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存在主义者的最大谜题是,为什么存在一些东西而不是一无所有。当然,在尽可能少的假定的意义上,存在的最自然状态是空虚。我的意思不是指在物理学家那里被证明是充满活力的空虚空间。我指的是任何东西(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都不存在,即纯粹的无,但现在我们存在于这里,这就是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为一名战俘,年轻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写于壕沟中的《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表达了对这个谜的惊异:“神秘的不是世界是怎样的,而是它是这样的。” 宇宙学已经将这个问题追溯到创世本身,即那个无法想象的激烈的大爆炸。它发生在137亿年前,这个真正的时间深度完全超出了人类体验。尽管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及其他人尽了最大努力,但恰恰在那里,物理学遇上了形而上学。 当万物都被压缩成一个无限致密的单一点时,是谁或什么为初始奇点设置了条件?它来自何处?难道适用于宇宙整体的“非无中生有”(from nothing comes nothing)原则不一样适用于其中的任何事物吗?支配宇宙的法则源自何处?谁或什么创立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这些规律是必要条件吗?宇宙可能遵守其他规律而仍能保持自洽吗?不遵循量子力学的宇宙是可行的吗或者甚至是可想象的吗?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造物主,即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存在的一个最高存在。这个实体外在于时间,它创建了自然规律并以意志之力导致大爆炸产生。物理学随后规划了一个稳定的时空构造和我们的宇宙。在这最初的创造行为之后,这个神圣缔造者让宇宙自行其是,依偶然性和必然性自由地演化。最终,造物从原始黏泥中产生,并建造庙宇来颂扬这个最高存在。这是美国《独立宣言》(American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所谈到的造物主或神圣天意(Creator or Divine Providence)。正如对这样一个自然神的信仰所称的那样,托马斯·杰斐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自然神论者。 科学对事物彼此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它们如何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形式进行了有效描述。星系、汽车、台球、亚原子粒子以一定规律的方式运动,而这个方式可由数学来表达,因此是可以预测的,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确,恰恰由于这个“不可思议的”事态,一些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相信这样一个造物者。想象一个如此复杂以至于难以理解的宇宙,这并不难。但自然神论者的上帝创造了一个宇宙,这个宇宙不仅对生命友善,而且可预言,以至于其规律性能被人类心智理解。 可是,我们在徒劳地为这样一个超自然力量的永恒存在寻找直接的经验实证的证据。上帝不会在我们的检验试管中留下任何残迹,亦不会在我们的气泡室留下任何踪迹。上帝也没有通过逻辑透露自己。作为天文学家-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认为,上帝存在的所有证据都有缺陷。没有任何坚不可摧的论证步骤会从不容置疑的命题得出上帝必须——乃至必然——存在的坚实结论。(相反,也无法证明上帝不存在。)此外,维特根斯坦保守地写道:“上帝没有在世界中透露它自己。” 20世纪70年代初,关于这个争论出现了一个新转折,即人择原理(theanthropic principle),该原理认为宇宙始终友善地对待稳定的、自我复制的生化系统。如果支配宇宙的物理常数和参数稍有不同,复杂分子以及生命都无法存在。在此意义上,“人择”是一个误称,因为这个原理并不是指人类生命;确切地说,它应该被称为“向生物的”,或者应该称为“亲生物的”原则。 以牛顿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它支配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方式)为例。两个定律具有相同的形式,这两个定律表明,力是任意两个粒子之间距离平方的函数,它会随着粒子之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差别仅在于衰变期之前的常数不同。有趣的是,为了形成我们所知的生命,两个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必须恰好比它们之间的引力强10000兆兆兆倍。如果这两个力之间的比值差之毫厘,我们都不会出现。另一个宇宙约束是,宇宙中的所有带正电荷粒子的总数必须等于所有带负电荷粒子的总数;否则,电磁将支配引力,而恒星、星系和行星则无法形成。电子数量跟质子数量比起来相当于兆兆兆分之一。如果强核力微强于或微弱于它的实际值,那么要么是只有氢存在,要么是不会有比铁重的元素存在。如果宇宙扩张过快,那么质子和中子无法在原子核内结合。如果宇宙的初始膨胀稍稍慢点,那么组成早期宇宙的炙热泡会因为太热而使原子核无法形成。简言之,必须出现一个数量上的惊人“巧合”,才会引起一个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稳定的、有足够多样的化学元素从而能够支撑复杂碳基生命形式的宇宙。 有些人认为人择原理是同义反复:如果宇宙对生命不友善,就不会出现像我们这样能进而沉思它的存在者。这假定: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不计其数的、不适宜生命居住的平行宇宙,而我们恰巧生存在一个有利于生命存在的宇宙中。麻烦的情况是,我们不知道其他那些宇宙,因为它们从未被发现过。或许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宇宙中,它包含无数的互不影响且不可观察的宇宙。这极有可能。但有不计其数的世界存在这个想法是一个极强的假定,与操纵物理定律从而有利于生命形成的最高缔造者的假设一样,这样的假定也是权宜之计。 人择原理引发的热烈争论还没有显示出任何停歇的迹象。 余下的既不是经验实证的知识也不是逻辑的确定性,而是宗教信仰。一些人,诸如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和莱昂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一个被称之为M-理论的还未证实的物理理论将证明,宇宙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其他人认为这不过是一张可疑的期票,而他们自己则信奉不同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