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处理
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错误,可以事先约定返回一个错误代码,这样,就可以知道是否有错,以及出错的原因。在操作系统提供的调用中,返回错误码非常常见。比如打开文件的函数`open()`,成功时返回文件描述符(就是一个整数),出错时返回`-1`。
用错误码来表示是否出错十分不便,因为函数本身应该返回的正常结果和错误码混在一起,造成调用者必须用大量的代码来判断是否出错:
```
def foo():
r = some_function()
if r==(-1):
return (-1)
# do something
return r
def bar():
r = foo()
if r==(-1):
print 'Error'
else:
pass
```
一旦出错,还要一级一级上报,直到某个函数可以处理该错误(比如,给用户输出一个错误信息)。
所以高级语言通常都内置了一套`try...except...finally...`的错误处理机制,Python也不例外。
### try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看看`try`的机制:
```
try:
print 'try...'
r = 10 / 0
print 'result:', r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e:
print 'except:', e
finally:
print 'finally...'
print 'END'
```
当我们认为某些代码可能会出错时,就可以用`try`来运行这段代码,如果执行出错,则后续代码不会继续执行,而是直接跳转至错误处理代码,即`except`语句块,执行完`except`后,如果有`finally`语句块,则执行`finally`语句块,至此,执行完毕。
上面的代码在计算`10 / 0`时会产生一个除法运算错误:
```
try...
except: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finally...
END
```
从输出可以看到,当错误发生时,后续语句`print 'result:', r`不会被执行,`except`由于捕获到`ZeroDivisionError`,因此被执行。最后,`finally`语句被执行。然后,程序继续按照流程往下走。
如果把除数`0`改成`2`,则执行结果如下:
```
try...
result: 5
finally...
END
```
由于没有错误发生,所以`except`语句块不会被执行,但是`finally`如果有,则一定会被执行(可以没有`finally`语句)。
你还可以猜测,错误应该有很多种类,如果发生了不同类型的错误,应该由不同的`except`语句块处理。没错,可以有多个`except`来捕获不同类型的错误:
```
try:
print 'try...'
r = 10 / int('a')
print 'result:', r
except ValueError, e:
print 'ValueError:', e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e:
print 'ZeroDivisionError:', e
finally:
print 'finally...'
print 'END'
```
`int()`函数可能会抛出`ValueError`,所以我们用一个`except`捕获`ValueError`,用另一个`except`捕获`ZeroDivisionError`。
此外,如果没有错误发生,可以在`except`语句块后面加一个`else`,当没有错误发生时,会自动执行`else`语句:
```
try:
print 'try...'
r = 10 / int('a')
print 'result:', r
except ValueError, e:
print 'ValueError:', e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e:
print 'ZeroDivisionError:', e
else:
print 'no error!'
finally:
print 'finally...'
print 'END'
```
Python的错误其实也是class,所有的错误类型都继承自`BaseException`,所以在使用`except`时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但捕获该类型的错误,还把其子类也“一网打尽”。比如:
```
try:
foo()
except StandardError, e:
print 'StandardError'
except ValueError, e:
print 'ValueError'
```
第二个`except`永远也捕获不到`ValueError`,因为`ValueError`是`StandardError`的子类,如果有,也被第一个`except`给捕获了。
Python所有的错误都是从`BaseException`类派生的,常见的错误类型和继承关系看这里:
[https://docs.python.org/2/library/exceptions.html#exception-hierarchy](https://docs.python.org/2/library/exceptions.html#exception-hierarchy)
使用`try...except`捕获错误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跨越多层调用,比如函数`main()`调用`foo()`,`foo()`调用`bar()`,结果`bar()`出错了,这时,只要`main()`捕获到了,就可以处理:
```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try:
bar('0')
except StandardError, e:
print 'Error!'
finally:
print 'finally...'
```
也就是说,不需要在每个可能出错的地方去捕获错误,只要在合适的层次去捕获错误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写`try...except...finally`的麻烦。
### 调用堆栈
如果错误没有被捕获,它就会一直往上抛,最后被Python解释器捕获,打印一个错误信息,然后程序退出。来看看`err.py`:
```
# err.py: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bar('0')
main()
```
执行,结果如下:
```
$ python err.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py", line 11, in <module>
main()
File "err.py", line 9, in main
bar('0')
File "err.py", line 6, in bar
return foo(s) * 2
File "err.py", line 3, in foo
return 10 / int(s)
ZeroDivisionError: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
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哪里出错了。解读错误信息是定位错误的关键。我们从上往下可以看到整个错误的调用函数链:
错误信息第1行:
```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告诉我们这是错误的跟踪信息。
第2行:
```
File "err.py", line 11, in <module>
main()
```
调用`main()`出错了,在代码文件`err.py`的第11行代码,但原因是第9行:
```
File "err.py", line 9, in main
bar('0')
```
调用`bar('0')`出错了,在代码文件`err.py`的第9行代码,但原因是第6行:
```
File "err.py", line 6, in bar
return foo(s) * 2
```
原因是`return foo(s) * 2`这个语句出错了,但这还不是最终原因,继续往下看:
```
File "err.py", line 3, in foo
return 10 / int(s)
```
原因是`return 10 / int(s)`这个语句出错了,这是错误产生的源头,因为下面打印了:
```
ZeroDivisionError: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
根据错误类型`ZeroDivisionError`,我们判断,`int(s)`本身并没有出错,但是`int(s)`返回`0`,在计算`10 / 0`时出错,至此,找到错误源头。
### 记录错误
如果不捕获错误,自然可以让Python解释器来打印出错误堆栈,但程序也被结束了。既然我们能捕获错误,就可以把错误堆栈打印出来,然后分析错误原因,同时,让程序继续执行下去。
Python内置的`logging`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记录错误信息:
```
# err.py
import logging
def foo(s):
return 10 / int(s)
def bar(s):
return foo(s) * 2
def main():
try:
bar('0')
except StandardError, e:
logging.exception(e)
main()
print 'END'
```
同样是出错,但程序打印完错误信息后会继续执行,并正常退出:
```
$ python err.py
ERROR:root: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rr.py", line 12, in main
bar('0')
File "err.py", line 8, in bar
return foo(s) * 2
File "err.py", line 5, in foo
return 10 / int(s)
ZeroDivisionError: integer division or modulo by zero
END
```
通过配置,`logging`还可以把错误记录到日志文件里,方便事后排查。
### 抛出错误
因为错误是class,捕获一个错误就是捕获到该class的一个实例。因此,错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意创建并抛出的。Python的内置函数会抛出很多类型的错误,我们自己编写的函数也可以抛出错误。
如果要抛出错误,首先根据需要,可以定义一个错误的class,选择好继承关系,然后,用`raise`语句抛出一个错误的实例:
```
# err.py
class FooError(StandardError):
pass
def foo(s):
n = int(s)
if n==0:
raise FooError('invalid value: %s' % s)
return 10 / n
```
执行,可以最后跟踪到我们自己定义的错误:
```
$ python err.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__main__.FooError: invalid value: 0
```
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定义我们自己的错误类型。如果可以选择Python已有的内置的错误类型(比如ValueError,TypeError),尽量使用Python内置的错误类型。
最后,我们来看另一种错误处理的方式:
```
# err.py
def foo(s):
n = int(s)
return 10 / n
def bar(s):
try:
return foo(s) * 2
except StandardError, e:
print 'Error!'
raise
def main():
bar('0')
main()
```
在`bar()`函数中,我们明明已经捕获了错误,但是,打印一个`Error!`后,又把错误通过`raise`语句抛出去了,这不有病么?
其实这种错误处理方式不但没病,而且相当常见。捕获错误目的只是记录一下,便于后续追踪。但是,由于当前函数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该错误,所以,最恰当的方式是继续往上抛,让顶层调用者去处理。
`raise`语句如果不带参数,就会把当前错误原样抛出。此外,在`except`中`raise`一个Error,还可以把一种类型的错误转化成另一种类型:
```
try:
10 / 0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raise ValueError('input error!')
```
只要是合理的转换逻辑就可以,但是,决不应该把一个`IOError`转换成毫不相干的`ValueError`。
### 小结
Python内置的`try...except...finally`用来处理错误十分方便。出错时,会分析错误信息并定位错误发生的代码位置才是最关键的。
程序也可以主动抛出错误,让调用者来处理相应的错误。但是,应该在文档中写清楚可能会抛出哪些错误,以及错误产生的原因。
- JavaScript教程
- JavaScript简介
- 快速入门
- 基本语法
- 数据类型和变量
- 字符串
- 数组
- 对象
- 条件判断
- 循环
- Map和Set
- iterable
- 函数
- 函数定义和调用
- 变量作用域
- 方法
- 高阶函数
- map/reduce
- filter
- sort
- 闭包
- 箭头函数
- generator
- 标准对象
- Date
- RegExp
- JSON
- 面向对象编程
- 创建对象
- 原型继承
- 浏览器
- 浏览器对象
- 操作DOM
- 更新DOM
- 插入DOM
- 删除DOM
- 操作表单
- 操作文件
- AJAX
- Promise
- Canvas
- jQuery
- 选择器
- 层级选择器
- 查找和过滤
- 操作DOM
- 修改DOM结构
- 事件
- 动画
- 扩展
- underscore
- Collections
- Arrays
- Functions
- Objects
- Chaining
- Node.js
- 安装Node.js和npm
- 第一个Node程序
- 模块
- 基本模块
- fs
- stream
- http
- buffer
- Web开发
- koa
- mysql
- swig
- 自动化工具
- 期末总结
- Python 2.7教程
- Python简介
- 安装Python
- Python解释器
- 第一个Python程序
- 使用文本编辑器
- 输入和输出
- Python基础
- 数据类型和变量
- 字符串和编码
- 使用list和tuple
- 条件判断和循环
- 使用dict和set
- 函数
- 调用函数
- 定义函数
- 函数的参数
- 递归函数
- 高级特性
- 切片
- 迭代
- 列表生成式
- 生成器
- 函数式编程
- 高阶函数
- map/reduce
- filter
- sorted
- 返回函数
- 匿名函数
- 装饰器
- 偏函数
- 模块
- 使用模块
- 安装第三方模块
- 使用__future__
- 面向对象编程
- 类和实例
- 访问限制
- 继承和多态
- 获取对象信息
- 面向对象高级编程
- 使用__slots__
- 使用@property
- 多重继承
- 定制类
- 使用元类
- 错误、调试和测试
- 错误处理
- 调试
- 单元测试
- 文档测试
- IO编程
- 文件读写
- 操作文件和目录
- 序列化
- 进程和线程
- 多进程
- 多线程
- ThreadLocal
- 进程 vs. 线程
- 分布式进程
- 正则表达式
- 常用内建模块
- collections
- base64
- struct
- hashlib
- itertools
- XML
- HTMLParser
- 常用第三方模块
- PIL
- 图形界面
- 网络编程
- TCP/IP简介
- TCP编程
- UDP编程
- 电子邮件
- SMTP发送邮件
- POP3收取邮件
- 访问数据库
- 使用SQLite
- 使用MySQL
- 使用SQLAlchemy
- Web开发
- HTTP协议简介
- HTML简介
- WSGI接口
- 使用Web框架
- 使用模板
- 协程
- gevent
- 实战
- Day 1 - 搭建开发环境
- Day 2 - 编写数据库模块
- Day 3 - 编写ORM
- Day 4 - 编写Model
- Day 5 - 编写Web框架
- Day 6 - 添加配置文件
- Day 7 - 编写MVC
- Day 8 - 构建前端
- Day 9 - 编写API
- Day 10 - 用户注册和登录
- Day 11 - 编写日志创建页
- Day 12 - 编写日志列表页
- Day 13 - 提升开发效率
- Day 14 - 完成Web App
- Day 15 - 部署Web App
- Day 16 - 编写移动App
- 期末总结
- Python3教程
- Python简介
- 安装Python
- Python解释器
- 第一个Python程序
- 使用文本编辑器
- Python代码运行助手
- 输入和输出
- Python基础
- 数据类型和变量
- 字符串和编码
- 使用list和tuple
- 条件判断
- 循环
- 使用dict和set
- 函数
- 调用函数
- 定义函数
- 函数的参数
- 递归函数
- 高级特性
- 切片
- 迭代
- 列表生成式
- 生成器
- 迭代器
- 函数式编程
- 高阶函数
- map/reduce
- filter
- sorted
- 返回函数
- 匿名函数
- 装饰器
- 偏函数
- 模块
- 使用模块
- 安装第三方模块
- 面向对象编程
- 类和实例
- 访问限制
- 继承和多态
- 获取对象信息
- 实例属性和类属性
- 面向对象高级编程
- 使用__slots__
- 使用@property
- 多重继承
- 定制类
- 使用枚举类
- 使用元类
- 错误、调试和测试
- 错误处理
- 调试
- 单元测试
- 文档测试
- IO编程
- 文件读写
- StringIO和BytesIO
- 操作文件和目录
- 序列化
- 进程和线程
- 多进程
- 多线程
- ThreadLocal
- 进程 vs. 线程
- 分布式进程
- 正则表达式
- 常用内建模块
- datetime
- collections
- base64
- struct
- hashlib
- itertools
- XML
- HTMLParser
- urllib
- 常用第三方模块
- PIL
- virtualenv
- 图形界面
- 网络编程
- TCP/IP简介
- TCP编程
- UDP编程
- 电子邮件
- SMTP发送邮件
- POP3收取邮件
- 访问数据库
- 使用SQLite
- 使用MySQL
- 使用SQLAlchemy
- Web开发
- HTTP协议简介
- HTML简介
- WSGI接口
- 使用Web框架
- 使用模板
- 异步IO
- 协程
- asyncio
- async/await
- aiohttp
- 实战
- Day 1 - 搭建开发环境
- Day 2 - 编写Web App骨架
- Day 3 - 编写ORM
- Day 4 - 编写Model
- Day 5 - 编写Web框架
- Day 6 - 编写配置文件
- Day 7 - 编写MVC
- Day 8 - 构建前端
- Day 9 - 编写API
- Day 10 - 用户注册和登录
- Day 11 - 编写日志创建页
- Day 12 - 编写日志列表页
- Day 13 - 提升开发效率
- Day 14 - 完成Web App
- Day 15 - 部署Web App
- Day 16 - 编写移动App
- FAQ
- 期末总结
- Git教程
- Git简介
- Git的诞生
- 集中式vs分布式
- 安装Git
- 创建版本库
- 时光机穿梭
- 版本回退
- 工作区和暂存区
- 管理修改
- 撤销修改
- 删除文件
- 远程仓库
- 添加远程库
- 从远程库克隆
- 分支管理
- 创建与合并分支
- 解决冲突
- 分支管理策略
- Bug分支
- Feature分支
- 多人协作
- 标签管理
- 创建标签
- 操作标签
- 使用GitHub
- 自定义Git
- 忽略特殊文件
- 配置别名
- 搭建Git服务器
- 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