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策略模式
18.1 刘备江东娶妻,赵云他容易吗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诸葛亮的地方不是因为他未出茅庐而有三分天下的预测,也不是他在赤壁鏖战中借东风的法术,更不是他七擒七纵孟获的策略。那是什么呢?是他“气死周瑜,骂死王朗”的气度和风范!想想看,你用“气”能把一个轮胎打爆,用“气”枪能够把路灯打碎,但是要把跟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气死有多困难呀,更何况是周瑜这种智慧型人物!
在诸葛亮气周瑜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件事情。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孙权看刘备有雄起之意,杀是不能杀了,那会惹天下人唾弃,就想个招儿挫他一下,那有什么办法呢?孙权有个妹妹——孙尚香,准备招刘备做女婿,然后孙权想办法把刘备软禁起来,孙权的想法还是很单纯的嘛,就是不让你刘备回西川,然后我东吴想干啥就干啥,夺荆州,吞西川也不是不可能的。东吴的想法是好的,无奈中间多了智谋无敌的诸葛亮,他早就预测了东吴有此招数,于是在刘备去东吴招亲之前,特授以伴郎赵云三个锦囊,说是按天机拆开解决棘手问题。
这三个妙计分别是:找乔国老帮忙(也就是走后门了),求吴国太放行(诉苦)以及孙夫人断后,对这三个妙计不熟悉的读者可以去温习一下《三国演义》,这里就不多说了。想想看,这三个计谋有什么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告诉赵云要怎么执行,也就是说这三个计谋都有一个方法是执行,具体执行什么内容,每个计谋当然不同了,分析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就有这样一个设计思路:三个妙计应该实现的是同一个接口?聪明!是的,我们来看类图,如图18-1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59c5e4.jpg)
图18-1 三个策略类图
这是非常简单的类图,在这个场景中的三个主要角色都已经有了,每个妙计都提供了一个可执行的方法,我们先来看接口,如代码清单18-1所示。
代码清单18-1 妙计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Strategy {
//每个锦囊妙计都是一个可执行的算法
public void operate();
}
接口很简单,定义了一个方法operate,每个妙计都是可执行的,否则那叫什么妙计,我们先看第一个妙计——找乔国老开后门,如代码清单18-2所示。
代码清单18-2 乔国老开后门
public class BackDoor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找乔国老帮忙,让吴国太给孙权施加压力");
}
}
第二个妙计是找吴国太哭诉,企图给自己开绿灯,如代码清单18-3所示。
代码清单18-3 吴国太开绿灯
public class GivenGreenLight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求吴国太开绿灯,放行!");
}
}
第三个妙计是在逃跑的时候,让新娘子孙夫人断后,谁来砍谁,这是非常好的主意,如代码清单18-4所示。
代码清单18-4 孙夫人断后
public class BlockEnemy implements IStrategy {
public void operate() {
System.out.println("孙夫人断后,挡住追兵");
}
}
在这个场景中,三个妙计都有了,那还缺少两个配角:第一,妙计肯定要放到一个地方吧,这么重要的东西要保管呀,也就是承装妙计的锦囊,所以俗称锦囊妙计嘛;第二,这些妙计都要有一个执行人吧,是谁?当然是赵云了,妙计是小亮给的,执行者是赵云。赵云就是一个干活的人,从锦囊中取出妙计,执行,然后获胜。过程非常清晰,我们把完整的过程设计出来,如图18-2所示。
在类图中增加了一个Context封装类(也就是锦囊),其作用是承装三个策略,方便赵云使用,我们来看Context代码,如代码清单18-5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5b2bbb.jpg)
图18-2 完整类图
代码清单18-5 锦囊
public class Context {
//构造函数,你要使用哪个妙计
private IStrategy straegy;
public Context(IStrategy strategy){
this.straegy = strategy;
}
//使用计谋了,看我出招了
public void operate(){
this.straegy.operate();
}
}
通过构造函数把策略传递进来,然后用operate()方法来执行相关的策略方法。三个妙计有了,锦囊也有了,然后就是赵云雄赳赳地揣着三个锦囊,拉着已步入老年行列的、还想着娶纯情少女的刘老爷子去入赘了。嗨,还别说,小亮同志的三个妙计还真是不错,如代码清单18-6所示。
代码清单18-6 使用计谋
public class ZhaoYun {
//赵云出场了,他根据诸葛亮给他的交代,依次拆开妙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ntext context;
//刚刚到吴国的时候拆第一个
System.out.println("---刚刚到吴国的时候拆第一个---");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BackDoor()); //拿到妙计
context.operate(); //拆开执行
System.out.println("\n\n\n\n\n\n\n\n");
//刘备乐不思蜀了,拆第二个了
System.out.println("---刘备乐不思蜀了,拆第二个了---");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GivenGreenLight());
context.operate(); //执行了第二个锦囊
System.out.println("\n\n\n\n\n\n\n\n");
//孙权的小兵追来了,咋办?拆第三个
System.out.println("---孙权的小兵追来了,咋办?拆第三个---");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BlockEnemy());
context.operate(); //孙夫人退兵
System.out.println("\n\n\n\n\n\n\n\n");
}
}
我们来看看这段故事,运行结果如下:
---刚刚到吴国的时候拆第一个---
找乔国老帮忙,让吴国太给孙权施加压力
---刘备乐不思蜀了,拆第二个---
求吴国太开个绿灯,放行!
---孙权的小兵追来了,咋办?拆第三个---
孙夫人断后,挡住追兵
恩,不错,就这三招,搞得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那我们描述这个故事的过程就是策略模式。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旗不挥,谁敢冲锋——6大设计原则全新解读
- 第1章 单一职责原则
- 1.2 绝杀技,打破你的传统思维
- 1.3 我单纯,所以我快乐
- 1.4 最佳实践
- 第2章 里氏替换原则
- 2.2 纠纷不断,规则压制
- 2.3 最佳实践
- 第3章 依赖倒置原则
- 3.2 言而无信,你太需要契约
- 3.3 依赖的三种写法
- 3.4 最佳实践
- 第4章 接口隔离原则
- 4.2 美女何其多,观点各不同
- 4.3 保证接口的纯洁性
- 4.4 最佳实践
- 第5章 迪米特法则
- 5.2 我的知识你知道得越少越好
- 5.3 最佳实践
- 第6章 开闭原则
- 6.2 开闭原则的庐山真面目
- 6.3 为什么要采用开闭原则
- 6.4 如何使用开闭原则
- 6.5 最佳实践
- 第二部分 真刀实枪 ——23种设计模式完美演绎
- 第7章 单例模式
- 7.2 单例模式的定义
- 7.3 单例模式的应用
- 7.4 单例模式的扩展
- 7.5 最佳实践
- 第8章 工厂方法模式
- 8.2 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 8.3 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
- 8.4 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
- 8.5 最佳实践
- 第9章 抽象工厂模式
- 9.2 抽象工厂模式的定义
- 9.3 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 9.4 最佳实践
- 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 10.2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
- 10.3 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
- 10.4 模板方法模式的扩展
- 10.5 最佳实践
- 第11章 建造者模式
- 11.2 建造者模式的定义
- 11.3 建造者模式的应用
- 11.4 建造者模式的扩展
- 11.5 最佳实践
- 第12章 代理模式
- 12.2 代理模式的定义
- 12.3 代理模式的应用
- 12.4 代理模式的扩展
- 12.5 最佳实践
- 第13章 原型模式
- 13.2 原型模式的定义
- 13.3 原型模式的应用
- 13.4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
- 13.5 最佳实践
- 第14章 中介者模式
- 14.2 中介者模式的定义
- 14.3 中介者模式的应用
- 14.4 中介者模式的实际应用
- 14.5 最佳实践
- 第15章 命令模式
- 15.2 命令模式的定义
- 15.3 命令模式的应用
- 15.4 命令模式的扩展
- 15.5 最佳实践
- 第16章 责任链模式
- 16.2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 16.3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
- 16.4 最佳实践
- 第17章 装饰模式
- 17.2 装饰模式的定义
- 17.3 装饰模式应用
- 17.4 最佳实践
- 第18章 策略模式
- 18.2 策略模式的定义
- 18.3 策略模式的应用
- 18.4 策略模式的扩展
- 18.5 最佳实践
- 第19章 适配器模式
- 19.2 适配器模式的定义
- 19.3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 19.4 适配器模式的扩展
- 19.5 最佳实践
- 第20章 迭代器模式
- 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 20.3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 20.4 最佳实践
- 第21章 组合模式
- 21.2 组合模式的定义
- 21.3 组合模式的应用
- 21.4 组合模式的扩展
- 21.5 最佳实践
- 第22章 观察者模式
- 22.2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 22.3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
- 22.4 观察者模式的扩展
- 22.5 最佳实践
- 第23章 门面模式
- 23.2 门面模式的定义
- 23.3 门面模式的应用
- 23.4 门面模式的注意事项
- 23.5 最佳实践
- 第24章 备忘录模式
- 24.2 备忘录模式的定义
- 24.3 备忘录模式的应用
- 24.4 备忘录模式的扩展
- 24.5 最佳实践
- 第25章 访问者模式
- 25.2 访问者模式的定义
- 25.3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
- 25.4 访问者模式的扩展
- 25.5 最佳实践
- 第26章 状态模式
- 26.2 状态模式的定义
- 26.3 状态模式的应用
- 第27章 解释器模式
- 27.2 解释器模式的定义
- 27.3 解释器模式的应用
- 27.4 最佳实践
- 第28章 享元模式
- 28.2 享元模式的定义
- 28.3 享元模式的应用
- 28.4 享元模式的扩展
- 28.5 最佳实践
- 第29章 桥梁模式
- 29.2 桥梁模式的定义
- 29.3 桥梁模式的应用
- 29.4 最佳实践
- 第三部分 谁的地盘谁做主 ——设计模式PK
- 第30章 创建类模式大PK
- 30.1 工厂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30.2 抽象工厂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第31章 结构类模式大PK
- 31.1 代理模式VS装饰模式
- 31.2 装饰模式VS适配器模式
- 第32章 行为类模式大PK
- 32.1 命令模式VS策略模式
- 32.2 策略模式VS状态模式
- 32.3 观察者模式VS责任链模式
- 第33章 跨战区PK
- 33.1 策略模式VS桥梁模式
- 33.2 门面模式VS中介者模式
- 33.3 包装模式群PK
- 第四部分 完美世界 ——设计模式混编
- 第34章 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
- 34.2 混编小结
- 第35章 工厂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 35.2 混编小结
- 第36章 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36.2 混编小结
- 第五部分 扩展篇
- 第37章 MVC框架
- 37.2 最佳实践
- 第38章 新模式
- 38.1 规格模式
- 38.2 对象池模式
- 38.3 雇工模式
- 38.4 黑板模式
- 38.5 空对象模式
- 附录 23种设计模式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