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仅经历,还不断地评价体验。把有的体验视为合意,有的不合意;发现有的体验带来幸福,有的带来痛苦;觉得有的体验愉快,有的不愉快;感到有的体验限制人生,有的引向充实自由;认为有的体验好,有的坏。这些都是人的想象力用某个具体观点面对生活时,创造出来的对立面。
人对什么可接受或者不可接受的看法,根据当时主导欲望的性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只要心中有任何类型的欲望,他就被迫去评价涉及到该欲望的体验,并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有助于欲望的实现因而可以接受;另一个倾向于阻碍欲望的实现因而不可接受。非但不毫无期待、纠葛或逃避地面临生活以及伴随的一切,心反而制造出一种标准,据此将生活分成对立的两面,认为一个可接受,另一个不可接受。
在人心制造的相反两面中,善与恶的划分在灵性上最有意义。它建立在人要摆脱一切欲望局限的愿望之上。增加欲望枷锁的体验和行动是恶,倾向于从限制性欲望中解放心的体验和行动是善。由于善的体验和行动,也相对于欲望而存在,所以它们也同恶的体验和行动一样,具有束缚性。只有当一切的欲望全部消失时,一切的束缚才能真正消失。因此,当善与恶相互平衡,并且相互融入,不给受限的欲望自我留下任何的选择余地时,真正的自由才会到来。
当人类意识完全发展时,其中恶因素已经占据优势,因为在亚人类进化阶段,意识一直主要在淫、贪、瞋等局限性倾向下运作。由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所造成和维持的体验和行动,在进化的心上留下印记;如电影胶片录制演员动作那样,心贮存下这些印记。因此作恶易,行善难。人类意识从中产生的动物生命,大部分由动物欲、动物贪和动物瞋决定,尽管有些动物有时也发展有自我牺牲、爱和忍耐等好品质。假若所积累的动物业相全是坏的,没有一样好的,那么善倾向就不可能在人类意识中出现。
虽然有些动物业相是善的,大多数却是恶的;所以从一开始,人类意识就发现自身受制于主要为恶的驱动力。从人类进化伊始,解脱的问题就在于培养发展善业相,以便重叠和抵消所积恶业相。通过发展动物生命的主导体验和行动的反面,就能培养善业相。淫的反面是爱,贪的反面是慷慨,瞋的反面是宽容忍耐。努力活出爱、慷慨和宽容,就能除去淫、贪和瞋倾向。
因此,从业相的局限中解放自身的总体过程,必须由弃恶从善的过程所伴随。但一个人在具体某个时间是好是坏,乃取决于其业相的无情作用。从这个观点看,罪人和圣人之所以如此,都是依照运行于宇宙中的法则。二者有同样的开始和同样的结束。罪人无须永远烙上堕落印记,圣人也不必为道德成就骄傲。没有谁,无论有多圣洁,不是在一生道德失败后,才达到道德顶峰的。没有谁坏到不能改良变好的地步。每个人,无论多么败坏,都能逐渐变好,直到成为全人类的最佳楷模。总是每个人都有希望;没有人彻底迷失,谁都不必绝望。然而事实依然是,通向神性的道路在于舍恶取善。
善的逐渐展现带来爱、慷慨与和平。这些品质的显现所积蓄的善业相,重叠并平衡相反的淫、贪、瞋恶业相。当善与恶业相完全重叠平衡时,两类的业相立刻终止,意识从奴役状态直入自由状态。要关闭账户,借贷双方必须完全相等。但通常不是贷方多就是借方多,帐户继续运行。重要的是,帐户的运行不仅因借方的多余,还因贷方的多余。只有双方平衡才能关闭。在业相领域,这种平衡是罕见的,因为在任何特定时刻,不是善就是恶业相占优势。正如帐户由借或贷方的多余所维持,受限我的生活也因善或恶业相的多余而延续。有限我通过恶业相和善业相都能苟延残喘。其最终消灭,要求善恶业相的准确平衡与重叠。
善恶业相的完全平衡与重叠问题,不是数学等量代换的问题。假若是个纯粹的等量问题,就能完全通过坚持积累善业相来解决。如果恶业相的积累停止或减慢,同时善业相的积累以更大速率不停进行,迟早善业相会在数量上等同已积累的恶业相,达成必要的平衡。意识的解放不仅要求善恶业相在强度方面相互平衡,还要相反两面点对点的重叠。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每一个意识中心面前的问题,是一个有关所积累业相的性质种类的具体问题。
若不顾现存业相的具体构成,继续积累善业相,就有可能在某些方面积累过多的善业相,同时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恶业相。例如,通过禁欲和某些苦行,可能会消除一些执著形式;但其它形式的执著也许不受这些苦修影响而继续存在。求道者不仅有可能忽视那些未触及的执著形式,甚至还会受这些苦修本身制造的业相驱使,加强禁欲和苦行修炼。在这种情况下,多余的善业相被创造出来,有限我却没有终止。即使后来消除那些未触及的执著形式,自我也可以转移到这些新的善业相上,通过它们继续生存。
解脱不是一个单纯积累德行的问题;它要求明智的业相调整。每一个意识中心都无意识地受真理实现之终极解放所吸引。心有一种自然倾向——给自身招致那个刚好符合形势灵性需求的方面。但这不是一个机械自动过程,不能独立于求道者的明智正确努力而任其发展。更多情况下,求道者发现除非有幸得到大师始终如一的帮助,否则是不可能碰上真正所需的。惟有大师对具体情况中的准确需要,具有直接无误的洞悉。
已经看到,善业相会是有限我的苟延生命的媒介。当一个人把自己视为好而非坏时,是在通过与这个信念的认同,进行自我肯定。这是分别存在以新形式的继续。在有些情况下,这个自我为自己构筑的新寓所更难拆除,因为自我与善的认同,比与恶的认同常常更彻底。与恶的认同较易对付,因为恶一旦被认识到是恶的,它对意识的掌控就会削弱。但要松弛善的掌控却更困难,因为与恶相比,其有利位置似乎给予善一种存在理由。然而总有一天,求道者对新牢房也感到厌倦,这种认识使他通过超越善恶二元,来放弃分别存在。
自我把与恶认同的寓所,换成与善认同的寓所,因为后者给予某种更大的扩展感。求道者迟早会认识到新寓所的局限并不逊色。进而发现突破新寓所的过程,没有突破之前认同的恶寓所困难。对于恶寓所,困难不在于认识到它是一种局限,而是认识后的实际拆除。对于善寓所,困难不在于拆除,而是认识到它实际上是一种局限。这种差异的出现,是因为古老的根源和长期的积累,使动物业相更根深蒂固。重要的是,善同恶一样有束缚性,虽然发现善是一种局限之后,其束缚性会更容易消除。
自我的存在要么通过恶业相,要么通过善业相,要么通过善恶业相混合。因此意识从一切业相中的解放,可通过善业相平衡重叠恶业相;或者通过有些善业相平衡重叠恶业相,有些恶业相平衡重叠善业相。盘子脏了,可用肥皂和水洗净。这好比善业相重叠恶业相。如若盘子油腻不堪,一种去污方法是先用土擦,再用水洗。土是世界上最不油腻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是油腻的反面;因此用它就容易清洁油腻盘子。这好比恶业相重叠善业相。
当善恶业相完全平衡重叠时,二者皆消失,结果留下一块干净的心板,上面未曾写过字,因而毫不歪曲地反映真理本身。灵魂上什么都未曾写过。业相积淀于心而非灵魂。灵魂永远不受玷污,但是心只有成为一面干净镜子时才能映现真理。善恶印象都消失时,心看见灵魂。这是觉照。然而,心见灵魂不等于灵魂自知,因为灵魂非心,而是神,超越了心。因此,心即使见到灵魂后,还得融入灵魂,灵魂方在真理中认识自己。这是证悟。在该状态心本身及其善恶业相尽皆消失。这是超心状态,因而也超越善恶之别。从这个状态看,只有一个具有无限爱、和平、喜、知的不可分存在。善与恶的持续冲突业已消失,因为无善也无恶,唯有一个无所不包和不可分割的神圣生活。
田心译自美赫巴巴著《语录》1967 年出版第 6 版
- 美赫巴巴语录
- 《语录》目录与术语汇编
- 七个真实
- 新人类
- 自私性
- 上帝与个体
- 宇宙的开始与终结
- 业相的形成与作用
- 业相的消除(一)
- 业相的消除(二)
- 业相的消除(三)
- 善与恶
- 暴力与非暴力
- 暴力与非暴力再解释
- 行动与不行动
- 完美性
- 灵的生活
- 无私服务
- 灵性认识的途径
- 性问题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爱
- 真理的无限性
- 寻找上帝
- 道路的阶段
- 达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师徒关系
- 大师之道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一)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二)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三)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静心的类型(一)
- 静心的类型(二)
- 静心的类型(三)
- 静心的类型(四)
- 静心的类型(五)
- 静心的类型(六)
- 静心的类型(七)
- 静心的性质(八)
- 灵性进步的能动性
- 撒达那的深层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来临前的阵痛
- 转世与羯磨(一)
- 转世与羯磨(二)
- 转世与羯磨(三)
- 转世与羯磨(四)
- 转世与羯磨(五)
- 转世与羯磨(六)
- 转世与羯磨(七)
- 为神生,为神死
- 为人类灵性自由工作
- 灵性工作者的任务
- 求道
- 求道者的条件(1)
- 求道者的条件(2)
- 求道者的条件(3)
- 求道者的条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条件
- 神即无限爱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简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简介
- 第二版简介
- 卷首语
- 第一部分 意识的状态
- 第二部分 原始驱策及意识进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诸界的特点
- 第四部分 轮回转世与意识的无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识层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识状态总结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纱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第一驱策和意识的进化与内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个状态
- 第十部分 结语
- 补编目录
- 补编
- 跋(附四个旅程图表)
- 术语汇编
- 中英文专名对照
- 索引
- 光束
- 来自超越的冲动
- 身体与灵魂等式
- 宇宙的构造
- 前进的生命溪流
- 灵性全景中的叠置秩序
- 灵魂之间的互动
- 二元对立的演算
- 从永恒到永恒
- 灵性肆虐
- 恶乃善之遗物
- 爱之道
- 自我的把戏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如何爱上帝
- 爱能够让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须走开
- 巴克提瑜伽
- 论爱
- 论分裂的自我
- 大知与想象
- 自我否定与自我忘记
- 真理火花
- 真理个体
- 神圣阶层的工作
- 神的市场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灵性
- 灵魂的性质
- 超越认识
- 生活意义
- 真正自由与创造
- 印象的交换
- 奇迹
- 美赫巴巴箴言
- 无限智能
- 简介
- 无限智能遍在一切
- 证悟的条件
- 竭磨瑜伽
- 禅那瑜伽
- 四瑜伽的关系
- 巴克提的三个类型
- 巴克提的三个阶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极致
- 神及其属性
- 大师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态度
- 神圣的生命一体
- 大我、小我与束缚
- 目标与实现
- 听着人类
- 上帝手书
- 死亡与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径
- 睡与醒的循环
- 无与有(又名:淘气小鸡)
- 《淘气的小鸡》序言
- 《淘气的小鸡》1
- 《淘气的小鸡》2
- 《淘气的小鸡》3
- 《淘气的小鸡》4
- 《淘气的小鸡》5
- 《淘气的小鸡》6
- 《淘气的小鸡》7
- 《淘气的小鸡》8
- 《淘气的小鸡》9
- 《淘气的小鸡》10
- 《淘气的小鸡》11
- 《淘气的小鸡》12
- 《淘气的小鸡》13
- 《淘气的小鸡》14
- 《两个国王》
- 有与无
- 爱者与被爱者
- 酒与爱
- 爱的阶段
- 爱的礼物
- 爱女人与爱上帝
- 神羞见陌生人
- 绝对的诚实
- 变得无脚无头
- 无旅之旅
- 好奇与怀疑者
- 三类廉价的体验
- 有三类的……
- 不要寻找,你就找到
- 神在寻找
- 潜水采珠者
- 四个旅行
- 卖酒者
- 无限者是赛古鲁
- 神圣佯装
- 困境
- 知识的传授
- 介绍
- 撒晤斯语录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从礼物
- 神圣的回应
- 疑问的头脑
- 醒梦状态到真醒状态
- 我是无限意识
- 我是歌
- 无限知识
- 宇宙身体
- 瞬间知一切
- 知与不知
- 意志与烦恼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识,目的,意义,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戏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问题与答案
- 一与零
- 物质主义的梦幻
- 当下
- 三种状况
- 无限存在中的无目的
- 心意识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却并宽恕
- 无知的化身
- 灵性知识图表2022
- 1转世进化内化
- 2神圣主题图表
- 3神的十个状态
- 4两个国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来潮
- 7神是实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觉醒
- 9进化和内化
- 10四个旅程
- 11神睁开眼睛
- 12诸层面和诸世界
- 13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空无
- 14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库特博
- 15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灵魂意识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光环与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