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适配器模式的定义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的定义如下:
Convert the interface of a class into another interface clients expect.Adapter lets classes work together that couldn't otherwise because of incompatible interfaces.(将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又叫做变压器模式,也叫做包装模式(Wrapper),但是包装模式可不止一个,还包括了第17章讲解的装饰模式。适配器模式的通用类图,如图19-4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636c1b.jpg)
图19-4 适配器模式通用类图
适配器模式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比如你笔记本上的电源适配器,可以使用在110~220V之间变化的电源,而笔记本还能正常工作,这也是适配器一个良好模式的体现,简单地说,适配器模式就是把一个接口或类转换成其他的接口或类,从另一方面来说,适配器模式也就是一个包装模式,为什么呢?它把Adaptee包装成一个Target接口的类,加了一层衣服,包装成另外一个靓妞了。大家知道,设计模式原是为建筑设计而服务的,软件设计模式只是借用了人家的原理而已,那我们来看看最原始的适配器是如何设计的,如图19-5所示。
A、B两个图框代表已经塑模成型的物体A和物体B,那现在要求把A和B安装在一起使用,如何安装?两者的接口不一致,是不可能安装在一起使用的,那怎么办?引入一个物体C,如图19-6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64cda3.jpg)
图19-5 两个已经成型的物体 图19-6 引入物体C
引入物体C后,C适应了物体A的接口,同时也适应了物体B的接口,然后三者就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物体,如图19-7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660d1c.jpg)
图19-7 完美组合
其中的物体C就是我们说的适配器,它在中间起到了角色转换的作用,把原有的长条形接口转换了三角形接口。在我们软件业的设计模式中,适配器模式也是相似的功能,那我们先来看看适配器模式的三个角色。
● Target目标角色
该角色定义把其他类转换为何种接口,也就是我们的期望接口,例子中的IUserInfo接口就是目标角色。
● Adaptee源角色
你想把谁转换成目标角色,这个“谁”就是源角色,它是已经存在的、运行良好的类或对象,经过适配器角色的包装,它会成为一个崭新、靓丽的角色。
● Adapter适配器角色
适配器模式的核心角色,其他两个角色都是已经存在的角色,而适配器角色是需要新建立的,它的职责非常简单:把源角色转换为目标角色,怎么转换?通过继承或是类关联的方式。
各个角色的职责都已经非常清楚,我们再来看看其通用源码,目标接口如代码清单19-8所示。
代码清单19-8 目标角色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目标角色有自己的方法
public void request();
}
目标角色是一个已经在正式运行的角色,你不可能去修改角色中的方法,你能做的就是如何去实现接口中的方法,而且通常情况下,目标角色是一个接口或者是抽象类,一般不会是实现类。一个正在服役的目标角色,如代码清单19-9所示。
代码清单19-9 目标角色的实现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Target implements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if you need any help,pls call me!"); }
}
源角色也是已经在服役状态(当然,非要新建立一个源角色,然后套用适配器模式,那也没有任何问题),它是一个正常的类,其源代码如代码清单19-10所示。
代码清单19-10 源角色
public class Adaptee {
//原有的业务逻辑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System.out.println("I'm kind of busy,leave me alone,pls!");
}
}
我们的核心角色要出场了,适配器角色如代码清单19-11所示。
代码清单19-11 适配器角色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
public void request() {
super.doSomething();
}
}
所有的角色都已经在场了,那我们就开始看看这场演出,场景类如代码清单19-12所示。
代码清单19-12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原有的业务逻辑
Target target = new ConcreteTarget();
target.request();
//现在增加了适配器角色后的业务逻辑
Target target2 = new Adapter();
target2.request();
}
}
适配器模式的原理就讲这么多吧,但是别得意得太早了,如果你认为适配器模式就这么简单,那我告诉你,你错了!复杂的还在后面。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旗不挥,谁敢冲锋——6大设计原则全新解读
- 第1章 单一职责原则
- 1.2 绝杀技,打破你的传统思维
- 1.3 我单纯,所以我快乐
- 1.4 最佳实践
- 第2章 里氏替换原则
- 2.2 纠纷不断,规则压制
- 2.3 最佳实践
- 第3章 依赖倒置原则
- 3.2 言而无信,你太需要契约
- 3.3 依赖的三种写法
- 3.4 最佳实践
- 第4章 接口隔离原则
- 4.2 美女何其多,观点各不同
- 4.3 保证接口的纯洁性
- 4.4 最佳实践
- 第5章 迪米特法则
- 5.2 我的知识你知道得越少越好
- 5.3 最佳实践
- 第6章 开闭原则
- 6.2 开闭原则的庐山真面目
- 6.3 为什么要采用开闭原则
- 6.4 如何使用开闭原则
- 6.5 最佳实践
- 第二部分 真刀实枪 ——23种设计模式完美演绎
- 第7章 单例模式
- 7.2 单例模式的定义
- 7.3 单例模式的应用
- 7.4 单例模式的扩展
- 7.5 最佳实践
- 第8章 工厂方法模式
- 8.2 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 8.3 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
- 8.4 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
- 8.5 最佳实践
- 第9章 抽象工厂模式
- 9.2 抽象工厂模式的定义
- 9.3 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 9.4 最佳实践
- 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 10.2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
- 10.3 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
- 10.4 模板方法模式的扩展
- 10.5 最佳实践
- 第11章 建造者模式
- 11.2 建造者模式的定义
- 11.3 建造者模式的应用
- 11.4 建造者模式的扩展
- 11.5 最佳实践
- 第12章 代理模式
- 12.2 代理模式的定义
- 12.3 代理模式的应用
- 12.4 代理模式的扩展
- 12.5 最佳实践
- 第13章 原型模式
- 13.2 原型模式的定义
- 13.3 原型模式的应用
- 13.4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
- 13.5 最佳实践
- 第14章 中介者模式
- 14.2 中介者模式的定义
- 14.3 中介者模式的应用
- 14.4 中介者模式的实际应用
- 14.5 最佳实践
- 第15章 命令模式
- 15.2 命令模式的定义
- 15.3 命令模式的应用
- 15.4 命令模式的扩展
- 15.5 最佳实践
- 第16章 责任链模式
- 16.2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 16.3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
- 16.4 最佳实践
- 第17章 装饰模式
- 17.2 装饰模式的定义
- 17.3 装饰模式应用
- 17.4 最佳实践
- 第18章 策略模式
- 18.2 策略模式的定义
- 18.3 策略模式的应用
- 18.4 策略模式的扩展
- 18.5 最佳实践
- 第19章 适配器模式
- 19.2 适配器模式的定义
- 19.3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 19.4 适配器模式的扩展
- 19.5 最佳实践
- 第20章 迭代器模式
- 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 20.3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 20.4 最佳实践
- 第21章 组合模式
- 21.2 组合模式的定义
- 21.3 组合模式的应用
- 21.4 组合模式的扩展
- 21.5 最佳实践
- 第22章 观察者模式
- 22.2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 22.3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
- 22.4 观察者模式的扩展
- 22.5 最佳实践
- 第23章 门面模式
- 23.2 门面模式的定义
- 23.3 门面模式的应用
- 23.4 门面模式的注意事项
- 23.5 最佳实践
- 第24章 备忘录模式
- 24.2 备忘录模式的定义
- 24.3 备忘录模式的应用
- 24.4 备忘录模式的扩展
- 24.5 最佳实践
- 第25章 访问者模式
- 25.2 访问者模式的定义
- 25.3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
- 25.4 访问者模式的扩展
- 25.5 最佳实践
- 第26章 状态模式
- 26.2 状态模式的定义
- 26.3 状态模式的应用
- 第27章 解释器模式
- 27.2 解释器模式的定义
- 27.3 解释器模式的应用
- 27.4 最佳实践
- 第28章 享元模式
- 28.2 享元模式的定义
- 28.3 享元模式的应用
- 28.4 享元模式的扩展
- 28.5 最佳实践
- 第29章 桥梁模式
- 29.2 桥梁模式的定义
- 29.3 桥梁模式的应用
- 29.4 最佳实践
- 第三部分 谁的地盘谁做主 ——设计模式PK
- 第30章 创建类模式大PK
- 30.1 工厂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30.2 抽象工厂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第31章 结构类模式大PK
- 31.1 代理模式VS装饰模式
- 31.2 装饰模式VS适配器模式
- 第32章 行为类模式大PK
- 32.1 命令模式VS策略模式
- 32.2 策略模式VS状态模式
- 32.3 观察者模式VS责任链模式
- 第33章 跨战区PK
- 33.1 策略模式VS桥梁模式
- 33.2 门面模式VS中介者模式
- 33.3 包装模式群PK
- 第四部分 完美世界 ——设计模式混编
- 第34章 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
- 34.2 混编小结
- 第35章 工厂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 35.2 混编小结
- 第36章 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36.2 混编小结
- 第五部分 扩展篇
- 第37章 MVC框架
- 37.2 最佳实践
- 第38章 新模式
- 38.1 规格模式
- 38.2 对象池模式
- 38.3 雇工模式
- 38.4 黑板模式
- 38.5 空对象模式
- 附录 23种设计模式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