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的经验
不可否认,上述内容只是粗略地描述了大脑如何产生意识。如果深入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神经元是如何交流,从而使我们产生经验的。虽然我在前面分析了注意形成的过程,相当于神经元同盟之间为支配权而进行斗争的过程,但是神经元之间的交流还有另外一个特性,那就是使大脑细胞互相联系的活动波。观察活动波的主要工具是脑电图仪,虽然它没有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这么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它能在每毫秒记录大脑活动,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记录大脑活动要花一两秒钟。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是这一领域的先锋。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克里克在20世纪50年代与他人一起发现了DNA的结构,在接下去的30年中致力于基因研究,最近20年又转向意识科学领域,他认为意识研究是生物学中最难的一个领域。
克里克一个广为人知的观点是,当神经元以某种方式和谐地运作时,意识随之产生。神经元之间亲密合作的频率是γ波频率,平均40赫兹,这是神经元运行的最高频率之一(也是注意运作时的频率)。
虽然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γ波与注意的关系,但是这个观点需要做一些修正。例如,当老鼠在全身麻醉的状态时,也可以测到它的大脑内有γ波和δ波。而且,老鼠在深度睡眠时,大脑也会产生显示这些神经元同步性的活动波。
这个结果纠正了γ波能够反映意识的观点,表明要产生意识,仅仅靠邻近的神经元以γ波的频率交流是不够的,还需要处于不同区域的神经元以γ波的频率相互联系,比如位于前额叶皮层靠前位置的神经元与位于后顶叶皮层靠后位置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也可能对意识来说,γ波的速度还是不够快,需要一种“高速γ波”,频率在50赫兹左右,甚至250赫兹。这个论题现在成了意识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这个速度太快了,如果使用脑电图仪,会受到头皮的信号干扰。但是,在切除癫痫病灶的手术中,可以将电极直接连接在癫痫症患者的大脑皮层上,方便观察患者癫痫病灶的位置。当电极与神经元直接接触,脑电图仪就能够轻易捕捉到这种高频率的活动波。有两个实验室(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巴黎附近的实验室与鲍勃·奈特在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实验室)都成功地运用这种技术,切除患者的癫痫病灶,患者后来能够清醒过来。这表明,这种高速的神经元活动波与意识关系甚密,与比它低的频率相互协调,这种高速波是意识产生时神经元的主要特性。为什么需要这么高的频率呢?
答案与意识的目的有关。为了使意识能执行复杂的任务,产生深刻见解,需要有两种方式的联结。第一,注意不仅要挑选合适的对象存到工作记忆中,还要将这个对象各方面的特征都综合为一个连贯统一的整体。比如,当我看到屏幕上穿红色衣服的安吉丽娜·朱莉时,我不是将她的眼睛当作一个单独的对象,将她的鼻子看成另一个独立的、不相关联的对象,将她的手、名字与声音看作另外一个对象。相反,我将她看作一个统一、复杂的整体,由各个不同的成分联系在一起。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她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我还是会认出她是安吉丽娜·朱莉。
朱莉衣服的红色会呈现在位于我的大脑后部的视觉皮层上,她的脸会呈现在位于我的大脑皮层底部的梭状回面孔区(fusiform face area),她的名字和其他特征会呈现在颞叶前方的语义存贮区(semantic store),等等。很多专门的大脑皮层区域与前额叶-顶叶网络一起参与了对安吉丽娜·朱莉的辨识过程,而前额叶-顶叶网络的作用相当于工作记忆中信息管理部门的一个临时聘用的经理。如果所有这些不同的区域都需要联合起来,共同反映安吉丽娜·朱莉这个对象,那么缓慢的神经元频率(如几个赫兹)显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为一时间要处理太多的数据信息。缓慢的频率(δ波)一般是全身麻醉的状态下的频率,意识的频率则完全不同,要越快越好。高速γ波产生于大脑的中心站——丘脑,然后在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传递,将一个意识对象的所有成分都联结起来。
产生意识的第二种联结是工作记忆各个项目的联结,目的是为了发现模式或组块,或仅仅是为了维持各个项目的序列。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快节律能维持不同对象之间的联结,使我们在工作记忆中对这些对象进行分析和控制。
脑电图仪的精确度达到毫秒,能为意识提供精确的时间表。高速的γ波节律不是立刻反映刺激物,相反,这个时间有点延迟,因为大部分脑区要协调活动,至少需要300毫秒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时间接近注意过滤当前目标的感觉信息所需的时间。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译者序
- 前言
- 第1章 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
- 技术层面的心电感应
- 哲学与科学的对抗
-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
- 幽灵离去的现代
- 感觉的不可穿透性
- 程序有感觉吗
- 计算机真的能懂中文吗
- 已知世界中最为复杂的对象——人类大脑
- 人造意识案例
- 主观性地位的削弱
- 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 第2章 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
- 大自然的第一课是失败
- 进化的本质
- 复制复杂的化学结构与叛逆的后代
- 生活在混乱边缘
- RNA与DNA
- 具有普遍性的基因语言
- 逆境中的革新
- 保持基因活力的三种方式——基因突变、性繁殖与死亡
- 激发基因活力的其他途径
- 合作和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
- 天才的细胞
- 内在进化
- 大脑的计算功能
- 广阔的内在世界
- 第3章 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
- 一次失去意识的经历
- 大脑的进化过程
- 无意识状态下神经元的同步性
- 无意识状态下能学到什么
- 无意识真的比意识优越吗
-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 无意识掌控大局
-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吗
- 奔向自由意志
- 第4章 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
- 出神的危险性
- 注意汇集原始数据以建构经验
- 视而不见的现象
- 一个更明亮、更富生气的世界
- 思维的原子
- 激烈的神经元战争
- 意识的形成
- 对情感价值的过高评价
- 意识的层次
- 最多只有4个意识隔间
- 每个意识隔间都能处理极其复杂的对象
- 贬低经验的丰富性?
- 组块与意识
- 语言仅仅只是一种意识组块吗
- 组块的作用及自我意识的尴尬处境
- 第5章 意识神经科学
- 扎加尼加的一次经历
- 大脑产生意识
- 打开意识的闸门
- 盲视——意识神经科学的死胡同
- 通往意识的视觉通道
- 前额叶-顶叶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的患者的情况
- 忽视现象
-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 前额叶-顶叶网络的功能
- 前额叶-顶叶网络、意识及组块的关系
- 和谐的经验
- 各种意识理论
- 解释经验
- 第6章 解读动物的意识
- 温柔的黑猩猩与反复无常的倭黑猩猩
- 狡猾的乌鸦
- 动物有自我意识吗
- 根据赌博性选择判断有无意识
- 动物的组块能力
- 婴儿的意识
- 以大脑生理特征衡量动物的意识水平
- 章鱼的意识水平
- 量化意识
- 伦理学意义
- 经验的质量与数量
- 第7章 游走在脆弱的意识边缘:大脑严重损伤和意识障碍
- 只是太复杂?
- 一场不确定的曲折战斗
- 生与死之间的薄纱
- 从内部观察意识
- 通过大脑活动进行沟通
- 检查意识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 修复并非易事
- 第8章 意识异常导致的精神疾病
- 破碎的意识
- 自闭症与意识过度
- 睡眠的重要性
- 工作记忆失灵
- 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意识异常
- 认知训练方法
- 压力与意识的对抗
- 冥想的作用
- 恢复意识的不同方法
- 结语
-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