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第15章 命令模式 15.1 项目经理也难当 我是公司的项目经理,在国内做项目,项目经理需要什么都懂,什么都管。做好了,项目经理能分到一杯羹;做不好,都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这几乎是绝对的,我带过很多项目,行政命令一压下来,那就一条道:做完做好! 虽然我们公司是一个集团公司,但是我们部门的业绩是独立核算的,也就是说,我们部门不仅可以为集团公司服务,还可以为其他甲方服务,赚取更多的外快。2007年,我曾负责一个比较小的项目(但是项目的合同金额可不少)——为某家旅行社建立一套内部管理系统。该旅行社的门店比较多,员工也比较多,这个内部管理系统用来管理客户、旅游资源、票务以及内部事务,整体上类似于一个小型的MIS系统。客户的需求比较明确,因为他们曾经自己购买了一套内部管理系统,这次变动基本上是翻版;而且这家旅行社也有自己的IT部门,技术人员之间语言相通,比较好相处,也没有交流鸿沟。 该项目的成员分工采用了常规的分工方式,分为需求组(Requirement Group,RG)、美工组(Page Group,PG)、代码组(我们内部还有一个比较优雅的名字:逻辑实现组,这里使用大家经常称呼的名称,即Code Group,简称CG),加上我这个项目经理正好十个人。刚开始,客户(也就是旅行社,甲方)很乐意和我们每个组探讨,比如和需求组讨论需求、和美工讨论页面、和代码组讨论实现,告诉他们修改、删除、增加各种内容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乙方合作模式,甲方深入到乙方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可以使用类图来表示这个过程,如图15-1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435510.jpg) 图15-1 旅行社项目开发过程类图 这个类图很简单,客户和三个组都有交流,这也合情合理。那我们看看这个过程的实现,首先看抽象类Group,如代码清单15-1所示。 代码清单15-1 抽象组 public abstract class Group {      //甲乙双方分开办公,如果你要和某个组讨论,你首先要找到这个组      public abstract void find();      //被要求增加功能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      //被要求删除功能      public abstract void delete();      //被要求修改功能      public abstract void change();      //被要求给出所有的变更计划      public abstract void plan(); } 大家看抽象类中的每个方法,其中的每个都是一个命令语气——“找到它,增加,删除,给我计划!”这些都是命令,给出命令然后由相关的人员去执行。我们再看3个实现类,其中的需求组最重要,需求组RequirmentGroup类如代码清单15-2所示。 代码清单15-2 需求组 public class RequirementGroup extends Group {      //客户要求需求组过去和他们谈      public void find() {              System.out.println("找到需求组...");      }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public void add()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      //客户要求修改一项需求      public void chang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修改一项需求...");      }      //客户要求删除一项需求      public void delet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删除一项需求...");      }      //客户要求给出变更计划      public void plan()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需求变更计划...");      } } 需求组有了,我们再看美工组。美工组也很重要,是项目的脸面,客户最终接触到的还是界面。美工组PageGroup类如代码清单15-3所示。 代码清单15-3 美工组 public class PageGroup extends Group {           //首先这个美工组应该能找到吧,要不你跟谁谈?      public void find() {              System.out.println("找到美工组...");      }      //美工被要求增加一个页面      public void add()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增加一个页面...");      }      //客户要求对现有界面做修改      public void chang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修改一个页面...");      }      //甲方是老大,要求删除一些页面      public void delet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      }      //所有的增、删、改都要给出计划      public void plan()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页面变更计划...");      } } 最后看代码组。这个组的成员一般比较沉闷,不多说话,但多做事儿,这是这个组的典型特点。代码组CodeGroup类如代码清单15-4所示。 代码清单15-4 代码组 public class CodeGroup extends Group {      //客户要求代码组过去和他们谈      public void find() {              System.out.println("找到代码组...");      }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功能      public void add()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增加一项功能...");      }      //客户要求修改一项功能      public void chang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修改一项功能...");      }      //客户要求删除一项功能      public void delete()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删除一项功能...");      }      //客户要求给出变更计划      public void plan() {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代码变更计划...");      } } 整个项目的3个支柱都已经产生了,那看客户怎么和我们谈。客户刚开始提交了他们自己写的一份比较完整的需求,需求组根据这份需求写了一份分析说明书,客户看后,要求增加需求,该场景如代码清单15-5所示。 代码清单15-5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首先客户找到需求组说,过来谈需求,并修改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Group rg = new RequirementGroup();              //找到需求组              rg.find();              //增加一个需求              rg.add();              //要求变更计划              rg.plan();      } } 运行的结果如下所示: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找到需求组...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客户要求需求变更计划... 客户的需求暂时满足了,过了一段时间,客户又要求“界面多画了一个,过来谈谈”,于是又有一次场景变化,如代码清单15-6所示。 代码清单15-6 变化的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首先客户找到美工组说,过来谈页面,并修改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              Group pg = new PageGroup();              //找到需求组              pg.find();              //删除一项需求              pg.delete();              //要求变更计划              pg.plan();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 找到美工组... 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 客户要求页面变更计划... 好了,界面也谈过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吧。过了一天后,客户又让代码组过去,说是数据库设计问题,然后又叫美工组过去,布置了一堆命令……这个就不一一写了,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得到!问题来了,我们修改可以,但是每次都是叫一个组去,布置个任务,然后出计划,每次都这样,如果让你当甲方,你烦不烦?而且这种方式很容易出错误,并且还真发生过。客户把美工叫过去了,要删除,可美工说需求是这么写的,然后客户又命令需求组过去,一次次地折腾之后,客户也烦躁了,于是直接抓住我这个项目经理说:“我不管你们内部怎么安排,你就给我找个接头负责人,我告诉他怎么做,删除页面,增加功能,你们内部怎么处理我不管,我就告诉他我要干什么就成了……” 我一听,好啊,这也正是我想要的,我们项目组的兄弟们也已经受不了了,于是我改变了一下我的处理方式,如图15-2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44a7e5.jpg) 图15-2 增加负责人后的类图 在原有的类图上增加了一个Invoker类,其作用是根据客户的命令安排不同的组员进行工作,例如,客户说“界面上删除一条记录”,Invoker类接收到该String类型命令后,通知美工组PageGroup开始delete,然后再找到代码组CodeGroup后台不要存到数据库中,最后反馈给客户一个执行计划。这是一个挺好的方案,但是客户的命令是一个String类型的,这有非常多的变化,仅仅通过一个字符串来传递命令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因为在系统设计中,字符串没有约束力,根据字符串判断相关的业务逻辑不是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那怎么才是一个优秀的方案呢?解决方案是:对客户发出的命令进行封装,每个命令是一个对象,避免客户、负责人、组员之间的交流误差,封装后的结果就是客户只要说一个命令,我的项目组就立刻开始启动,不用思考、解析命令字符串,如图15-3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45fc28.jpg) 图15-3 完美的类图 Command抽象类只有一个方法execute,其作用就是执行命令,子类非常坚决地实现该命令,与军队中类似,上级军官给士兵发布命令:爬上这个旗杆!然后士兵回答:Yes,Sir!完美的项目也与此类似,客户发送一个删除页面的命令,接头负责人Invoker接收到命令后,立刻执行DeletePageCommand的execute方法。对类图中增加的几个类说明如下。 ● Command抽象类:客户发给我们的命令,定义三个工作组的成员变量,供子类使用;定义一个抽象方法execute,由子类来实现。 ● CInvoker实现类:项目接头负责人,setComand接收客户发给我们的命令,action方法是执行客户的命令(方法名写成是action,与command的execute区分开,避免混淆)。 其中,Command抽象类是整个扩展的核心,其源代码如代码清单15-7所示。 代码清单15-7 抽象命令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mand {          //把三个组都定义好,子类可以直接使用      protected RequirementGroup rg = new RequirementGroup();  //需求组      protected PageGroup pg = new PageGroup();  //美工组      protected CodeGroup cg = new CodeGroup();  //代码组         //只有一个方法,你要我做什么事情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 } 抽象类很简单,具体的实现类只要实现execute方法就可以了。在一个项目中,需求增加是很常见的,那就把“增加需求”定义为一个命令AddRequirementCommand类,如代码清单15-8所示。 代码清单15-8 增加需求的命令 public class AddRequirementCommand extends Command {      //执行增加一项需求的命令      public void execute() {              //找到需求组              super.rg.find();              //增加一份需求              super.rg.add();              //给出计划              super.rg.plan();      } } 页面变更也是比较频繁发生的,定义一个删除页面的命令 DeletePageCommand类,如代码清单15-9所示。 代码清单15-9 删除页面的命令 public class DeletePageCommand extends Command {      //执行删除一个页面的命令      public void execute() {              //找到页面组              super.pg.find();              //删除一个页面              super.rg.delete();              //给出计划              super.rg.plan();      } } Command抽象类可以有N个子类,如增加一个功能命令(AddFunCommand),删除一份需求命令(DeleteRequirementCommand)等,这里就不再描述了,只要是由客户产生、时常性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一个命令,其实现类都比较简单,读者可以自行扩展。 客户发送的命令已经确定下来,我们再看负责人Invoker,如代码清单15-10所示。 代码清单15-10 负责人 public class Invoker {      //什么命令      private Command command;      //客户发出命令      public void setCommand(Command command){              this.command = command;      }      //执行客户的命令      public void action(){              this.command.execute();      } } 这更简单了,负责人只要接到客户的命令,就立刻执行。我们模拟增加一项需求的过程,如代码清单15-11所示。 代码清单15-11 增加一项需求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我们的接头人              Invoker xiaoSan = new Invoker();  //接头人就是小三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客户给我们下命令来              Command command = new AddRequirementCommand();              //接头人接收到命令              xiaoSan.setCommand(command);              //接头人执行命令              xiaoSan.action();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找到需求组...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客户要求需求变更计划... 是不是我们的场景类简单了很多?客户只要给命令,我马上执行。简单!非常简单!那我们看看,如果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我们的修改有多大,如代码清单15-12所示。 代码清单15-12 删除一个页面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我们的接头人              Invoker xiaoSan = new Invoker();  //接头人就是小三              //客户要求增加一项需求              System.out.println("------------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              //客户给我们下命令来              //Command command = new AddRequirementCommand();              Command command = new DeletePageCommand();              //接头人接收到命令              xiaoSan.setCommand(command);              //接头人执行命令              xiaoSan.action();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客户要求删除一个页面----------------- 找到美工组... 客户要求删除一项需求... 客户要求需求变更计划... 看到上面用粗体显示的代码了吗?只修改了这么多,是不是很简单,而且客户也不用知道到底由谁来修改,高内聚的要求体现出来了,这就是命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