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者自愿依附一位大师,可以说已成为弟子。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附属,就构不成真正的师徒关系。弟子和大师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通过口头交易或正式协议,所构成的权利及责任之法律关系。师徒关系乃是高道生活所特有的根本特征之一。不会是来自任何人为的程序,而是来自灵性生活的基本规律。因此它远远重要于一般社会生活中,由偶然联系或临时契约构成的世俗关系。这些世俗关系有很多进入不了求道者的灵性生活构造,只是表面上附着于他的存在。所以说,你只要付钱,在哪家商店购物都无足轻重;只要能到达目的地,乘哪艘轮船都无关紧要。即使这些交易也无疑都由业相联系和羯磨律所内在决定,并不是毫无灵性意义。但这些关系的性质是一时和表面的,根本不能与(给求道者生活赋予实质和方向的)至关重要的师徒关系同日而语。
大师同弟子的关系,是求道者内在生活条件的一个必然结果。这主要是爱者与神圣至爱的关系。从灵性的角度,是一个人可进入的最重要关系。在一般社会关系中常见的各种爱里面,构成师徒关系核心的爱独树一帜。世俗爱是没有上帝意识的两个中心之间的互动;师徒关系所包含的爱,则是没有上帝意识者对有上帝意识者的爱。人人皆神。但有的人对自身神性没有意识;有的人对自身神性有一部分意识;少数人完全意识到神。意识不到自身神性者,对上帝状态毫无概念;他仅仅意识到身体状态。为了继承上帝状态,就必须去爱、崇拜并且听从持续驻于上帝状态的大师。
求道者对大师的爱,实际上是大师对求道者更大的爱所唤起的回应。必须把这种爱置于其它一切爱之上。对大师的爱自然地成为求道者生活的核心力量,因为他知道大师乃无限上帝的体现与代表。他的全部思想和理想,都围绕着大师的人格来编织。在求道者认可的要求中,大师具有不容置疑的无上性。正是通过这种无上性,大师成为灵性力量的辐射焦点。这些力量驱散一切的黑暗,拔除心中罪恶,把求道者带入自由与真理意识生活。
对真正弟子候选人的根本要求,是不加疑问地爱大师。其它的爱溪,最终都汇入这条对大师的爱河,并消失其间。马侬爱莱拉,以至于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对她的思念。他无论吃喝睡眠,无时不在想她。他只求莱拉幸福,会高兴地看她嫁给别人,只要他感到那对她好。他甚至会为她的丈夫去死,只要他觉得这能让她幸福。舍己而真诚的爱,最终将他引向大师。在生命的每时每刻,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所爱,这把他的爱从肉体或智力提升到灵性的层面。爱的灵性化将他领向神圣至爱。
大师即神圣至爱。遇到大师后,弟子唯一需要做的是爱大师;因为如果弟子满腔热情地爱大师,同大师的最终结合就得到保证。他不必担心爱的质量。要不顾自身弱点去爱,不用等到能净化心灵时。大师乃纯洁本源,一心渴望大师即自我净化的开端。对大师全心全意的忠诚,使弟子敞开自身,接受大师倾注的神爱。他所接受的神爱火焰,能够焚烧其一切弱点。要完全摆脱弱点,并获得不败与无限的纯洁,就必须无保留无条件地把生命献给大师。必须献出一切的强弱善恶。奉献时不应有 “如果”“但是”。自我臣服必须彻底得不在心中留下任何可容纳私欲影子的空间。
当弟子对大师的信心坚定不移时,彻底的自我臣服和不加疑问的爱便成为可能。对大师的信心是真正师徒关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旦证悟神,就不再存在信心问题,正如人知道自己是人时,不复存在信心问题。但在达到这种证悟状态之前,弟子寄托于大师的信心,是最可靠的指路明灯,就好比船舵。把信心说成盲目是不对的,因为与其说它像愚昧无明,不如说它更像洞见。但是,在求道者亲证上帝之前,信心是缺乏直接体验的。所有的宗教都被称为 “信仰”,这不无道理。求道者生活的一个要素是要有信心。信心也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但从心理学角度它们全都一样,不能贴上不同标签。唯一的区别是程度的不同。信心可能是坚强与生死攸关,也可能脆弱与不冷不热。脆弱且淡漠的信心,不会让一个人超越对仪式教规的遵守;但强烈而重要的信心必然会让求道者超越宗教外部形式,帮助他撇开外壳,直达真正灵性生活内核。依止于自己的大师时,信心便达到自然高潮与目的。
弟子的信心必须始终牢固建立在对大师神性的体验之上。弟子不可像稻草般被最轻微的风吹走。他应该像磐石,在最强劲的风暴中巍然不动。喀延的故事揭示了对大师的真正信心的意义。喀延是息瓦基时期的至师斯瓦密 · 罗姆达斯的门徒。大师爱所有的弟子,但对有的可能尤其爱;就像人爱护身体所有部位,但也许对眼睛比对手指更爱护。斯瓦密 · 罗姆达斯有很多弟子,但他最爱喀延。其余的弟子不明白,为什么喀延更受大师喜爱。有一次斯瓦密 · 罗姆达斯想考验弟子的忠心。他把门徒全部叫来,假装已病入膏肓。他在膝盖上放只芒果,用绷带扎好,看上去就像个大肿瘤。大师指着肿块,对众门徒说那是毒瘤,除非有人把毒水吸掉。否则他就活不了。同时向众人表明,谁吸了毒水都会立刻死掉。接着又问有谁愿意以生命代价吸毒水。弟子们个个犹豫不决,除了喀延。他立刻起身去吸毒瘤。却吃惊地发现,吸到口里的是香甜芒果汁,不是毒水。斯瓦密 · 罗姆达斯赞扬了喀延的坚定信心和舍己之爱。甘愿为至爱的幸福去死才是真爱。像喀延那样的绝对信心、不移之爱和专一忠诚,只有通过大师的恩典才能降临弟子。
对大师的不二忠诚,不会给弟子的生活领域造成丝毫的狭隘。服务大师即服务你在其他每一个我里面的大我。大师生活于普遍的意识,主宰着普世的灵性利益。因此,服务大师等于参与他服务一切众生的事业。在分担大师的工作时,弟子可能需要接触世界。他虽然根据等着他去做的工作周旋于世,却同作为无限生命的大师保持内在联系。就这样,弟子通过分担大师的工作,更加接近大师,成为大师意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服务大师是证悟大师的最快途径。
弟子能给大师提供的服务,不仅连接着普遍的人类事业,还是把弟子带向灵性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自发自愿、全心全意、无私和无条件的服务,能给弟子带来靠其它途径都无法达到的灵性利益。服务大师对弟子是一种快乐,即便那意味着弟子会受严酷的身心考验。在不适不便的条件下提供服务,是对信爱的一种考验。这种服务越是艰难,就越受弟子欢迎。在对大师的忠诚服务中,他欣然接受身心痛苦,同时体验灵性实现的喜悦。
使专一绝对的忠诚感成为可能的,是对大师是什么和真正代表什么的正确认识。弟子对大师的真正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就有可能在自身高我与大师之间设置错误对立。作为这种对立的一个结果,他可能思想上在大师的要求和其它貌似合理的要求之间,建立人为的假想冲突。弟子从最开始就应该意识到,大师仅仅要求弟子证悟其自身高我。事实上,大师乃象征着弟子的高我,并且就是这个高我,即一切万物中的唯一实在。因此,忠于大师只是另一种方式的忠于自身高我。但这丝毫不意味着,仅仅形式上忠于高我,就能适当地替代对大师的忠诚。弟子在成道之前,不可能对自身高我有清晰感知;作为责任出现的,实际上往往是插足于高我与意识领域之间的业相驱策。另一方面,大师则与高我为一,不会在判断上犯错误。
所以,弟子必须坚持用大师给的标准或命令检验其业相驱策。如果两者之间有任何的冲突,他就应该重新彻底考察自己的思想,以发现不完美之处。稍许的反思几乎总是足以让他完成思考,认识到其高我的真正意图与大师要求之间的根本和谐。然而,倘若在某个罕见情况下,弟子对二者无法调和,可以断定他要么没有适当理解自身高我的意图,要么没有适当领悟大师要求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大师本人会要求弟子不惜一切代价听从自己的良心。为让弟子为更高的生活方式做准备,大师有时候可能会给予他指示。也就是在这些情况下,弟子发现自己面对着个人意愿与大师指示之间的表面及暂时差距。不过,大师一般是不会在弟子毫无内在准备的情况下,给他任何指示的。
大师绝对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他唯一关心的,总是揭去弟子的意识与高我之间的面纱。因此,在弟子对大师的忠诚,与对自身高我的忠诚之间,决不会有真正的冲突。的确,在求索的终端,弟子发现大师原来就是他自己的高我的另一种形式。大师在其彻底超脱和无碍神性中,圆满具足,毫无欲求。在同弟子的关系上,他唯一的要求是要弟子按照至高真理重塑自己。成为弟子即开始行走通向灵性目标之路。此乃真正师徒关系之意义。
- 美赫巴巴语录
- 《语录》目录与术语汇编
- 七个真实
- 新人类
- 自私性
- 上帝与个体
- 宇宙的开始与终结
- 业相的形成与作用
- 业相的消除(一)
- 业相的消除(二)
- 业相的消除(三)
- 善与恶
- 暴力与非暴力
- 暴力与非暴力再解释
- 行动与不行动
- 完美性
- 灵的生活
- 无私服务
- 灵性认识的途径
- 性问题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爱
- 真理的无限性
- 寻找上帝
- 道路的阶段
- 达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师徒关系
- 大师之道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一)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二)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三)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静心的类型(一)
- 静心的类型(二)
- 静心的类型(三)
- 静心的类型(四)
- 静心的类型(五)
- 静心的类型(六)
- 静心的类型(七)
- 静心的性质(八)
- 灵性进步的能动性
- 撒达那的深层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来临前的阵痛
- 转世与羯磨(一)
- 转世与羯磨(二)
- 转世与羯磨(三)
- 转世与羯磨(四)
- 转世与羯磨(五)
- 转世与羯磨(六)
- 转世与羯磨(七)
- 为神生,为神死
- 为人类灵性自由工作
- 灵性工作者的任务
- 求道
- 求道者的条件(1)
- 求道者的条件(2)
- 求道者的条件(3)
- 求道者的条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条件
- 神即无限爱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简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简介
- 第二版简介
- 卷首语
- 第一部分 意识的状态
- 第二部分 原始驱策及意识进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诸界的特点
- 第四部分 轮回转世与意识的无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识层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识状态总结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纱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第一驱策和意识的进化与内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个状态
- 第十部分 结语
- 补编目录
- 补编
- 跋(附四个旅程图表)
- 术语汇编
- 中英文专名对照
- 索引
- 光束
- 来自超越的冲动
- 身体与灵魂等式
- 宇宙的构造
- 前进的生命溪流
- 灵性全景中的叠置秩序
- 灵魂之间的互动
- 二元对立的演算
- 从永恒到永恒
- 灵性肆虐
- 恶乃善之遗物
- 爱之道
- 自我的把戏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如何爱上帝
- 爱能够让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须走开
- 巴克提瑜伽
- 论爱
- 论分裂的自我
- 大知与想象
- 自我否定与自我忘记
- 真理火花
- 真理个体
- 神圣阶层的工作
- 神的市场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灵性
- 灵魂的性质
- 超越认识
- 生活意义
- 真正自由与创造
- 印象的交换
- 奇迹
- 美赫巴巴箴言
- 无限智能
- 简介
- 无限智能遍在一切
- 证悟的条件
- 竭磨瑜伽
- 禅那瑜伽
- 四瑜伽的关系
- 巴克提的三个类型
- 巴克提的三个阶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极致
- 神及其属性
- 大师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态度
- 神圣的生命一体
- 大我、小我与束缚
- 目标与实现
- 听着人类
- 上帝手书
- 死亡与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径
- 睡与醒的循环
- 无与有(又名:淘气小鸡)
- 《淘气的小鸡》序言
- 《淘气的小鸡》1
- 《淘气的小鸡》2
- 《淘气的小鸡》3
- 《淘气的小鸡》4
- 《淘气的小鸡》5
- 《淘气的小鸡》6
- 《淘气的小鸡》7
- 《淘气的小鸡》8
- 《淘气的小鸡》9
- 《淘气的小鸡》10
- 《淘气的小鸡》11
- 《淘气的小鸡》12
- 《淘气的小鸡》13
- 《淘气的小鸡》14
- 《两个国王》
- 有与无
- 爱者与被爱者
- 酒与爱
- 爱的阶段
- 爱的礼物
- 爱女人与爱上帝
- 神羞见陌生人
- 绝对的诚实
- 变得无脚无头
- 无旅之旅
- 好奇与怀疑者
- 三类廉价的体验
- 有三类的……
- 不要寻找,你就找到
- 神在寻找
- 潜水采珠者
- 四个旅行
- 卖酒者
- 无限者是赛古鲁
- 神圣佯装
- 困境
- 知识的传授
- 介绍
- 撒晤斯语录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从礼物
- 神圣的回应
- 疑问的头脑
- 醒梦状态到真醒状态
- 我是无限意识
- 我是歌
- 无限知识
- 宇宙身体
- 瞬间知一切
- 知与不知
- 意志与烦恼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识,目的,意义,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戏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问题与答案
- 一与零
- 物质主义的梦幻
- 当下
- 三种状况
- 无限存在中的无目的
- 心意识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却并宽恕
- 无知的化身
- 灵性知识图表2022
- 1转世进化内化
- 2神圣主题图表
- 3神的十个状态
- 4两个国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来潮
- 7神是实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觉醒
- 9进化和内化
- 10四个旅程
- 11神睁开眼睛
- 12诸层面和诸世界
- 13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空无
- 14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库特博
- 15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灵魂意识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光环与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