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无法阻止潜意识中的自动化想法涌入意识,但是我们可以有目的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认知行为疗法中关于问题解决的原则为注意力训练提供了好办法。
◎认知行为疗法中的问题解决原则
1\.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决的问题上,不要纠结于那些明显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困难。
2\.当下只专注于一个问题,并投入100%的努力。
3\.关注自身的改变,不要妄想改变他人。
4\.把不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选择。
5\.记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你不是你的想法”这条原则至关重要。大脑片刻不停地往意识空间中填塞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并不能定义你自身。它们是一个正常运转的大脑的自然产物。我们怎样处理那些想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16
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反馈回路都在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节食是为了解决除去多余的体重这一问题(或者变得更健康、更漂亮等),更加努力地工作是为了缩短现在水平与未来水平的差距,加强与周围人的沟通能够帮助你及早发现形成和谐关系的障碍,等等。
若我们能够识别思维错误,再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原则,我们就能够减少思维错误。(这是本书第二部分——“做”中将要详细讨论的工具的简要预览。)
■为什么坏事总赶到一起
人们常用“屋漏偏逢连夜雨,行船偏遇打头风”来形容一件事情出错的同时另一件事也出错。同样的,还有成语“祸不单行”。
这些话包含一定的哲理,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万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但是这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坏事总是赶到一起。也许反馈回路能够为这个令人郁闷的事实提供一些解释。
事实上,并不一定是多个棘手的问题同时出现在你的面前,很可能是你进入了一个“困难管理”的思维误区,导致你误解了生活。
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在第一部分所学到的,能够保证你从那些扭曲中轻松脱离出来,并且一旦你掌握了分离,你就获得了我们探索的另一个关键启示——“自我对称”。
■寻求平衡
“自我对称”这个术语是指,在关于自我概念的两极——“自我协调”和“自我失调”之间寻求一种理智的平衡,当你以一种自我协调的方式工作时,你认为出现在你意识中的一连串的想法都真实地代表着你是谁。
当你以一种自我失调的方式工作时,你会发现渗透的想法与你相悖(“失调”意味着不和谐)。在这种模式中,你很可能会拒绝这些想法。因为它们与你认为的自己或是想要成为的自己不相符。
用两个简单的陈述来描述两极,就是:
1\.“这是真实的我。”
2\.“这不是真实的我。”
没有人会单独地执行其中的某一极。我们对想法的反应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你很少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但某天,你突然需要在很多人面前演讲,你的脑海里肯定充斥着这样的想法并对此深信不疑,“我肯定做不好,一定会丢人的”。这种恐惧产生了一个自我协调的反应。你会认为那个想法是准确的,因为它代表了“真实”的你。事实上,这些想法根本不对,但关键是,在自我评估的时候,这些想法“看”上去是否真实。如果它们“看”上去是真的,那么它们将继续支配你的意识,你的行为将会跟那些想法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你也可能早就想要摆脱这些想法,当面对登台演讲的机会时,你会直面这些想法并且指出它们与你想成为的人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阻碍恐惧想法的反应是自我失调的。那些想法与你心中的理想自我(你希望自己最终的样子)背道而驰。
在上面的例子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我失调是正确的那极,我也赞同这点。但是,核心的问题仍然没有被点破。如果我们把将想法归于自我失调的想法评估过程进行拆解,我们将会发现多个分离的重要时间段。正是在这期间,从潜意识渗透的消极思想仿佛被按下了停止键,被反复思量。元认知发挥了作用,结果改变了。
当你自动地跳到某一级时(要么自我协调,要么自我失调),你都不能对思维进行思考,你仅仅是在不作为。不作为,通常是一条更好走的路。停顿、评估和挑战则是另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但是,只有沿着艰辛的道路走下去,我们才能获得两极间的平衡。如果脱离了平衡,我们会受自动化思维的任意摆布,默认脱离“不舒服地带”。
只有从这些想法中脱离出来,理性地判断他们是否反映了事实,才能获得“平衡”。答案不在某一极上,而在两极的对称点上,即元认知空间。
■总结:自我对称的人格
本章节很大的篇幅都在处理意识空间的情绪部分。正如我们之前所讨论的,认知心理学中,存在着通过影响思维来改变情绪状态的有效手段。在本书的前几章,元认知的作用是影响我们的思维过程,而思维过程反过来直接影响情绪结果(见图3-6)。
![00276.jpeg](https://box.kancloud.cn/00d047322029f7bf1574e82f64be9861_531x384.jpeg)
图 3-6
本章的讨论把我们引向了旅途中的另一个里程碑,自我对称能使人们成功地适应每天出现的、来自于外部或内部的阻碍。
具有自我对称人格的人,能够从消极、错误的信息中脱离出来。然而,自我对称并不意味着“冷血”,没有感情,相反,它意味着对影响人们适应力的消极方面的有效控制。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反馈回路、实用主义的适应、大脑的适应能力以及人格变化的实质。下面是第3章的主要内容:
·反馈回路包括联系紧密的四个阶段:事实、联系、结果和行动。
·我们依靠反馈回路来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
·实用主义适应指的是对挑战、威胁和大脑所创造世界的需要的适应。反馈是实用主义适应的关键。
·实用主义适应,使我们能在由文化进化的力量所改造的快节奏世界中成功生存。
·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表明,大脑比我们原先预想的更加灵活。
·大脑可塑性不仅仅是神经化学水平上的,也是人格水平上的,这种说法在20年前难以置信。
·人格改变与其他外部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变量相比,更能影响幸福感。
·了解应变稳态和自稳态,对弄清大脑的适应性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思维错误(常常是从无意识中渗透的错误信息的产物),能够使反馈回路发生偏移,阻碍我们的适应性能力。
·我们到达了旅途中的另一个里程碑——自我对称型人格。
- 序
- 前言
- 第一部分 知
- 绪论 大脑改造:开始思维逆转之旅
- ■心智改变
- ■你位于断层的何处
- ■在真正开始探索之前……
- 第1章 元认知:冷静的观察者
- ■什么是“元认知”
- ■什么是反馈回路
- ■人类大脑如何进行元认知:元认知回路
- ■意识层面的元认知
- ■元认知觉察
- ■一个实用的比喻:内心的记者
- 第2章 心理化:最初的心智游戏
- ■心理理论
- ■意向性:心心相“映”
- ■心声的作用
- ■自律型人格
- 第3章 实用主义的适应:改变思维,改变生活
- ■实用主义的适应
- ■重塑适应性的大脑
- ■顽强的适应英雄:人格变化和幸福感
- ■适应道路上的重点:应变稳态和自稳态
- ■走出思维误区
- ■思维错误使反馈回路发生偏移
- ■思维错误和自动化思想
- ■使用注意工具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 第4章 寻迹叙述性线索:剧本化和突显的力量
- ■寻迹叙述性线索
- ■内化叙述性脚本
- ■叙述突显
- ■重回反馈
- ■总结:有意识自我叙述
- 第5章 精神世界:循环相连
- 第二部分 做
- 第6章 想法箱:30种改善思维的工具
- 1.使用意识楔
- 2.使用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来转变你的行为
- 3.用信念对目标进行严格审查
- 4.嚼口香糖
- 5.为你自己写讣告
- 6.有目标,不过度
- 7.了解情绪体验的反馈回路
- 8.同步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动机
- 9.寻求心灵上的整合
- 10.加强周期性的静心活动
- 11.挑战你的判断式启发法
- 12.补充葡萄糖,增强自制力
- 13.学习停止想法
- 14.即兴的大脑共振
- 15.总在做事中
- 16.睡眠充足,防止大脑过热
- 17.支持自我
- 18.保持韧性
- 19.对失败进行评估
- 20.时刻关注你的化学阈值,特别是酒精
- 21.研究热爱自己事业的人
- 22.提高你的想象力(MQ)
- 23.增大文化投入
- 24.开始阅读挑战性书籍,观看挑战性电影
- 25.思考你的成就以及对他人的影响
- 26.了解自我管理的要素来提高表现
- 27.用身体管理心智
- 28.向认知先哲们学习
- 29.将自己置于可怕的失去体验中
- 30.总览心智的12种表征
- 第三部分 扩展
- 第7章 心智的图书馆
- ■杰出的非小说类作品
- ■扩展的非小说类书籍
- 第8章 小说和回忆录
- 第9章 电影
- ■延伸的电影库
- 第10章 术语表
- 附录
- 附录A 什么是科学帮助
- 附录B 为什么我们需要实用科学
- 附录C 科学交流的挑战
- 附录D 向大脑改造之父——威廉·詹姆斯致敬
- ■威廉·詹姆斯的著作
- 后记
- 致谢
- 《厨房中的大脑》节选4 咖啡因对你的大脑做了什么
- 注释
- ■第一部分 知
- ■第二部分 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