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 排序
Java 1.0和1.1库都缺少的一样东西是算术运算,甚至没有最简单的排序运算方法。因此,我们最好创建一个`Vector`,利用经典的`Quicksort`(快速排序)方法对其自身进行排序。
编写通用的排序代码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执行比较运算,从而实现正确的排序。当然,一个办法是为每种不同的类型都写一个不同的排序方法。然而,应认识到假若这样做,以后增加新类型时便不易实现代码的重复利用。
程序设计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将发生变化的东西同保持不变的东西分隔开”。在这里,保持不变的代码是通用的排序算法,而每次使用时都要变化的是对象的实际比较方法。因此,我们不可将比较代码“硬编码”到多个不同的排序例程内,而是采用“回调”技术。利用回调,经常发生变化的那部分代码会封装到它自己的类内,而总是保持相同的代码则“回调”发生变化的代码。这样一来,不同的对象就可以表达不同的比较方式,同时向它们传递相同的排序代码。
下面这个“接口”(`Interface`)展示了如何比较两个对象,它将那些“要发生变化的东西”封装在内:
```
//: Compare.java
// Interface for sorting callback:
package c08;
interface Compare {
boolean lessThan(Object lhs, Object rhs);
boolean lessThanOrEqual(Object lhs, Object rhs);
} ///:~
```
对这两种方法来说,`lhs`代表本次比较中的“左手”对象,而`rhs`代表“右手”对象。
可创建`Vector`的一个子类,通过`Compare`实现“快速排序”。对于这种算法,包括它的速度以及原理等等,在此不具体说明。欲知详情,可参考Binstock和Rex编著的《Practical Algorithms for Programmers》,由Addison-Wesley于1995年出版。
```
//: SortVector.java
// A generic sorting vector
package c08;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ortVector extends Vector {
private Compare compare; // To hold the callback
public SortVector(Compare comp) {
compare = comp;
}
public void sort() {
quickSort(0, size() - 1);
}
private void quickSort(int left, int right) {
if(right > left) {
Object o1 = elementAt(right);
int i = left - 1;
int j = right;
while(true) {
while(compare.lessThan(
elementAt(++i), o1))
;
while(j > 0)
if(compare.lessThanOrEqual(
elementAt(--j), o1))
break; // out of while
if(i >= j) break;
swap(i, j);
}
swap(i , right);
quickSort(left, i-1);
quickSort(i+1, right);
}
}
private void swap(int loc1, int loc2) {
Object tmp = elementAt(loc1);
setElementAt(elementAt(loc2), loc1);
setElementAt(tmp, loc2);
}
} ///:~
```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回调”一词的来历,这是由于`quickSort()`方法“往回调用”了`Compare`中的方法。从中亦可理解这种技术如何生成通用的、可重复利用(复用)的代码。
为使用`SortVector`,必须创建一个类,令其为我们准备排序的对象实现`Compare`。此时内部类并不显得特别重要,但对于代码的组织却是有益的。下面是针对`String`对象的一个例子:
```
//: StringSortTest.java
// Testing the generic sorting Vector
package c08;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tringSortTest {
static class StringCompare implements Compare {
public boolean lessThan(Object l, Object r) {
return ((String)l).toLowerCase().compareTo(
((String)r).toLowerCase()) < 0;
}
public boolean
lessThanOrEqual(Object l, Object r) {
return ((String)l).toLowerCase().compareTo(
((String)r).toLowerCase()) <= 0;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ortVector sv =
new SortVector(new StringCompare());
sv.addElement("d");
sv.addElement("A");
sv.addElement("C");
sv.addElement("c");
sv.addElement("b");
sv.addElement("B");
sv.addElement("D");
sv.addElement("a");
sv.sort();
Enumeration e = sv.elements();
while(e.hasMoreElements())
System.out.println(e.nextElement());
}
} ///:~
```
内部类是“静态”(`Static`)的,因为它毋需连接一个外部类即可工作。
大家可以看到,一旦设置好框架,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重复使用象这样的一个设计——只需简单地写一个类,将“需要发生变化”的东西封装进去,然后将一个对象传给`SortVector`即可。
比较时将字符串强制为小写形式,所以大写`A`会排列于小写`a`的旁边,而不会移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然而,该例也显示了这种方法的一个不足,因为上述测试代码按照出现顺序排列同一个字母的大写和小写形式:`A a b B c C d D`。但这通常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经常处理的都是更长的字符串,所以上述效果不会显露出来(Java 1.2的集合提供了排序功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
继承(`extends`)在这儿用于创建一种新类型的`Vector`——也就是说,`SortVector`属于一种`Vector`,并带有一些附加的功能。继承在这里可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了带来了问题。它使一些方法具有了`final`属性(已在第7章讲述),所以不能覆盖它们。如果想创建一个排好序的`Vector`,令其只接收和生成`String`对象,就会遇到麻烦。因为`addElement()`和`elementAt()`都具有`final`属性,而且它们都是我们必须覆盖的方法,否则便无法实现只能接收和产生`String`对象。
但在另一方面,请考虑采用“组合”方法:将一个对象置入一个新类的内部。此时,不是改写上述代码来达到这个目的,而是在新类里简单地使用一个`SortVector`。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实现`Compare`接口的内部类就可以“匿名”地创建。如下所示:
```
//: StrSortVector.java
// Automatically sorted Vector that
// accepts and produces only Strings
package c08;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trSortVector {
private SortVector v = new SortVector(
// Anonymous inner class:
new Compare() {
public boolean
lessThan(Object l, Object r) {
return
((String)l).toLowerCase().compareTo(
((String)r).toLowerCase()) < 0;
}
public boolean
lessThanOrEqual(Object l, Object r) {
return
((String)l).toLowerCase().compareTo(
((String)r).toLowerCase()) <= 0;
}
}
);
private boolean sorted = false;
public void addElement(String s) {
v.addElement(s);
sorted = false;
}
public String elementAt(int index) {
if(!sorted) {
v.sort();
sorted = true;
}
return (String)v.elementAt(index);
}
public Enumeration elements() {
if(!sorted) {
v.sort();
sorted = true;
}
return v.elements();
}
// Test i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SortVector sv = new StrSortVector();
sv.addElement("d");
sv.addElement("A");
sv.addElement("C");
sv.addElement("c");
sv.addElement("b");
sv.addElement("B");
sv.addElement("D");
sv.addElement("a");
Enumeration e = sv.elements();
while(e.hasMoreElements())
System.out.println(e.nextElement());
}
} ///:~
```
这样便可快速复用来自`SortVector`的代码,从而获得希望的功能。然而,并不是来自`SortVector`和`Vector`的所有`public`方法都能在`StrSortVector`中出现。若按这种形式复用代码,可在新类里为包含类内的每一个方法都生成一个定义。当然,也可以在刚开始时只添加少数几个,以后根据需要再添加更多的。新类的设计最终会稳定下来。
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它仍然只接纳`String`对象,也只产生`String`对象。而且相应的检查是在编译期间进行的,而非在运行期。当然,只有`addElement()`和`elementAt()`才具备这一特性;`elements()`仍然会产生一个`Enumeration`(枚举),它在编译期的类型是未定的。当然,对`Enumeration`以及在`StrSortVector`中的类型检查会照旧进行;如果真的有什么错误,运行期间会简单地产生一个异常。事实上,我们在编译或运行期间能保证一切都正确无误吗?(也就是说,“代码测试时也许不能保证”,以及“该程序的用户有可能做一些未经我们测试的事情”)。尽管存在其他选择和争论,使用继承都要容易得多,只是在转换时让人深感不便。同样地,一旦为Java加入参数化类型,就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在这个类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名为`sorted`的标志。每次调用`addElement()`时,都可对`Vector`进行排序,而且将其连续保持在一个排好序的状态。但在开始读取之前,人们总是向一个`Vector`添加大量元素。所以与其在每个`addElement()`后排序,不如一直等到有人想读取`Vector`,再对其进行排序。后者的效率要高得多。这种除非绝对必要,否则就不采取行动的方法叫作“懒惰求值”(还有一种类似的技术叫作“懒惰初始化”——除非真的需要一个字段值,否则不进行初始化)。
- Java 编程思想
- 写在前面的话
- 引言
- 第1章 对象入门
- 1.1 抽象的进步
- 1.2 对象的接口
- 1.3 实现方案的隐藏
- 1.4 方案的重复使用
- 1.5 继承:重新使用接口
- 1.6 多态对象的互换使用
- 1.7 对象的创建和存在时间
- 1.8 异常控制:解决错误
- 1.9 多线程
- 1.10 永久性
- 1.11 Java和因特网
- 1.12 分析和设计
- 1.13 Java还是C++
- 第2章 一切都是对象
- 2.1 用引用操纵对象
- 2.2 所有对象都必须创建
- 2.3 绝对不要清除对象
- 2.4 新建数据类型:类
- 2.5 方法、参数和返回值
- 2.6 构建Java程序
- 2.7 我们的第一个Java程序
- 2.8 注释和嵌入文档
- 2.9 编码样式
- 2.10 总结
- 2.11 练习
- 第3章 控制程序流程
- 3.1 使用Java运算符
- 3.2 执行控制
- 3.3 总结
- 3.4 练习
- 第4章 初始化和清除
- 4.1 用构造器自动初始化
- 4.2 方法重载
- 4.3 清除:收尾和垃圾收集
- 4.4 成员初始化
- 4.5 数组初始化
- 4.6 总结
- 4.7 练习
- 第5章 隐藏实现过程
- 5.1 包:库单元
- 5.2 Java访问指示符
- 5.3 接口与实现
- 5.4 类访问
- 5.5 总结
- 5.6 练习
- 第6章 类复用
- 6.1 组合的语法
- 6.2 继承的语法
- 6.3 组合与继承的结合
- 6.4 到底选择组合还是继承
- 6.5 protected
- 6.6 累积开发
- 6.7 向上转换
- 6.8 final关键字
- 6.9 初始化和类装载
- 6.10 总结
- 6.11 练习
- 第7章 多态性
- 7.1 向上转换
- 7.2 深入理解
- 7.3 覆盖与重载
- 7.4 抽象类和方法
- 7.5 接口
- 7.6 内部类
- 7.7 构造器和多态性
- 7.8 通过继承进行设计
- 7.9 总结
- 7.10 练习
- 第8章 对象的容纳
- 8.1 数组
- 8.2 集合
- 8.3 枚举器(迭代器)
- 8.4 集合的类型
- 8.5 排序
- 8.6 通用集合库
- 8.7 新集合
- 8.8 总结
- 8.9 练习
- 第9章 异常差错控制
- 9.1 基本异常
- 9.2 异常的捕获
- 9.3 标准Java异常
- 9.4 创建自己的异常
- 9.5 异常的限制
- 9.6 用finally清除
- 9.7 构造器
- 9.8 异常匹配
- 9.9 总结
- 9.10 练习
- 第10章 Java IO系统
- 10.1 输入和输出
- 10.2 增添属性和有用的接口
- 10.3 本身的缺陷:RandomAccessFile
- 10.4 File类
- 10.5 IO流的典型应用
- 10.6 StreamTokenizer
- 10.7 Java 1.1的IO流
- 10.8 压缩
- 10.9 对象序列化
- 10.10 总结
- 10.11 练习
- 第11章 运行期类型识别
- 11.1 对RTTI的需要
- 11.2 RTTI语法
- 11.3 反射:运行期类信息
- 11.4 总结
- 11.5 练习
- 第12章 传递和返回对象
- 12.1 传递引用
- 12.2 制作本地副本
- 12.3 克隆的控制
- 12.4 只读类
- 12.5 总结
- 12.6 练习
- 第13章 创建窗口和程序片
- 13.1 为何要用AWT?
- 13.2 基本程序片
- 13.3 制作按钮
- 13.4 捕获事件
- 13.5 文本字段
- 13.6 文本区域
- 13.7 标签
- 13.8 复选框
- 13.9 单选钮
- 13.10 下拉列表
- 13.11 列表框
- 13.12 布局的控制
- 13.13 action的替代品
- 13.14 程序片的局限
- 13.15 视窗化应用
- 13.16 新型AWT
- 13.17 Java 1.1用户接口API
- 13.18 可视编程和Beans
- 13.19 Swing入门
- 13.20 总结
- 13.21 练习
- 第14章 多线程
- 14.1 反应灵敏的用户界面
- 14.2 共享有限的资源
- 14.3 堵塞
- 14.4 优先级
- 14.5 回顾runnable
- 14.6 总结
- 14.7 练习
- 第15章 网络编程
- 15.1 机器的标识
- 15.2 套接字
- 15.3 服务多个客户
- 15.4 数据报
- 15.5 一个Web应用
- 15.6 Java与CGI的沟通
- 15.7 用JDBC连接数据库
- 15.8 远程方法
- 15.9 总结
- 15.10 练习
- 第16章 设计模式
- 16.1 模式的概念
- 16.2 观察器模式
- 16.3 模拟垃圾回收站
- 16.4 改进设计
- 16.5 抽象的应用
- 16.6 多重分发
- 16.7 访问器模式
- 16.8 RTTI真的有害吗
- 16.9 总结
- 16.10 练习
- 第17章 项目
- 17.1 文字处理
- 17.2 方法查找工具
- 17.3 复杂性理论
- 17.4 总结
- 17.5 练习
- 附录A 使用非JAVA代码
- 附录B 对比C++和Java
- 附录C Java编程规则
- 附录D 性能
- 附录E 关于垃圾收集的一些话
- 附录F 推荐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