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 广告
## 心理分析将内隐记忆变为外显记忆 在还没有眼眶皮质的扫描技术之前,心理分析师就观察到在童年关键期失去母亲的孩子有许多特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何内·史匹兹(RenéSpitz)对比了在监狱里跟着母亲长大的婴儿与育幼院的孩子,在育幼院是一位护士同时照顾7个婴儿。育幼院的婴儿智商比较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会一直不停地摇晃身体,或做很奇怪的手势。他们也是把情绪关掉,对外面世界漠不关心,对抱他、安慰他的人不起反应。在照片中,那些婴儿的眼睛是恐惧不安或空洞的。这种“关掉”感情的情况多半是在孩子放弃等待他们的父母来找自己后出现的。但是有类似情况的L先生是怎么在记忆中记录这种早期经验的呢? 神经科学家知道人有两种记忆系统,两者都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而改变。 在26个月就发展得很好的记忆叫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或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这两个名词对坎德尔来说是一样的,他常交互使用,程序/内隐记忆在我们学习一个程序或一些不太需要语言的自动化动作时发挥作用,我们跟人互动的非语言方式或许多情绪记忆就属于程序记忆。坎德尔说:“在生命的头两三年,婴儿跟母亲的互动特别重要。婴儿主要依赖程序记忆在过日子。”程序性记忆一般来说是下意识的,骑脚踏车是程序记忆,会骑车的人其实很难告诉你他是怎么骑的。程序记忆让我们看到我们可以有潜意识记忆,如弗洛伊德所主张的。 另外一种记忆叫作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或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在26个月大的孩子身上,才刚刚开始发展。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地收集各种事实、事件,这是我们在解释上个周末做了什么事时所用的记忆。它帮助我们以时间和地点来组织我们的记忆。外显记忆需要语言的支持,在孩子会说话后,变得更重要。 在出生后头3年受到创伤的人对创伤只有非常少的记忆,这是我们所预期的(L先生说他对4岁前的生活没有任何记忆),但是程序性记忆把这些创伤都记录下来了,当人们进入跟创伤情境很相似的情况时,这些记忆会被引发出来。这些记忆对我们来说好像是突然跑出来的,而且不像外显记忆一样可以用时间、地点归类。情绪的内隐记忆常在后来的生活中重复出现。 外显记忆的发现来自神经科学上最著名的一个记忆病例。一个年轻人,名叫H.M.,他有严重的癫痫,为了治疗癫痫,医生把他大脑中一块像大拇指那么大的海马回切除了。我们在左右脑各有一个海马回,不幸地,他两边都被切除了。手术之后,一开始H.M.看起来很正常,他认得他的家人,可以跟人聊天、说话。但是很快地,医生就发现手术后的他不能学任何新的东西。医生来巡房,跟他说话,离开,再回来时,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他们曾经见过面。我们从他身上知道海马回跟记忆很有关系,它把短期的外显记忆转变成长期的外显记忆,使我们记得发生过的人、事、地等,有意识地接收事件。 病人可以通过分析把他下意识的程序性记忆变成文字,放入情境中,使他可以更了解这些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转述了程序性记忆(有时是第一次),使它变成有意识的外显记忆,不必再重新活出创伤记忆就可以知道曾经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