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目前已经是一个没落的模式,基本上没人会单独写一个迭代器,除非是产品性质的开发,其定义如下:
Provide a way to access the elements of an aggregate object sequentially without exposing its 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它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迭代器是为容器服务的,那什么是容器呢? 能容纳对象的所有类型都可以称之为容器,例如Collection集合类型、Set类型等,迭代器模式就是为解决遍历这些容器中的元素而诞生的。其通用类图,如图20-3所示。
![](https://box.kancloud.cn/2016-08-14_57b00366eaeb1.jpg)
图20-3 迭代器模式的通用类图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遍历容器的方便性,容器只要管理增减元素就可以了,需要遍历时交由迭代器进行。迭代器模式正是由于使用得太频繁,所以大家才会忽略,我们来看看迭代器模式中的各个角色:
● Iterator抽象迭代器
抽象迭代器负责定义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接口,而且基本上是有固定的3个方法:first()获得第一个元素,next()访问下一个元素,isDone()是否已经访问到底部(Java叫做hasNext()方法)。
● ConcreteIterator具体迭代器
具体迭代器角色要实现迭代器接口,完成容器元素的遍历。
● Aggregate抽象容器
容器角色负责提供创建具体迭代器角色的接口,必然提供一个类似createIterator()这样的方法,在Java中一般是iterator()方法。
● Concrete Aggregate具体容器
具体容器实现容器接口定义的方法,创建出容纳迭代器的对象。
我们来看迭代器模式的通用源代码,先看抽象迭代器Iterator,如代码清单20-9所示。
代码清单20-9 抽象迭代器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
//遍历到下一个元素
public Object next();
//是否已经遍历到尾部
public boolean hasNext();
//删除当前指向的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
}
具体迭代器如代码清单20-10所示。
代码清单20-10 具体迭代器
public class Concrete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private Vector vector = new Vector();
//定义当前游标
public int cursor = 0;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ConcreteIterator(Vector _vector){
this.vector = _vector;
}
//判断是否到达尾部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if(this.cursor == this.vector.size()){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
//返回下一个元素
public Object next() {
Object result = null;
if(this.hasNext()){
result = this.vector.get(this.cursor++);
}else{
result = null;
}
return result;
}
//删除当前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 {
this.vector.remove(this.cursor);
return true;
}
}
注意 开发系统时,迭代器的删除方法应该完成两个逻辑:一是删除当前元素,二是当前游标指向下一个元素。
抽象容器如代码清单20-11所示。
代码清单20-11 抽象容器
public interface Aggregate {
//是容器必然有元素的增加
public void add(Object object);
//减少元素
public void remove(Object object);
//由迭代器来遍历所有的元素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具体容器如代码清单20-12所示。
代码清单20-12 具体容器
public class ConcreteAggregate implements Aggregate {
//容纳对象的容器
private Vector vector = new Vector();
//增加一个元素
public void add(Object object) {
this.vector.add(object);
}
//返回迭代器对象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ConcreteIterator(this.vector);
}
//删除一个元素
public void remove(Object object) {
this.remove(object);
}
}
场景类如代码清单20-13所示。
代码清单20-13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声明出容器
Aggregate agg = new ConcreteAggregate();
//产生对象数据放进去
agg.add("abc");
agg.add("aaa");
agg.add("1234");
//遍历一下
Iterator iterator = agg.iterator();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
简单地说,迭代器就类似于一个数据库中的游标,可以在一个容器内上下翻滚,遍历所有它需要查看的元素。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旗不挥,谁敢冲锋——6大设计原则全新解读
- 第1章 单一职责原则
- 1.2 绝杀技,打破你的传统思维
- 1.3 我单纯,所以我快乐
- 1.4 最佳实践
- 第2章 里氏替换原则
- 2.2 纠纷不断,规则压制
- 2.3 最佳实践
- 第3章 依赖倒置原则
- 3.2 言而无信,你太需要契约
- 3.3 依赖的三种写法
- 3.4 最佳实践
- 第4章 接口隔离原则
- 4.2 美女何其多,观点各不同
- 4.3 保证接口的纯洁性
- 4.4 最佳实践
- 第5章 迪米特法则
- 5.2 我的知识你知道得越少越好
- 5.3 最佳实践
- 第6章 开闭原则
- 6.2 开闭原则的庐山真面目
- 6.3 为什么要采用开闭原则
- 6.4 如何使用开闭原则
- 6.5 最佳实践
- 第二部分 真刀实枪 ——23种设计模式完美演绎
- 第7章 单例模式
- 7.2 单例模式的定义
- 7.3 单例模式的应用
- 7.4 单例模式的扩展
- 7.5 最佳实践
- 第8章 工厂方法模式
- 8.2 工厂方法模式的定义
- 8.3 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
- 8.4 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
- 8.5 最佳实践
- 第9章 抽象工厂模式
- 9.2 抽象工厂模式的定义
- 9.3 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 9.4 最佳实践
- 第10章 模板方法模式
- 10.2 模板方法模式的定义
- 10.3 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
- 10.4 模板方法模式的扩展
- 10.5 最佳实践
- 第11章 建造者模式
- 11.2 建造者模式的定义
- 11.3 建造者模式的应用
- 11.4 建造者模式的扩展
- 11.5 最佳实践
- 第12章 代理模式
- 12.2 代理模式的定义
- 12.3 代理模式的应用
- 12.4 代理模式的扩展
- 12.5 最佳实践
- 第13章 原型模式
- 13.2 原型模式的定义
- 13.3 原型模式的应用
- 13.4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
- 13.5 最佳实践
- 第14章 中介者模式
- 14.2 中介者模式的定义
- 14.3 中介者模式的应用
- 14.4 中介者模式的实际应用
- 14.5 最佳实践
- 第15章 命令模式
- 15.2 命令模式的定义
- 15.3 命令模式的应用
- 15.4 命令模式的扩展
- 15.5 最佳实践
- 第16章 责任链模式
- 16.2 责任链模式的定义
- 16.3 责任链模式的应用
- 16.4 最佳实践
- 第17章 装饰模式
- 17.2 装饰模式的定义
- 17.3 装饰模式应用
- 17.4 最佳实践
- 第18章 策略模式
- 18.2 策略模式的定义
- 18.3 策略模式的应用
- 18.4 策略模式的扩展
- 18.5 最佳实践
- 第19章 适配器模式
- 19.2 适配器模式的定义
- 19.3 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 19.4 适配器模式的扩展
- 19.5 最佳实践
- 第20章 迭代器模式
- 20.2 迭代器模式的定义
- 20.3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 20.4 最佳实践
- 第21章 组合模式
- 21.2 组合模式的定义
- 21.3 组合模式的应用
- 21.4 组合模式的扩展
- 21.5 最佳实践
- 第22章 观察者模式
- 22.2 观察者模式的定义
- 22.3 观察者模式的应用
- 22.4 观察者模式的扩展
- 22.5 最佳实践
- 第23章 门面模式
- 23.2 门面模式的定义
- 23.3 门面模式的应用
- 23.4 门面模式的注意事项
- 23.5 最佳实践
- 第24章 备忘录模式
- 24.2 备忘录模式的定义
- 24.3 备忘录模式的应用
- 24.4 备忘录模式的扩展
- 24.5 最佳实践
- 第25章 访问者模式
- 25.2 访问者模式的定义
- 25.3 访问者模式的应用
- 25.4 访问者模式的扩展
- 25.5 最佳实践
- 第26章 状态模式
- 26.2 状态模式的定义
- 26.3 状态模式的应用
- 第27章 解释器模式
- 27.2 解释器模式的定义
- 27.3 解释器模式的应用
- 27.4 最佳实践
- 第28章 享元模式
- 28.2 享元模式的定义
- 28.3 享元模式的应用
- 28.4 享元模式的扩展
- 28.5 最佳实践
- 第29章 桥梁模式
- 29.2 桥梁模式的定义
- 29.3 桥梁模式的应用
- 29.4 最佳实践
- 第三部分 谁的地盘谁做主 ——设计模式PK
- 第30章 创建类模式大PK
- 30.1 工厂方法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30.2 抽象工厂模式VS建造者模式
- 第31章 结构类模式大PK
- 31.1 代理模式VS装饰模式
- 31.2 装饰模式VS适配器模式
- 第32章 行为类模式大PK
- 32.1 命令模式VS策略模式
- 32.2 策略模式VS状态模式
- 32.3 观察者模式VS责任链模式
- 第33章 跨战区PK
- 33.1 策略模式VS桥梁模式
- 33.2 门面模式VS中介者模式
- 33.3 包装模式群PK
- 第四部分 完美世界 ——设计模式混编
- 第34章 命令模式+责任链模式
- 34.2 混编小结
- 第35章 工厂方法模式+策略模式
- 35.2 混编小结
- 第36章 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
- 36.2 混编小结
- 第五部分 扩展篇
- 第37章 MVC框架
- 37.2 最佳实践
- 第38章 新模式
- 38.1 规格模式
- 38.2 对象池模式
- 38.3 雇工模式
- 38.4 黑板模式
- 38.5 空对象模式
- 附录 23种设计模式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