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灵魂(阿特玛)过去、现在和将来皆在超灵(_帕若玛特玛_)里。
灵魂(阿特玛)皆一。
一切灵魂皆是无限与永恒的。它们是无形的。
一切灵魂是一;在灵魂里,或在其作为灵魂的存在里,没有差别。
在灵魂的意识里有差别;
在灵魂的意识层面里有差别;
在灵魂的体验里有差别;因此在灵魂的状态里有差别。
大多数灵魂意识到**浊**体(_斯术__·__夏里亚_);
一些灵魂意识到**精**体(_普兰_);
少数灵魂意识到**心**体(心或_末那_);而
极少数灵魂意识到大我。
大多数灵魂有浊领域(世界)体验;
一些灵魂有精领域(世界)体验;
少数灵魂有心领域(世界)体验;而
极少数灵魂有超灵体验。
大多数灵魂处于浊层面(_阿那__·_卜弥卡);
一些灵魂处于精层面(_普兰_·卜弥卡);
少数灵魂处于心层面(_末那_·_卜弥卡_);而
极少数灵魂处于超越心层面的层面(_未狄安_)。
大多数灵魂有大束缚;
一些灵魂有小束缚;
少数灵魂有极小的束缚;而
极少数灵魂则无任何束缚。
所有这些具有不同意识、不同体验、不同状态的灵魂(_阿特玛_)皆在超灵(_帕若玛特玛_)里。
既然一切灵魂皆在超灵里且皆为一,那么何以在意识、层面、体验和状态上存在着差别呢?
此差别的原因是灵魂有着各种不同的印象(_业相_)[*]。
大多数灵魂有**浊**印象;一些灵魂有精印象;少数灵魂有**心**印象;极少数灵魂**无**任何的印象。
有浊印象的灵魂,有精印象的灵魂,有心印象的灵魂和无印象的灵魂,皆是超灵里的灵魂且皆为一。
有浊印象的灵魂对浊体(_斯术__·__夏里亚_)有意识且有浊领域体验。
有精印象的灵魂对精体(_普兰_)有意识且有精领域体验。
有心印象的灵魂对心体(_末那_或心)有意识且有心领域体验[[†]](#_ftn2)。
无印象的灵魂对大我(大灵,大阿特玛)有意识且有对超灵(帕若玛特玛)的体验。
因此,有浊印象的灵魂通过浊体体验浊界;也就是说,它们经历各种不同的体验,比如视、听、嗅、吃、睡和大小便。所有这些皆是对浊领域的体验。
有精印象的灵魂通过精体,依次体验精界的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他们仅仅有视、嗅和听体验。
有心印象的灵魂,通过心体或**心**,在心界仅仅体验视,这种视乃是“见神”。
无印象的灵魂,通过大我体验超灵的无限能力、无限知识和无限喜乐。
意识到浊体的灵魂意识**不**到精体,意识不到心体,也意识**不**到大我。
意识到精体的灵魂意识**不**到浊体,意识不到心体,也意识**不**到大我。
意识到心体的灵魂意识**不**到浊体,意识不到精体,也意识**不**到大我。
意识到大我的灵魂意识**不**到浊体,意识不到精体,也意识**不**到心体。
有浊界体验的灵魂没有精界体验,没有心界体验,也没有对超灵的体验。
有精界体验的灵魂不体验浊界,没有心界体验,也没有对超灵的体验。
有心界体验的灵魂不体验浊界,不体验精界,也没有对超灵的体验。
有超灵体验的灵魂不体验浊界,不体验精界,也不体验心界。也就是说,意识到大我且有超灵体验的灵魂,意识不到浊体、精体或心体,也不体验浊、精或心领域(世界)。
这意味着灵魂必须失去对浊、精和心体的意识,才能获得对大我的意识和对超灵的体验。然而,只要灵魂印有浊、精或心印象,它就相应地依次拥有对浊体、精体或心体的意识,就必定一再地经历浊、精和心体验。
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只要灵魂的意识印有浊印象,就得通过浊体来体验这些浊印象,此外别无选择。
同理,只要灵魂的意识印有精印象,就得通过精体来体验这些精印象,此外别无选择。
同理,只要灵魂的意识印有心印象,就得通过心体来体验这些心印象外,此外无路可逃。
随着浊、精和心印象彻底消失,显然地,灵魂的意识自然而然地转向并集中于自身,该灵魂必然别无选择,唯有吸收对超灵的体验。
浊、精、心体只不过是**灵魂的影子**。浊、精、心领域(世界)只不过是超灵的影子。
浊、精、心体是有限、有形、可变与可灭的。浊、精、心界是虚假的;它们是零、想象和空梦。唯一的实在是超灵(帕若玛特玛)。
所以当灵魂用其浊、精和心体体验浊、精和心界时,灵魂实际上是借助于自己的影子体验超灵的影子。
换言之,灵魂通过有限而可灭的形体体验虚假、零、想象和空梦。
只有当灵魂通过其大我体验超灵时,它才通过实在体验真实者。
当灵魂意识到其浊体时,该灵魂就将自身与浊体认同,并把自身当作浊体。
这意味着无限、永恒、无形的灵魂发现自身是有限、必死与有形的。
印象(_业相_)乃是该愚昧的根源。本初,永在超灵里的灵魂首先因印象而获得愚昧,而非获得大知。
当灵魂根据特定的印象获得某个特定的形体(身体或_夏里亚_)时,它感觉并体验到自身即那个特定的形体。
灵魂在其石形体里体验到自身是石头。到一定的时候,该灵魂又相应地体验并感觉它是金属、植物、虫、鱼、鸟、兽、男人或女人。无论什么类型的浊形体,无论该形体形状如何,灵魂都自动地将自身与那个形体、体形和形状联系,并且体验到它自己就是那个形体、体形和形状。
当灵魂意识到精体时,此时该灵魂体验到它是精体。
当灵魂意识到心体时,此时该灵魂体验到它是心体。
**仅仅是因为印象**(_奴可希-伊-阿玛尔_或_业相_),无形的灵魂-无限大灵-才体验到它确确实实地是浊体(_斯术_·_夏里亚_)、精体(_普兰_)、或心体(_末那_或心)。
在通过诸浊形体体验浊界时,灵魂与无数的浊形体联系与脱离。与诸浊形体的联系和脱离被分别称作“出生”与“**死亡**”。
仅仅是因为印象,永恒不灭的灵魂-无生无死地存在于实在里-才必须无数次地体验生与死。
只要灵魂因印象而不得不经历这种无数的生死体验,它就不仅必须体验浊界-超灵的影子和假象,而且还必须体验浊界的苦乐、善恶。
仅仅是因为印象,超越且摆脱苦乐善恶的灵魂,才必须经历苦乐恶善体验。
现在这么一点已被确立:生死、苦乐、善恶体验仅仅是灵魂的浊形体在体验浊界时所体验的;但灵魂的浊形体乃是灵魂的一个影子,浊界乃是超灵的一个影子。
因此灵魂所经历的一切生死、善恶、苦乐体验都只不过是对影子的体验。所以如此体验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 阿特玛实际上是帕若玛特玛
为了澄清“_阿特玛_-_帕若玛特玛_”的关系,我们把帕若玛特玛比作一个无穷的海洋,一个无限的海洋,把阿特玛比作这个海洋里的一滴水。_阿特玛_从未离开过这个无限的海洋(_帕若玛特玛_)。
_阿特玛_永远不会离开_帕若玛特玛_,因为帕若玛特玛是无穷无限的。_阿特玛_怎么会离开无限之无限性,或在它之外有一席之地呢?因此_阿特玛_在帕若玛特玛里。
确立了_阿特玛_**在**帕若玛特玛**里**这个基本事实之后,我们再进一步说,_阿特玛_是_帕若玛特玛_。怎会如此?
举个例子,让我们想象一个无限的海洋。让我们还想象,我们从这个无限海洋的无边无际中,分出或取出一丁点儿海洋。那么可见当这一丁点儿海洋还在无限海洋里的时候,在分离前,它乃是海洋本身,而非作为一丁点儿海洋存在于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因为不被水滴的局限所限制时,每一丁点儿海洋都是无限的海洋。
只有当这一丁点儿海洋与无限的海洋分离,或作为一滴水从无限的海洋中被取出时,这一丁点儿海洋才获得了其作为无边无际海洋之一滴水的孤立存在,这一丁点儿海洋才开始被视为无限海洋的一滴水。
换言之,那个无穷、无量、无限的海洋本身,现在仅仅被视为该无穷、无量、无限海洋的一滴水。与无穷、无量、无限的海洋相比,这一丁点儿海洋,或者说这一丁点海洋之水滴,因无限的限制而最有限与受限。也就是说,这个无限自由的水滴发现自己无限地受缚。
同理,我们比作无限海洋的一滴水的_阿特玛_,也获得了似乎孤立的存在,虽然实际上它永远不会离开(被我们比作无穷无量无限海洋的)无限无穷的帕若玛特玛的无限性。
但正如通过洋面上的一个泡沫形体,一丁点儿的海洋获得其作为一滴水的限制,且该泡沫给这一丁点儿海洋赋予有别于无限海洋的表面孤立存在那样,同理,在_帕若玛特玛_里并且就**是**_帕若玛特玛_的阿特玛,也因它借以笼罩自身的(无知)泡沫的局限,似乎体验着有别于无限_帕若玛特玛_的孤立存在。一旦无知之泡沫破灭,阿特玛就会发现自身不仅**在**_帕若玛特玛_里,而且还体验自身**即**_帕若玛特玛_。
通过这种限制-由无知之泡沫形成且由阿特玛自造,_阿特玛_似乎继承了有别于帕若玛特玛的孤立存在。而由于这种自造的有别于无限帕若玛特玛的孤立性,其本身乃无穷、无量、无限的阿特玛,似乎体验到自身因无限的局限而最有限。
* * *
[[*]](#_ftnref1) 参见“业相的形成与作用”,美赫巴巴《_语录_》第七版,希瑞亚出版社1987年。-编者注。
[[†]](#_ftnref2)
| 领域|体|||
|---|---|-----|---|
|密教|密教 | 苏非派 | 吠檀多|
|浊领域(世界)|浊体 |吉斯姆_-埃-卡斯夫 |斯术_·夏里亚
|精领域(世界)|精体| 斯姆埃_拉提夫 | 苏克希玛·夏里亚(普兰) |
|心领域(世界)| 心体 | 斯姆埃_奥塔夫 | 卡伦·_夏里亚(末那 |
- 美赫巴巴语录
- 《语录》目录与术语汇编
- 七个真实
- 新人类
- 自私性
- 上帝与个体
- 宇宙的开始与终结
- 业相的形成与作用
- 业相的消除(一)
- 业相的消除(二)
- 业相的消除(三)
- 善与恶
- 暴力与非暴力
- 暴力与非暴力再解释
- 行动与不行动
- 完美性
- 灵的生活
- 无私服务
- 灵性认识的途径
- 性问题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爱
- 真理的无限性
- 寻找上帝
- 道路的阶段
- 达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师徒关系
- 大师之道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一)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二)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三)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静心的类型(一)
- 静心的类型(二)
- 静心的类型(三)
- 静心的类型(四)
- 静心的类型(五)
- 静心的类型(六)
- 静心的类型(七)
- 静心的性质(八)
- 灵性进步的能动性
- 撒达那的深层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来临前的阵痛
- 转世与羯磨(一)
- 转世与羯磨(二)
- 转世与羯磨(三)
- 转世与羯磨(四)
- 转世与羯磨(五)
- 转世与羯磨(六)
- 转世与羯磨(七)
- 为神生,为神死
- 为人类灵性自由工作
- 灵性工作者的任务
- 求道
- 求道者的条件(1)
- 求道者的条件(2)
- 求道者的条件(3)
- 求道者的条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条件
- 神即无限爱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简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简介
- 第二版简介
- 卷首语
- 第一部分 意识的状态
- 第二部分 原始驱策及意识进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诸界的特点
- 第四部分 轮回转世与意识的无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识层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识状态总结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纱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第一驱策和意识的进化与内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个状态
- 第十部分 结语
- 补编目录
- 补编
- 跋(附四个旅程图表)
- 术语汇编
- 中英文专名对照
- 索引
- 光束
- 来自超越的冲动
- 身体与灵魂等式
- 宇宙的构造
- 前进的生命溪流
- 灵性全景中的叠置秩序
- 灵魂之间的互动
- 二元对立的演算
- 从永恒到永恒
- 灵性肆虐
- 恶乃善之遗物
- 爱之道
- 自我的把戏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如何爱上帝
- 爱能够让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须走开
- 巴克提瑜伽
- 论爱
- 论分裂的自我
- 大知与想象
- 自我否定与自我忘记
- 真理火花
- 真理个体
- 神圣阶层的工作
- 神的市场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灵性
- 灵魂的性质
- 超越认识
- 生活意义
- 真正自由与创造
- 印象的交换
- 奇迹
- 美赫巴巴箴言
- 无限智能
- 简介
- 无限智能遍在一切
- 证悟的条件
- 竭磨瑜伽
- 禅那瑜伽
- 四瑜伽的关系
- 巴克提的三个类型
- 巴克提的三个阶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极致
- 神及其属性
- 大师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态度
- 神圣的生命一体
- 大我、小我与束缚
- 目标与实现
- 听着人类
- 上帝手书
- 死亡与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径
- 睡与醒的循环
- 无与有(又名:淘气小鸡)
- 《淘气的小鸡》序言
- 《淘气的小鸡》1
- 《淘气的小鸡》2
- 《淘气的小鸡》3
- 《淘气的小鸡》4
- 《淘气的小鸡》5
- 《淘气的小鸡》6
- 《淘气的小鸡》7
- 《淘气的小鸡》8
- 《淘气的小鸡》9
- 《淘气的小鸡》10
- 《淘气的小鸡》11
- 《淘气的小鸡》12
- 《淘气的小鸡》13
- 《淘气的小鸡》14
- 《两个国王》
- 有与无
- 爱者与被爱者
- 酒与爱
- 爱的阶段
- 爱的礼物
- 爱女人与爱上帝
- 神羞见陌生人
- 绝对的诚实
- 变得无脚无头
- 无旅之旅
- 好奇与怀疑者
- 三类廉价的体验
- 有三类的……
- 不要寻找,你就找到
- 神在寻找
- 潜水采珠者
- 四个旅行
- 卖酒者
- 无限者是赛古鲁
- 神圣佯装
- 困境
- 知识的传授
- 介绍
- 撒晤斯语录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从礼物
- 神圣的回应
- 疑问的头脑
- 醒梦状态到真醒状态
- 我是无限意识
- 我是歌
- 无限知识
- 宇宙身体
- 瞬间知一切
- 知与不知
- 意志与烦恼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识,目的,意义,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戏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问题与答案
- 一与零
- 物质主义的梦幻
- 当下
- 三种状况
- 无限存在中的无目的
- 心意识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却并宽恕
- 无知的化身
- 灵性知识图表2022
- 1转世进化内化
- 2神圣主题图表
- 3神的十个状态
- 4两个国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来潮
- 7神是实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觉醒
- 9进化和内化
- 10四个旅程
- 11神睁开眼睛
- 12诸层面和诸世界
- 13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空无
- 14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库特博
- 15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灵魂意识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光环与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