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贬低经验的丰富性?
意识相当于经过注意选择后形成的工作记忆,只有4个组块构成了意识的内容。论述到这里,有必要讨论一种反对意见。如果意识的内容仅仅限于经过严格处理的少数项目,那么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在同一时刻能够看到很多事物呢?如果我仰望天空,我能够看到的物体超过4种,还可能一次看到上百种物体,而且我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范围虽然很广泛,然而力度很弱,就像一个膨胀的气球。注意的力度弱指的是,我们虽然能感觉到上百个物体,但只是最低限度的感觉。如果我们看着天空却不知道各个恒星的位置,相当于把所有恒星看成一个模糊的、复杂的对象。如果你想看到一群星星,并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该怎么做呢?我们会运用组块来记忆。我们认出北斗七星是因为它看上去像一个煎锅,而且煎锅的手柄是斜的;狮子座就如同一只在草原上休息的骄傲的狮子。如果不能将这些星座与平常熟悉的物体联系起来,我们将很难辨认各个恒星的特性,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对航海与农业来说也是一场大灾难。
我们看到的物体越多,得到关于每个物体的信息就会越少,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如果要记住屏幕上快速闪过的字母或数字,字母或数字的数目越多,我们能够记住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实上,不管看到的字母或数字的数量是多少,都不大可能记住超过4个字母或数字,尽管我们对总的数目有模糊的印象。就像我说过的,不管我们以何种方式感受周围世界(通过任何感觉或感受任何对象),我们完全意识到的对象只有4个。任何觉得我们意识的项目超过4个的印象都是幻觉。产生这种幻觉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总是倾向于将几个项目组合起来占据一个工作记忆空间,比如,将我们视野范围内的星座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如果不将处在一片混乱中的项目分组或进行充分处理,那么我们通常只能有一种模糊的印象。例如,有时候我们只是对某一场景瞟了一眼,对这个场景中的物体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过程反映了注意发挥作用的两个鲜明的阶段。首先,注意进入第一个粗略的阶段,只是对周围有一种微弱的感觉,好像我们并没有关注什么东西,或者说,对每件事情都只有最低程度的关注。这个时段只维持了大约200毫秒。过后,注意进入第二个有目标的阶段,神经元开始执行手头的任务。我们就会将注意集中到感兴趣的细节上,如我的目光会扫过车站的人群,然后定位在我的妻子身上。
在第二个阶段,我们的大脑会进行运算,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关注的,哪几样物体才是真正重要的。这几个项目得到注意的提炼,而我们也更加明白什么才是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受到抑制,在我们工作记忆和注意之外的任何事物都变得无足轻重。
在测验猴子看到物体引起的大脑反应的实验中,科学家首先观察到这一阶段的神经元运作过程。颞下皮层的某些神经元对特定的对象(如一朵花)发射强烈的信号,而对另一些对象(如一个马克杯)发射的信号很微弱。列奥纳多·切拉兹(Leonardo Chelazzi)和他的同事以猴子为实验对象,通过电极逐个观察神经元的活动,这些猴子为了获得奖励,观看屏幕上某一特定的对象(如一朵花)。研究发现,不管颞下皮层的某个神经元对花有没有反应,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神经元的活动强度都会达到最高点,好像暂时认定看到的任何事物都很有意思。几百毫秒后,这个神经元才显示出真实的“想法”。如果对花不感兴趣,它的活动会减弱;如果对花感兴趣,活动强度会持续。所以,注意对刺激物产生反应时,神经元的发射模式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物体有个大致印象,第二阶段是执行任务——通过神经元的活动反映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信息是不重要的。
我们获取某一场景的大致印象的过程几乎不存在第二个阶段,或者说,由于信号输入很微弱、很短暂,第二阶段只是第一阶段的重复,因此只有最低限度或随意的印象。在匆匆一瞥后,我们的意识没有集中关注某些事物,只能勉强认出少数几个对象。
注意参与了获取大致印象的过程,虽然这种印象不完美。注意从迅速一瞥的事物上转移时出现的情况可以证明注意参与了这个过程。迈克尔·科恩(Michael Cohen)和他的同事最近做了这个实验。他们让被试快速浏览一组图片,每张图片的呈现时间是100毫秒。大部分画面只是一些乏味的彩色图片,但其中有一张图片是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如一个耸立着摩天大楼的城市)。如果只是让被试看看图片,那么几乎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这张图片,并能够回答有关这张图片的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图片的场景是沙滩还是高山)。但是如果要求被试在看图片的同时,完成一项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追踪叠映在图片上的、在移动的一组对象),那么只有12%的被试注意到图片的内容。这清楚地说明,就算要获得一个场景的模糊印象,也需要一定的注意参与。
事实上,不管意识的内容(包括最简单的特性:如一个彩色圆点,或小块灰色补丁)是什么,如果我们将注意完全从这些内容上转移开去,它们就不会被意识到。
因此,注意显然是意识的守门人;对某一内容具有完全的意识意味着,这一内容在进入有限的工作记忆空间时备受注意青睐,而这个工作记忆空间同时能够存储我们模糊地意识到的一组项目。偶尔,工作记忆会接到任务,对某一场景匆匆瞥上一眼,但是由于缺乏仔细的分析或注意的关注,我们不清楚这个场景的具体特性。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
- 技术层面的心电感应
- 哲学与科学的对抗
-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
- 幽灵离去的现代
- 感觉的不可穿透性
- 程序有感觉吗
- 计算机真的能懂中文吗
- 已知世界中最为复杂的对象——人类大脑
- 人造意识案例
- 主观性地位的削弱
- 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 第2章 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
- 大自然的第一课是失败
- 进化的本质
- 复制复杂的化学结构与叛逆的后代
- 生活在混乱边缘
- RNA与DNA
- 具有普遍性的基因语言
- 逆境中的革新
- 保持基因活力的三种方式——基因突变、性繁殖与死亡
- 激发基因活力的其他途径
- 合作和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
- 天才的细胞
- 内在进化
- 大脑的计算功能
- 广阔的内在世界
- 第3章 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
- 一次失去意识的经历
- 大脑的进化过程
- 无意识状态下神经元的同步性
- 无意识状态下能学到什么
- 无意识真的比意识优越吗
-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 无意识掌控大局
-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吗
- 奔向自由意志
- 第4章 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
- 出神的危险性
- 注意汇集原始数据以建构经验
- 视而不见的现象
- 一个更明亮、更富生气的世界
- 思维的原子
- 激烈的神经元战争
- 意识的形成
- 对情感价值的过高评价
- 意识的层次
- 最多只有4个意识隔间
- 每个意识隔间都能处理极其复杂的对象
- 贬低经验的丰富性?
- 组块与意识
- 语言仅仅只是一种意识组块吗
- 组块的作用及自我意识的尴尬处境
- 第5章 意识神经科学
- 扎加尼加的一次经历
- 大脑产生意识
- 打开意识的闸门
- 盲视——意识神经科学的死胡同
- 通往意识的视觉通道
- 前额叶-顶叶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的患者的情况
- 忽视现象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 前额叶-顶叶网络的功能
- 前额叶-顶叶网络、意识及组块的关系
- 和谐的经验
- 各种意识理论
- 解释经验
- 第6章 解读动物的意识
- 温柔的黑猩猩与反复无常的倭黑猩猩
- 狡猾的乌鸦
- 动物有自我意识吗
- 根据赌博性选择判断有无意识
- 动物的组块能力
- 婴儿的意识
- 以大脑生理特征衡量动物的意识水平
- 章鱼的意识水平
- 量化意识
- 伦理学意义
- 经验的质量与数量
- 第7章 游走在脆弱的意识边缘:大脑严重损伤和意识障碍
- 只是太复杂?
- 一场不确定的曲折战斗
- 生与死之间的薄纱
- 从内部观察意识
- 通过大脑活动进行沟通
- 检查意识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 修复并非易事
- 第8章 意识异常导致的精神疾病
- 破碎的意识
- 自闭症与意识过度
- 睡眠的重要性
- 工作记忆失灵
- 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意识异常
- 认知训练方法
- 压力与意识的对抗
- 冥想的作用
- 恢复意识的不同方法
- 结语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