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Chat2.0新版上线,更智能更精彩,支持会话、画图、阅读、搜索等,送10W Token,即刻开启你的AI之旅 广告
##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shai),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文武之政”,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 “布在方策”,布,记载;方,指木板;策,指竹简;方策指简牍。郑玄注:“方,版也。策,简也。”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举,行动,施行;息:停止,停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这是典型的人治,中国历代的政治采用人治,因此,老百姓也一直在盼着明君,法治才是根本。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敏,敏捷,迅速,在此做动词用。关于“天道、地道、人道”,《易经》谦卦的彖辞中有:“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意即天道刚健而气下降以济生万物,三光垂耀而显明也;地道卑柔而气上行,交通于天以生万物。天道亏损过于盈满的而增益谦虚的;地道变动盈满的而流入谦下的;鬼与神的道是损害盈满的,而福佑谦让的;人的道是厌恶满盈的,而爱好谦退的。 “蒲卢”,芦苇,比喻政治瞬息万变。朱熹注:蒲卢,沈括以为蒲苇是也。以人立政,犹以地种树,其成速矣,而蒲苇又易生之物,其成尤速也。言人存政举,其易如此。 “取人以身”,取,得到。身,自身,引申为自身的修养。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开篇讲“率性之谓道”,这里又提到了“修身以道”,说明“率性”不仅仅要遵循本性去修道,还要靠“修身”。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人,指爱人,仁者爱人;亲,第一个亲为动词,亲近之意,后一个为名词,指被亲近的人。意即亲近自己的亲人。《孟子·告子下》曰“亲亲,仁也。”《孟子·离娄上》曰“仁之实,事亲是也。”《礼记·祭义》中有“立爱自亲始。”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杀,音shai,等次,差别;等,等级的意思。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朱熹注:郑氏(郑玄)曰:“此句在下,误重在此。”这一句和本章第五节重复。 “不可以不知天”,天,天命,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 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治,记录在简牍上了。当他们在世的时候,他们的政策得以施行,当他们去世了以后,他们的政策就停息了。贤人为政,政事迅速推行,在肥沃的土地种树,树木成长很快。所谓政治,就像生长很快的芦苇一样。因此,处理好政事关键在于人才。选拔人才要看他自身的修养。修养自身在于遵循中庸之道,遵循中庸之道以仁为本。仁就是爱人,就是亲近自己的亲人。义就是适宜,最重要的是尊重贤人。爱护自己的亲人要有度,尊重贤人要有等级之分,这样礼就产生了。(身居下位,没有获得上级的了解,上级不了解民意则治理不好。)因此,君子不能不修养自身,想着要修养自身,就不能不侍奉父母亲人。想着侍奉父母亲人,不能不了解人性。想着了解人性,不能不了解天命。”** ##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昆弟”,昆,兄。 “天下之达道”,达,通行的,共同的。朱熹注:达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书所谓五典,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所以行之者”,所,道理、方法;所以,用以,用来。 “一也”,一致的意思。 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天下人共同要走的路有五条,用以实行这五条路的有三种,这三种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条,是天下共同要走的路。智慧、仁爱、勇敢这三者,天下共同的道德标准。用来践行的就一个原则。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的人通过学习才能明白,有的人经历了困难才能明白。等到他们明白了,所知道的都是一样的。有的人心安理得地去做,有的人为了利益而做,有的人被迫勉强去做,等到他们成功了,所成就的都是一样的。孔子说:爱好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仁德了,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知道了这三点,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修养自身,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修养自身,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别人,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管理别人,就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为,治理,《小尔雅》注:为,治也;经,准则。 “体群臣”,体,指设身处地为人著想,如体恤,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子庶民”,朱熹注:子,如父母之爱其子也。意即像父母爱护儿子一样。 “来百工”,来,招来,劝勉。百工,指手艺人。 “柔远人”,柔,安抚或平息,尤其通过让步,怀柔。朱熹注:柔远人,所谓无忘宾旅者也。意即不忘安抚宾客。 “怀诸侯”,怀,安抚。 “诸父昆弟不怨”,诸父,叔伯;昆弟,堂兄弟。 “则不眩”,眩,昏眩,迷乱。 “士之报礼重”,报礼,报答之礼;重,尊重; “百姓劝”,劝,勤勉,努力。 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者有九条准则,即: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徕工匠,怀柔远方的人,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建立正道。尊重贤人,遇事则不困惑。爱护亲人,那么叔伯堂兄弟不抱怨。敬重大臣,遇事就不会迷乱。体恤群臣,群臣会感恩图报并尊重君上。爱民如子,百姓会勤勉地工作。招徕百工,财物就会充足。怀柔远方的人,四方的人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人就会敬畏。** ## 齐(zhai)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齐明盛服”,齐,音(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的明衣;盛服,盛装。 “非礼不动”,《论语·颜渊》中孔子回答颜渊问仁时,提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去谗远色”,谗,谗言;色,美色。 “贱货而贵德”,贱,轻视;贵,尊重。 “劝贤也”,劝,劝化,感化。 “尊其位,重其禄”,尊,敬重;重,增加。 “官盛任使”,朱熹注:官盛任使,谓官属众盛,足任使令也,盖大臣不当亲细事,故所以优之者如此。意即官员众多,足以使用。 “忠信重禄”,朱熹注:忠信重禄,谓待之诚而养之厚,盖以身体之,而知其所赖乎上者如此也。意即对下级要忠信并赐以厚禄。 “时使薄敛”,时,适时;使,使唤;敛,征收。《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使民以时”意即执政者要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省,省察;试,考核;既禀,饩禀,禀,赐谷,官府给予的粮食;称事,称,符合,事,职位。 “嘉善而矜不能”,《论语·子张》中有“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嘉,嘉奖;矜,同情。 “继绝世”,继,延续。 “举废国”,举,兴办,振兴。 “治乱持危”,持,扶持。 “朝聘以时”,即朝聘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朱熹注:朝,谓诸侯见于天子。聘,谓诸侯使大夫来献。王制“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厚往而薄来”意即赏赐要厚,纳贡要薄。朱熹注:厚往薄来,谓燕赐厚而纳贡薄。 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斋戒净心,衣冠整齐,不做不符合礼仪的事,可用来修养自身。排除谗言,远离女色,轻视财物,尊重德行,可用来感化贤人。敬重他的职位,增加他的俸禄,了解其所好和所恶,可用以感化爱护亲近的人。官员众多,任其派遣,可用来感化大臣。对下级要忠诚守信并增加俸禄,可用来感化基层官员。适时地征用民力,减轻百姓的赋税,可用来感化百姓。经常考察工作,每月考核,按照业绩发放薪水,可用来感化工匠。欢送离去的,欢迎归来的,嘉奖有善行的人,同情能力不足的人,可以怀柔远来的人。延续已断的家庭世系,振兴废置的国家,治理内乱,扶持危局,按时举行朝聘之礼,赏赐要厚,纳贡要薄,可用以招抚诸侯。** ##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a)。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一也”,一,指诚。朱熹注:一者,诚也。一有不诚,则是九者皆为虚文矣,此九经之实也。 “豫则立,不豫则废”,豫,同预。 “言前定,则不跲”,跲,音jia,绊倒。 “则不疚”,疚,指惭愧。 “道前定,则不穷”,道,为人处世之道;穷:受阻; “民不可得而治矣”意即没有做到下情上达,没有了解民意,就不能治理。 “不勉而中”,中,音zhòng,指合乎节度。 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凡是治理天下国家者有九条准则,用以实行的方法只有一个字“诚”。任何事情,事先准备,就可以办成,事先没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定案,就不会磕磕绊绊。做事先有方案,则不会遭遇困难。行动前有准备,则不会后悔。事先确定为人处世之道,则应变无穷。身居下位,没有获得上级的了解,上级不了解民意则治理不好。获得上级的了解有一定的方法,如果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获得朋友的信任有一定的方法,不孝顺双亲,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双亲有一定的方法,反省自身不够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真诚反省自身是有方法的,如果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身真诚了。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让自己真诚,是做人的原则。真诚就是不勉强、很自然地能做到合乎节度,不用思考,靠灵感顿悟,从容自在合乎正道,这就是圣人啊。做到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善行而坚持下去。**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笃行之”,笃,一心一意。 “有弗学”,弗,不。 “弗措也”,措,弃置,终止。 这一段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周密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切实地实行。有一些没学到的知识,学了还没有学会,不能放手;有一些没问的知识,问了没有懂,不能放手;有一些没想通的知识,想了没有想通,不能放手;有一些没辨别的知识,辨别了没有明确,不能放手;有一些没实行的,实行了没有成效,不能放手。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次;别人用十次能做到的,我用一千次。如果真能够这样做,虽然愚笨一定变得聪明,虽然柔弱一定可以坚强。** 本章内容比较多,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文武之政”的“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为政在人”,这就是典型的人治思想。接着通过介绍选取贤人的办法,介绍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贤人,怎么样才能做到贤人。第二部分,讲述了“知、仁、勇”是三个修身的法宝。第三部分,讲述了治理国家有九经,分别为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也、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第四部分,讲述了如何做到九经。第五部分得出一个结论,“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一就是诚。烧香拜佛,也是一个字“诚”,心诚则灵。诚就如学佛时的修定,如果有菩提心,心无所住,一切空灵,就能达到开悟的境界。这一部分讲的是修养内圣之道,那么如何修养呢?于是引出了下面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第六部分的内容。要修道内圣的境界,就要博学,光博学也不行,还要考究,就是审问之,还要思考,仔细地研究,就是慎思之,思考的过程还要琢磨对与不对,也就是明辨之,最后明确了方向,就要切实地执行,也就是笃行之。在修道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很笨,不如别人,这里也给出了方法,别人一次可以明白的,我来一百次次,别人十次明白的,我来一千次,总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