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适配器模式的扩展
我们刚刚讲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例子中,其实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例子,为什么呢?如果劳动服务公司提供的人员接口不止一个,也就是说,用户基本信息是一个接口,工作信息是一个接口,家庭信息是一个接口,总共有三个接口三个实现类,想想看如何处理呢?不能再使用我们上面的方法了,为什么呢?Java是不支持多继承的,你难道想让OuterUserInfo继承三个实现类?此路不通,再想一个办法,对哦,可以使用类关联的办法嘛!声明一个OuterUserInfo实现类,实现IUserInfo接口,通过再关联其他三个实现类不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是的,是的,好方法,我们先画出类图,如图19-8所示。
OuterUserInfo通过关联的方式与外界的三个实现类通讯,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聚合关系。IUserInfo和UserInfo代码如代码清单19-1和代码清单19-2所示,不再赘述。我们来看看拆分后的三个接口和实现类,用户基本信息接口如代码清单19-13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67e70d.jpg)
图19-8 拆分接口后的类图
代码清单19-13 用户基本信息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OuterUserBaseInfo {
//基本信息,比如名称、性别、手机号码等
public Map getUserBaseInfo();
}
用户家庭信息接口如代码清单19-14所示。
代码清单19-14 用户家庭信息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OuterUserHomeInfo {
//用户的家庭信息
public Map getUserHomeInfo();
}
用户工作信息接口如代码清单19-15所示。
代码清单19-15 用户工作信息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OuterUserOfficeInfo {
//工作区域信息
public Map getUserOfficeInfo();
}
读到这里,读者应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系统这样设计是否合理呢?合理,绝对合理!想想单一职责原则是怎么说的,类和接口要保持职责单一,在实际的应用中类可以有多重职责,但是接口一定要职责单一,因此,我们上面拆分接口的假想也是非常合乎逻辑的。我们来看三个相关的实现类,用户基本信息如代码清单19-16所示。
代码清单19-16 用户基本信息
public class OuterUserBaseInfo implements IOuterUserBaseInfo {
/*
* 用户的基本信息
*/
public Map getUserBaseInfo() {
HashMap baseInfoMap = new HashMap();
baseInfoMap.put("userName", "这个员工叫混世魔王...");
baseInfoMap.put("mobileNumber", "这个员工电话是...");
return baseInfoMap;
}
}
用户家庭信息如代码清单19-17所示。
代码清单19-17 用户家庭信息
public class OuterUserHomeInfo implements IOuterUserHomeInfo {
/*
* 员工的家庭信息
*/
public Map getUserHomeInfo() {
HashMap homeInfo = new HashMap();
homeInfo.put("homeTelNumbner", "员工的家庭电话是...");
homeInfo.put("homeAddress", "员工的家庭地址是...");
return homeInfo;
}
}
用户工作信息如代码清单19-18所示。
代码清单19-18 用户工作信息
public class OuterUserOfficeInfo implements IOuterUserOfficeInfo {
/*
* 员工的工作信息,比如,职位等
*/
public Map getUserOfficeInfo() {
HashMap officeInfo = new HashMap();
officeInfo.put("jobPosition","这个人的职位是BOSS...");
officeInfo.put("officeTelNumber", "员工的办公电话是...");
return officeInfo;
}
}
这里又到我们的核心了——适配器。好,我们来看适配器代码,如代码清单19-19所示。
代码清单19-19 适配器
public class OuterUserInfo implements IUserInfo {
//源目标对象
private IOuterUserBaseInfo baseInfo = null; //员工的基本信息
private IOuterUserHomeInfo homeInfo = null; //员工的家庭信息
private IOuterUserOfficeInfo officeInfo = null; //工作信息
//数据处理
private Map baseMap = null;
private Map homeMap = null;
private Map officeMap = null;
//构造函数传递对象
public OuterUserInfo(IOuterUserBaseInfo _baseInfo,IOuterUserHomeInfo _homeInfo,IOuterUserOfficeInfo _officeInfo){
this.baseInfo = _baseInfo;
this.homeInfo = _homeInfo;
this.officeInfo = _officeInfo;
//数据处理
this.baseMap = this.baseInfo.getUserBaseInfo();
this.homeMap = this.homeInfo.getUserHomeInfo();
this.officeMap = this.officeInfo.getUserOfficeInfo();
}
//家庭地址
public String getHomeAddress() {
String homeAddress = (String)this.homeMap.get("homeAddress");
System.out.println(homeAddress);
return homeAddress;
}
//家庭电话号码
public String getHomeTelNumber() {
String homeTelNumber = (String)this.homeMap.get("homeTelNumber");
System.out.println(homeTelNumber);
return homeTelNumber;
}
//职位信息
public String getJobPosition() {
String jobPosition = (String)this.officeMap.get("jobPosition");
System.out.println(jobPosition);
return jobPosition;
}
//手机号码
public String getMobileNumber() {
String mobileNumber = (String)this.baseMap.get("mobileNumber");
System.out.println(mobileNumber);
return mobileNumber;
}
//办公电话
public String getOfficeTelNumber() {
String officeTelNumber= (String)this.officeMap.get("officeTelNumber");
System.out.println(officeTelNumber);
return officeTelNumber;
}
// 员工的名称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String userName = (String)this.baseMap.get("userName");
System.out.println(userName);
return userName;
}
}
大家只要注意一下黑色字体的构造函数就可以了,它接收三个对象,其他部分变化不大,只是变量名称进行了修改,我们再来看场景类,如代码清单19-20所示。
代码清单19-20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外系统的人员信息
IOuterUserBaseInfo baseInfo = new OuterUserBaseInfo();
IOuterUserHomeInfo homeInfo = new OuterUserHomeInfo();
IOuterUserOfficeInfo officeInfo = new OuterUserOfficeInfo();
//传递三个对象
IUserInfo youngGirl = new OuterUserInfo(baseInfo,homeInfo,officeInfo);
//从数据库中查到101个
for(int i=0;i<101;i++){
youngGirl.getMobileNumber();
}
}
}
运行的结果还是相同的。大家想想看,OuterUserInfo变成了委托服务,把IUserInfo接口需要的所有的操作都委托给其他三个接口下的实现类,它的委托是通过对象层次的关联关系进行委托的,而不是继承关系。好了,讲了这么多,我们需要给这种适配器起个名字,就是对象适配器,我们之前讲的通过继承进行的适配,叫做类适配器。对象适配器的通用类图,如图19-9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69f1e9.jpg)
图19-9 对象适配器类图
适配器的通用代码也比较简单,把原有的继承关系变更为关联关系就可以了,不再赘述。对象适配器和类适配器的区别是:类适配器是类间继承,对象适配器是对象的合成关系,也可以说是类的关联关系,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二者在实际项目中都会经常用到,由于对象适配器是通过类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耦合的,因此在设计时就可以做到比较灵活,比如修补源角色的隐形缺陷,关联其他对象等,而类适配器就只能通过覆写源角色的方法进行扩展,在实际项目中,对象适配器使用到场景相对较多。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旗不挥,谁敢冲锋——6大设计原则全新解读
- 第1章 单一职责原则
- 1.2 绝杀技,打破你的传统思维
- 1.3 我单纯,所以我快乐
- 1.4 最佳实践
- 第2章 里氏替换原则
- 2.2 纠纷不断,规则压制
- 2.3 最佳实践
- 第3章 依赖倒置原则
- 3.2 言而无信,你太需要契约
- 3.3 依赖的三种写法
- 3.4 最佳实践
- 第4章 接口隔离原则
- 4.2 美女何其多,观点各不同
- 4.3 保证接口的纯洁性
- 4.4 最佳实践
- 第5章 迪米特法则
- 5.2 我的知识你知道得越少越好
- 5.3 最佳实践
- 第6章 开闭原则
- 6.2 开闭原则的庐山真面目
- 6.3 为什么要采用开闭原则
- 6.4 如何使用开闭原则
- 6.5 最佳实践
- 第二部分 真刀实枪 ——23种设计模式完美演绎
- 第7章 单例模式
- 7.2 单例模式的定义
- 7.3 单例模式的应用
- 7.4 单例模式的扩展
- 7.5 最佳实践
- 第8章 工厂方法模式
- 8.2 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 8.3 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
- 8.4 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
- 8.5 最佳实践
- 第9章 抽象工厂模式
- 9.2 抽象工厂模式的定义
- 9.3 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 9.4 最佳实践
- 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 10.2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
- 10.3 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
- 10.4 模板方法模式的扩展
- 10.5 最佳实践
- 第11章 建造者模式
- 11.2 建造者模式的定义
- 11.3 建造者模式的应用
- 11.4 建造者模式的扩展
- 11.5 最佳实践
- 第12章 代理模式
- 12.2 代理模式的定义
- 12.3 代理模式的应用
- 12.4 代理模式的扩展
- 12.5 最佳实践
- 第13章 原型模式
- 13.2 原型模式的定义
- 13.3 原型模式的应用
- 13.4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
- 13.5 最佳实践
- 第14章 中介者模式
- 14.2 中介者模式的定义
- 14.3 中介者模式的应用
- 14.4 中介者模式的实际应用
- 14.5 最佳实践
- 第15章 命令模式
- 15.2 命令模式的定义
- 15.3 命令模式的应用
- 15.4 命令模式的扩展
- 15.5 最佳实践
- 第16章 责任链模式
- 16.2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 16.3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
- 16.4 最佳实践
- 第17章 装饰模式
- 17.2 装饰模式的定义
- 17.3 装饰模式应用
- 17.4 最佳实践
- 第18章 策略模式
- 18.2 策略模式的定义
- 18.3 策略模式的应用
- 18.4 策略模式的扩展
- 18.5 最佳实践
- 第19章 适配器模式
- 19.2 适配器模式的定义
- 19.3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 19.4 适配器模式的扩展
- 19.5 最佳实践
- 第20章 迭代器模式
- 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 20.3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 20.4 最佳实践
- 第21章 组合模式
- 21.2 组合模式的定义
- 21.3 组合模式的应用
- 21.4 组合模式的扩展
- 21.5 最佳实践
- 第22章 观察者模式
- 22.2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 22.3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
- 22.4 观察者模式的扩展
- 22.5 最佳实践
- 第23章 门面模式
- 23.2 门面模式的定义
- 23.3 门面模式的应用
- 23.4 门面模式的注意事项
- 23.5 最佳实践
- 第24章 备忘录模式
- 24.2 备忘录模式的定义
- 24.3 备忘录模式的应用
- 24.4 备忘录模式的扩展
- 24.5 最佳实践
- 第25章 访问者模式
- 25.2 访问者模式的定义
- 25.3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
- 25.4 访问者模式的扩展
- 25.5 最佳实践
- 第26章 状态模式
- 26.2 状态模式的定义
- 26.3 状态模式的应用
- 第27章 解释器模式
- 27.2 解释器模式的定义
- 27.3 解释器模式的应用
- 27.4 最佳实践
- 第28章 享元模式
- 28.2 享元模式的定义
- 28.3 享元模式的应用
- 28.4 享元模式的扩展
- 28.5 最佳实践
- 第29章 桥梁模式
- 29.2 桥梁模式的定义
- 29.3 桥梁模式的应用
- 29.4 最佳实践
- 第三部分 谁的地盘谁做主 ——设计模式PK
- 第30章 创建类模式大PK
- 30.1 工厂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30.2 抽象工厂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第31章 结构类模式大PK
- 31.1 代理模式VS装饰模式
- 31.2 装饰模式VS适配器模式
- 第32章 行为类模式大PK
- 32.1 命令模式VS策略模式
- 32.2 策略模式VS状态模式
- 32.3 观察者模式VS责任链模式
- 第33章 跨战区PK
- 33.1 策略模式VS桥梁模式
- 33.2 门面模式VS中介者模式
- 33.3 包装模式群PK
- 第四部分 完美世界 ——设计模式混编
- 第34章 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
- 34.2 混编小结
- 第35章 工厂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 35.2 混编小结
- 第36章 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36.2 混编小结
- 第五部分 扩展篇
- 第37章 MVC框架
- 37.2 最佳实践
- 第38章 新模式
- 38.1 规格模式
- 38.2 对象池模式
- 38.3 雇工模式
- 38.4 黑板模式
- 38.5 空对象模式
- 附录 23种设计模式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