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多只有4个意识隔间
到目前为止,我讨论了注意作为过滤和提炼机制是如何运作的,但没有详细说明大脑如何大规模过滤输入信息,如何提炼某些输入信号。通常,几十亿条信息涌入我们的感觉器官,或者围绕无意识不停地跳跃,注意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最后保留3~4个意识项目。所以,注意的过滤过程规模非常大。但提炼过程能够弥补大规模过滤的缺陷:每个项目都是无比复杂的意识对象,虽然数量极其有限,但每个意识对象都要经过评估、比较与控制,过程无比复杂。
这个注意输出存储系统,体积很小但功能强大,被称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是短期记忆的容器,在这里可以对意识各个项目的信息进行记忆、重整、评估,即使这些信息来自不同的感觉器官或属于不同的类别。
过去20年,最流行的意识理论是由伯纳德·巴尔斯(Bernard Baars)提出的全局工作空间理论(global workspace theory)。巴尔斯的观点在很多方面与注意理论相似。根据全局工作空间理论,低层次的神经元同盟之间为获取支配权进行无意识的斗争,斗争同样遵循胜者通吃的规则,获胜者进入意识范围。巴尔斯对这阶段的描述,也与注意理论相似,他提出“聚光灯”(spotlight)的隐喻。聚光灯照在剧场舞台的一小块地方,形成一个亮点,亮点照出的内容就是我们意识到的内容,这些内容被传播给所有观众(代表无意识)。也就是说,只有少数的项目被传递到大脑,以做进一步信息组合与对比。巴尔斯最大胆、最有意思的观点是:意识差不多可以归结为在工作记忆里的信息。他认为,工作记忆只存在1~2秒钟,适用于大脑任何部分,而且工作记忆能引导无意识专门知识区域帮助我们完成最复杂的任务,如学习语言和制订计划。
虽然“工作记忆”这一定义还有不明确的地方,但我基本上赞同巴尔斯的观点,认为意识和工作记忆类似,而注意是选择进入意识范围项目的主要手段。就意识而言,接下来关键的一步是弄清楚工作记忆的具体运作情况。在巴尔斯提出全局工作空间理论20年后,我们对工作记忆和注意有了更广泛的了解,随着知识的进步,很多意识的谜团也被解开了。
工作记忆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极其有限的存储能力,只能容纳少数几个意识对象。要想提高意识空间的容量,需要将当前项目与长期记忆存贮联结起来。很多实验都证实了意识空间的这种限制(每一个实验都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以防实验被试作弊)。防止被试作弊的方法是:让被试看刺激物的时间非常短,这样他们就来不及想出任何方法作弊;或者让他们看抽象的东西,这些东西与他们原有的记忆没有任何关系。
例如,在最初一个很有影响的实验中,乔治·斯珀林(George Sperling)呈现给被试12个字母方格。这些字母方格排成3行,每行4个,只让他们看50毫秒,然后让他们说出记住的字母,越多越好。参与者能记住的字母数量,每行平均1.3个,也就是说12个字母中能记住近4个(1.3×3=3.9)。对这个测试做一点很有意思的变动,让被试快速看一下字母后,给他们提示,只要说出其中一行的字母。结果让人很惊异,他们通常能准确地记住一行4个字母,而之前的测验,能记住的字母数是每行平均1.3个。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完字母后,马上收到提示,使他们的注意系统在视觉信息消失之前完全专注于提示的那行字母。如果让他们专注于某一行的提示是在字母方格消失之后的1秒或更久的时间做出的,那么被试又会退回到原先的成绩,被提示的那行的4个字母中,只有平均1.3个字母被记住,这个成绩与他们没有接到提示得出的结果一样。如果被试在字母消失1秒钟后才得到提示,那么在这个1秒钟内,他们的注意系统由于不知道该关注哪一行,会关注所有的12个字母,而他们的短期记忆只能随机地存储4个字母。
很多类型的实验都证明了意识只能注意到4个项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记住的不会是字母方格,这里我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我们通常会注意到一些运动的对象,如街上从我们身旁经过的一群人、足球场上的一组队员,等等。野生动物还需要注意附近是否有一群其他动物。例如,黑猩猩一个部落的成员需要监视侵犯它们领地的另一个部落的每一只黑猩猩的情况。一个反映这种日常生活技能的实验是这样的:史蒂文·扬蒂斯(Steven Yantis)让被试看电脑屏幕上的一组10个十字交叉,其中几个十字交叉开始会闪烁一下,然后在屏幕上随意移动。被试要追踪这几个十字交叉,而忽略那些开始没有闪烁过的十字交叉。过了一会,十字交叉会停止移动。要求被试指出哪些十字交叉在一开始的时候闪烁过。如果被试只要追踪3个十字交叉,完成这个任务很轻松。如果要追踪4个十字交叉,准确率就没那么高了,但被试还是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要追踪的十字交叉增加到5个,由于这个数字超过了工作记忆的最大容量(4个),大部分被试不能完成任务。这个实验证明了进入意识的项目只能是4个。
人类的工作记忆只能储存少数几个项目,让人奇怪的是,在这点上我们跟猴子很相似,尽管猴子大脑的大小只有人类大脑的1/15。我们只能记住快速呈现给我们看的项目中的3~4个,而婴儿同样具有这样的能力。事实上,许多其他物种快速记住事物的数目上限和人类一样,也是3~4个。例如低级的蜜蜂,能够区分2个项目组成的模式与3个项目组成的模式,也会区分3个项目组成的模式与4个项目组成的模式,但是蜜蜂不能区分4个或4个以上项目组成的模式。因此,可能存在某种限制,使所有动物的短期记忆能够存储的项目数量有限。[\[1\]](#id_1_31)
[\[1\]](#id_1_30)目前,对产生这种局限性的原因,存在激烈的争论。一种解释是;注意重点关注3~4个项目已经足够应付任何情况了。然而,也有例外。如一个学生绞尽脑汁解一道数学题,或一个人想弄明白一个机械小装置的内部构造,他们可能会希望人类大脑能处理更多的项目。但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很少出现需要同时对付好多个想要吃掉我们的捕食性动物的情况,我们也很少追逐超过1~2个食物源或性伙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意识项目以应付危险或获取利益。换句话说,可能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从来不需要同时关注好几个项目。
另一种解释根据神经元运作的计算模型得出,认为3个或4个项目实际上是我们大脑能够承受的最大容量。当注意加强某一特定项目的信号,大脑皮层上与这个项目的任何特性相关的神经元不仅要更频繁地进行发射,还要以一种特定节奏相互联系。如果同时关注1个以上项目,为了使每个项目的信号与其他项目信号区分开来,需要更多的大脑节奏。但是大脑只能保持3~4种节奏,超过这个数目,各种节奏会混杂在一起,最后变成不间断的吵闹声,各个项目一片混乱,或者干脆被忘记了。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
- 技术层面的心电感应
- 哲学与科学的对抗
-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
- 幽灵离去的现代
- 感觉的不可穿透性
- 程序有感觉吗
- 计算机真的能懂中文吗
- 已知世界中最为复杂的对象——人类大脑
- 人造意识案例
- 主观性地位的削弱
- 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 第2章 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
- 大自然的第一课是失败
- 进化的本质
- 复制复杂的化学结构与叛逆的后代
- 生活在混乱边缘
- RNA与DNA
- 具有普遍性的基因语言
- 逆境中的革新
- 保持基因活力的三种方式——基因突变、性繁殖与死亡
- 激发基因活力的其他途径
- 合作和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
- 天才的细胞
- 内在进化
- 大脑的计算功能
- 广阔的内在世界
- 第3章 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
- 一次失去意识的经历
- 大脑的进化过程
- 无意识状态下神经元的同步性
- 无意识状态下能学到什么
- 无意识真的比意识优越吗
-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 无意识掌控大局
-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吗
- 奔向自由意志
- 第4章 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
- 出神的危险性
- 注意汇集原始数据以建构经验
- 视而不见的现象
- 一个更明亮、更富生气的世界
- 思维的原子
- 激烈的神经元战争
- 意识的形成
- 对情感价值的过高评价
- 意识的层次
- 最多只有4个意识隔间
- 每个意识隔间都能处理极其复杂的对象
- 贬低经验的丰富性?
- 组块与意识
- 语言仅仅只是一种意识组块吗
- 组块的作用及自我意识的尴尬处境
- 第5章 意识神经科学
- 扎加尼加的一次经历
- 大脑产生意识
- 打开意识的闸门
- 盲视——意识神经科学的死胡同
- 通往意识的视觉通道
- 前额叶-顶叶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的患者的情况
- 忽视现象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 前额叶-顶叶网络的功能
- 前额叶-顶叶网络、意识及组块的关系
- 和谐的经验
- 各种意识理论
- 解释经验
- 第6章 解读动物的意识
- 温柔的黑猩猩与反复无常的倭黑猩猩
- 狡猾的乌鸦
- 动物有自我意识吗
- 根据赌博性选择判断有无意识
- 动物的组块能力
- 婴儿的意识
- 以大脑生理特征衡量动物的意识水平
- 章鱼的意识水平
- 量化意识
- 伦理学意义
- 经验的质量与数量
- 第7章 游走在脆弱的意识边缘:大脑严重损伤和意识障碍
- 只是太复杂?
- 一场不确定的曲折战斗
- 生与死之间的薄纱
- 从内部观察意识
- 通过大脑活动进行沟通
- 检查意识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 修复并非易事
- 第8章 意识异常导致的精神疾病
- 破碎的意识
- 自闭症与意识过度
- 睡眠的重要性
- 工作记忆失灵
- 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意识异常
- 认知训练方法
- 压力与意识的对抗
- 冥想的作用
- 恢复意识的不同方法
- 结语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