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应用+插件架构,代码干净,二开方便,首家独创一键云编译技术,文档视频完善,免费商用码云13.8K 广告
## 狡猾的乌鸦 我们如何判断像猪这样的动物是否具有意识呢?它们在痛苦的时候会尖叫,似乎表明它们是有意识的。但怀疑论者会说,这也可能只是一种行为反应,动物在承受一定压力时自然会发出尖叫,这不能证明它们具有意识。动物无法用语言告诉我们它们是否有意识,这一显而易见的重要事实意味着,怀疑论者的观点从理论上说是完全成立的。 与动物受折磨时的反应相比,动物的另一种行为更能证明它们具有意识,即很多动物都会感到无聊。在探讨动物意识问题时,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人类贪婪地追求信息,而很多其他物种同样渴望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把动物关在乏味的实验室笼子里,或黑乎乎的、简陋的农场围栏中,或空荡荡的动物园中,很多动物很快就会感到有压力。它们会走来走去,或显得百无聊赖,整日昏昏沉沉。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动物会表现出类似于人类自我伤害的行为或精神病症状。鹦鹉会啄光自己的羽毛,老鼠会一点点地啃掉幼崽的耳朵,猴子会咬掉自己的四肢。这些虐待行为与动物经常挨打同样令人不安。 很难判断这些例子中动物感受到的痛苦程度,因为这些痛苦不包含智力因素。要证明动物具有意识,更直接的方法是证明动物具备一定的智力水平。证明动物的智力不必以人类的近亲——类人猿为例。尼基·克莱顿(Nicky Clayton)一直在研究鸦科动物,包括乌鸦、渡鸦、松鸦与喜鹊。这些鸦科动物与鹦鹉一样,都是鸟类中的天才,它们的大脑在整个身体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以大脑与身体的比例来说,鸦科动物与黑猩猩差不多,尽管鸦科动物大脑的体积只有核桃大小。鸦科动物是鸟类中的爱因斯坦,过着复杂的社会生活,有严格的社会等级,甚至有社交游戏。 克莱顿观察鸦科动物储藏食物以备将来食用的习性,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它们的精神生活。众所周知,至少某些鸦科动物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几个月前储存的数百种食物的地点。克莱顿和她的同事还发现,鸦科动物会为将来作打算。例如,灌丛鸦和人类一样,喜欢多样化的食物。如果它们知道实验人员在第二天早上只会给它们一种食物,那么前一天晚上它们就会存起另一种食物,确保12个小时后的早餐有不同的食物可供选择。克莱顿甚至证明,鸦科动物能够清楚知道其他鸟的想法。例如,灌丛鸦如果有机会,会观察别的鸟储存食物的地点,然后趁它们不注意,偷走食物。但是,如果灌丛鸦发现自己被另一只鸟盯上了,它会很生气,换个地方藏食物,以戏弄偷看的那只鸟。你可能会认为灌丛鸦的行为只是一种本能,其实不然。灌丛鸦学会了如何从别的鸟那儿偷食物之后,当它发现别的鸟在偷看,就会换个地方藏食物;但如果是配偶在偷看,它就不会再重新找地方藏食物了。灌丛鸦隐瞒藏食物地点的行为反映了它具有一系列清醒的意识。首先,它懂得利用别的鸟的辛勤劳动,偷走它们的食物,使自己多了一个食物来源;然后,它认识到如果自己可以偷走别的鸟的食物,那么其他的鸟也能偷自己的食物;最后,当它发现另一只鸟在偷看,它会认为那只鸟想偷它的食物,于是想办法换个地方藏食物,以迷惑那只鸟。 克莱顿还发现,新喀里多尼亚的乌鸦还会以极其复杂的方式使用工具。例如,这些乌鸦能够使用一系列工具获取食物。其中一个例子是这样的。乌鸦用一件短的工具从一个细管中勾出一件长的工具,再用这件长的工具勾出第三件更长的工具,最后用这件最长的工具直接获取食物。实验中的乌鸦是自愿进入实验区域的。这些乌鸦之前偶尔单独使用过某件工具,但是它们从没有见过将这些工具连起来使用,没有任何人向它们做过示范。三只参与实验的乌鸦中,有一只叫贝蒂的乌鸦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成功地综合运用三件工具获取了食物。另外一只叫皮埃尔的乌鸦也通过了测试,但它用的方法是实验人员始料未及的:在尝试了一番后,皮埃尔暂时飞离实验场所,很快又回来了,带来一根长树枝,用这根长树枝正好可以将最后一件最长的工具勾出。这样,皮埃尔只用了两件工具(而不是三件)就获取了食物。乌鸦能够灵活地使用工具,这说明它们具有清晰的概念,还会进行筹划。 另外一个鸦科动物使用工具的例子,来自《伊索寓言》中乌鸦和水罐的故事。一只乌鸦快要渴死了,这个时候,它无意中发现一个盛满水的大水罐。但是乌鸦无法够到水,因为罐子的口子太小,乌鸦的嘴伸不进去。过了一会,乌鸦灵机一动,将很多小石子放进水罐,水满上来后,乌鸦就喝到了水。这个寓言并非虚构。实验人员以秃鼻乌鸦为实验对象做了一个实验。同样,实验人员没有做任何示范,乌鸦要靠自己来解决难题。大部分秃鼻乌鸦在第一次实验中就知道要往杯子里投石子,使水位上升,然后吃到漂在水面的食物。为了排除随机行为的可能性,实验人员观察到,这些秃鼻乌鸦一旦获得食物,就不再往杯子里投石子了;而且,它们喜欢挑选效果更好的大石子,而不是小石子;另外,如果杯子里装的是沙子,不是水,它们就不再浪费时间,往里面投石子了。[\[1\]](#id_1_43) 其他动物也毫不示弱。丹尼尔·汉纳斯(Daniel Hanus)及其同事观察到类人猿比乌鸦更狡猾。实验过程如下。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少量的水,一颗花生浮在水面上,只有往杯子里加水才能取到花生。附近唯一可以利用的工具是一台饮水机。有16%最聪明的黑猩猩发现了饮水机的作用,并且在第一次尝试时就想到解决的办法。它们用嘴巴接住饮水机里出来的水,然后将水吐到杯子里,这样连续几次,花生慢慢浮上来,就能吃到了。一只黑猩猩急于获取花生,想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直接往杯子里撒尿。这种不同寻常的方法使这只黑猩猩很快取到花生,它好像一点不在乎花生在尿里浸泡过,一拿到就马上放进嘴里吃了。 有趣的是,这个研究团队之前做的一项研究发现,参加测试的5只红毛猩猩在第一次尝试时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暂时证明与人类关系稍微疏远一点的红毛猩猩是我们灵长类近亲中最聪明的。更让人惊奇的是,我们4岁大的孩子在这项实验中输给了黑猩猩,只有到了6岁才能胜过黑猩猩。 几乎可以肯定,要完成这种高难度的任务需要较高的筹划能力和想象力,需要具备活跃的思维。乌鸦其实就是长着羽毛的灵长类动物,它们能够以复杂的方式使用工具。这是不是证明它们是有意识的?类人猿也有类似的智能,乌鸦与类人猿的意识水平相当吗?根据它们的行为,我们可以肯定,鸦科动物和类人猿在非人类动物中是最聪明的,它们的创新才能表明它们应该是有意识的。但这还不够,我们无法知道它们的内心世界,因此不能确定它们具有意识。 [\[1\]](#id_1_42)有关乌鸦使用工具的录像,登录www.thenakedscientists.com/HTML/content/interviews/interview/1202/和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7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