,如果有人一直对你念单词“洋蓟”,念上100次,那么在这一天中,当你再次听到“洋蓟”时,你的反应比平时听到这个单词的反应要快。你念“洋蓟”这个单词的速度也会加快;在超市也会很快注意到洋蓟;如果人家要你马上说出几样蔬菜的名称,你会马上想到洋蓟;甚至可能会在市场上买一个洋蓟。你不会意识到上述这些情况,而且这也不是你能控制的,但是确实会出现这些情况。
如果老是重复听到一个单词,那么我们的神经元是如何反应的呢?大脑中共同反映“洋蓟”的神经元,每当再次听到这个单词,就会重新被激活,调整发射该信息的阈值。下次听到这个单词或看到洋蓟时,神经元发射信息的速度会加快。就像肌肉经过运动后会变得强壮。但是,事实上远不只如此。神经元集合对“洋蓟”这个单词的反应速度加快,其实是由于一种重要的预测运算在起作用。神经元集合会这样想:洋蓟又来了,可能这个词比较重要,我们的反应速度要更快些、力度要更强些,甚至要更热切地期望洋蓟再次出现。每次我们接收到任何信息,神经元都会进行微调。
神经元不断做调整,产生一些预示信息。因此,无意识状态毫无疑问也在忙碌地进行各种运算。我们的感官知觉不能直接反映外界信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运算步骤向意识提供可用的相关信息。我们身体的活动有一部分靠感觉的反馈,比如感觉会让我们知道,我们想要拿到的物体距离我们有多远。这些活动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顺利完成的,而我们很多低层次的经验是固有的。比如,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太阳在天上,物体是有边沿的,等等。这些固有的经验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非常有效。因此,我们人类以及智力较低的人类祖先能够从环境中获取危险或安全的信息,并且反应速度比掠夺者或竞争者更快。另外一些无意识的经验来自我们在婴孩时期有意识的探索,这些探索后来在我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被无数有意义的信息掩盖,以致我们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从某种角度看,能够进行预测学习的无意识机器是很复杂的,但这仅仅指无意识能够进行大量简单的统计运算,不是指无意识能够揭示深层次的意义。神经元的微调只对我们的理解能力起辅助作用,而大量经验在意识领域内综合作用,使我们学到有趣的、深层次的模式。
在无意识状态下,神经元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这种功能是很有限的。患者在手术后恢复意识,让他拼写出包含有"ash"(灰)的单词,结果可能是"ashcan"(垃圾桶),也可能是"ashtray"(烟灰缸)。但是,如果在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时反复对他说“烟灰缸”,那么他恢复意识后很可能给的答案就是“烟灰缸”。他根本不记得大约一个小时前他听过“烟灰缸”这个词,但是他大脑的某个部分会记住,一些神经元会识别这个词,因此他的反应会是“烟灰缸”。换句话说,他已经被“设定”好了,因而会重复这个他听到过的词。诸如此类的例子表明,至少在某个非常浅显的、无意识的层次,神经元会关注词汇。
但是一个词有很多特征,如发音、语法结构、与其他词汇的各种语言学关系以及词的意义。意义是我们大脑建构信息的第一步,因为意义的产生要求厘清在一个密集的网络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各种类别的等级关系,等等。从这个角度看,不仅信息处理需要意识,连信息建构都离不开意识。
患者可以被“设定”而重复听到某个单词,但是一个单词的意义是否也可以“设定”呢?如果在患者手术过程中,不断向他重复"cigarette"(烟)这个单词,等他清醒过来,再让他拼写包含"ash"的单词,他回答“烟灰缸”(ashtray)的可能性是否大于“垃圾桶”(ashcan)呢?如果真是这样,说明存在更深层次的触发机制:当神经元听到一个词时,就会激活另外的神经元,对这个词的意义进行解码。许多研究者做过这种测试,但结果显示:在深度麻醉状态下,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当我们处于无意识状态(如全身麻醉后的状态)时,在意识的监测下,我们只能隐约听到某个词,仅此而已。稍微复杂一点的内容(如词的意义),至少需要一定层次的意识参与才能破解,而无意识是无能为力的。当然,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学习的任何事情,如制订一个策略、记住一张清单、阅读一份说明书,或者是我们每天要处理的无数信息,都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完成。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
- 技术层面的心电感应
- 哲学与科学的对抗
-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
- 幽灵离去的现代
- 感觉的不可穿透性
- 程序有感觉吗
- 计算机真的能懂中文吗
- 已知世界中最为复杂的对象——人类大脑
- 人造意识案例
- 主观性地位的削弱
- 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 第2章 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
- 大自然的第一课是失败
- 进化的本质
- 复制复杂的化学结构与叛逆的后代
- 生活在混乱边缘
- RNA与DNA
- 具有普遍性的基因语言
- 逆境中的革新
- 保持基因活力的三种方式——基因突变、性繁殖与死亡
- 激发基因活力的其他途径
- 合作和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
- 天才的细胞
- 内在进化
- 大脑的计算功能
- 广阔的内在世界
- 第3章 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
- 一次失去意识的经历
- 大脑的进化过程
- 无意识状态下神经元的同步性
- 无意识状态下能学到什么
- 无意识真的比意识优越吗
-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 无意识掌控大局
-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吗
- 奔向自由意志
- 第4章 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
- 出神的危险性
- 注意汇集原始数据以建构经验
- 视而不见的现象
- 一个更明亮、更富生气的世界
- 思维的原子
- 激烈的神经元战争
- 意识的形成
- 对情感价值的过高评价
- 意识的层次
- 最多只有4个意识隔间
- 每个意识隔间都能处理极其复杂的对象
- 贬低经验的丰富性?
- 组块与意识
- 语言仅仅只是一种意识组块吗
- 组块的作用及自我意识的尴尬处境
- 第5章 意识神经科学
- 扎加尼加的一次经历
- 大脑产生意识
- 打开意识的闸门
- 盲视——意识神经科学的死胡同
- 通往意识的视觉通道
- 前额叶-顶叶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的患者的情况
- 忽视现象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 前额叶-顶叶网络的功能
- 前额叶-顶叶网络、意识及组块的关系
- 和谐的经验
- 各种意识理论
- 解释经验
- 第6章 解读动物的意识
- 温柔的黑猩猩与反复无常的倭黑猩猩
- 狡猾的乌鸦
- 动物有自我意识吗
- 根据赌博性选择判断有无意识
- 动物的组块能力
- 婴儿的意识
- 以大脑生理特征衡量动物的意识水平
- 章鱼的意识水平
- 量化意识
- 伦理学意义
- 经验的质量与数量
- 第7章 游走在脆弱的意识边缘:大脑严重损伤和意识障碍
- 只是太复杂?
- 一场不确定的曲折战斗
- 生与死之间的薄纱
- 从内部观察意识
- 通过大脑活动进行沟通
- 检查意识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 修复并非易事
- 第8章 意识异常导致的精神疾病
- 破碎的意识
- 自闭症与意识过度
- 睡眠的重要性
- 工作记忆失灵
- 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意识异常
- 认知训练方法
- 压力与意识的对抗
- 冥想的作用
- 恢复意识的不同方法
- 结语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