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瑜伽,心努力控制自己,不以浊形式体验其微印象。欲望(即精形式的业相,精体验)出现,心则阻止该欲望的实现,不进行浊体验,微印象因而被精细地体验或消耗。总之,心不让自己按照其微印象,用浊身对浊宇宙进行浊体验。也就是说,心虽因业相而接受形体以体验或享受(upabhog)它们,却努力不那么做。
而心要证悟,就必须摆脱业相。在禅那瑜伽,心不是通过消耗(即体验),而是通过消灭或杀死来清除业相。
在一般人那里,心消耗过去的业相并积累新的,所以摆脱不了业相。在竭磨瑜伽,心消耗过去的业相却不积累新的,因而摆脱业相。在禅那瑜伽,心不消耗业相也不收集新的,而是杀死过去的业相:
通过持守严格斋戒,即不让浊感官(indriya)享受(体验)过去的印象(业相)强加给它的食用浊物(vishays);
通过保持完全清醒;
通过禁绝性交;
通过非此,非此,非此(neti, neti, neti)。
总之,通过不让任何浊感官对任何世间浊物进行浊体验——认识到无业相的自由,怀着要摆脱业相的唯一目标目的和愿望;通过与过去业相的一切要求背道而驰,不听从业相的呼唤;心努力杀掉过去的业相,消灭依附于它的微印象。
在这个瑜伽,心为了证悟大我而放弃对精与浊宇宙的体验。但彻底的舍弃(sanyas)意味着,消灭业相甚至不是希望证悟,而是纯粹为了舍弃,为了消灭业相。这种认识乃真正禅那——禅那瑜伽的结果。所以说禅那瑜伽教导最高程度的舍弃,没有欲望,仅仅为舍弃而舍弃,认识到大我乃无体验,无对象,无形体,无须精或浊体验,因为它永恒,无限,一体不分,无属性,无色彩,无形相,无行动(nirgun, niranjan, nirakar, karya rabit)等等。
当心能够以必要的比例彻底控制自身,不体验业相时,业相就被消灭,新的苦乐业相不生。不过,它不体验业相,怎能积累新印象?原因是印象只能按体验业相时的感受才会积累。因此通过控制,心达到大我证悟。不体验过去的业相,新业相则不形成。但业相不被体验与消耗,怎样消失呢?现在给予解释。
心不进行体验也是竭磨!它是在进行不以浊形式体验微印象的体验(或竭磨),以便杀死业相,摆脱业相。这种精竭磨(体验)对心制造能够消灭旧微印象的新印象。
在禅那瑜伽,运作着一个双重过程。一方面是无限心通过阻止感官按业相要求进行体验——不对宇宙进行新的浊体验,从而遏制业相消耗过程中的苦乐感受。另一方面是通过做反面竭磨(ulat karma)——不让自己按照过去业相的驱使对宇宙进行体验,从而制造能够消灭过去业相的反面印象。在这个瑜伽,心进行着不对过去微印象进行浊体验的精体验,制造出与旧印象相反的新印象。这些新印象消灭旧印象。在这个瑜伽,心通过不进行浊体验,即否定肉欲(nafs kushi),制造出能够杀死旧业相的新业相。
但问题会产生:虽然旧的正面(sulat)印象被新的反面(ulat)印象所消灭,但这些反面印象不会让心精细地与粗浊地体验它们吗?不会让心使用精与浊形体去体验它们吗?当然不会!因为旧业相来自于精与浊形体对精与浊宇宙的体验,是通过精与浊身体验精与浊宇宙所积累的。因与精与浊身和精与浊宇宙有关,这些业相必须被精细与粗浊地体验。相比之下,反面(ulat)印象不是用精与浊身,体验精与浊宇宙的结果,也不带有任何的精或浊目的目标或欲望,也就是与精与浊宇宙体验无关,因而不需要被精细与粗浊地体验。
就这样反面印象消灭过去的业相——过去精与浊体验的微印象。虽然这些反面印象仍在,心却不必精细地与粗浊地体验它们。也就是说,它们的存在就好像不存在(如无齿毒蛇),就好像也已随旧业相消失。心摆脱了对精与浊宇宙的体验,从而证悟大我或者说处于解脱状态(Moksha-pad)。
举例:
在这个例子中,
过去正面业相 = 婴儿
新反面印象 =(精细与粗浊地体验过去业相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业相 = 奶水
反面精业相 = 反面新印象 = 毒汁
喂奶水或毒汁 = 竭磨
喂奶制造新正面业相;喂毒制造新反面业相
婴儿的要求(即过去业相)是奶水(用以维持生命),但如果反被喂以毒汁,婴儿就会死掉。喂倒是喂了,竭磨也做了,却与婴儿的欲望相反。这种反面竭磨必须适当,足够强,比例正确,才能通过其反面精印象杀死过去的微形式的精与浊印象——这些反面印象被称作 “精”,是因为他们不是用浊身对浊宇宙进行浊体验的产物。反面竭磨可通过彻底制止感官对宇宙物体的体验,也就是不听从欲望——精形式的业相——的呼唤来完成。
这样,因控制欲望而获得的体验就是反面竭磨,其印象(也是反面的)造成过去正面业相的死亡。这些反面印象本身乃无生命,仅以微形式存在,不能被精细与粗浊地体验。这个瑜伽极其艰难,但如果按必要的比例实践,则很快带来结果。
如上所述,控制感官或消灭肉欲的行动就是反面竭磨。在这个反面竭磨中,心也会有强烈的痛苦感受,有时则是和平喜悦。这是精体验,其印象是反面的。但由于这种苦乐感受不是来自于对过去业相的体验,因而不制造新的束缚印象,也就是将来必须以精与浊形式被体验的印象,而是制造反面的非束缚印象。在这个不把欲望付诸于行动亦即消灭肉欲的瑜伽中,痛苦总体上更强烈,享受相对很少且只发生于罕见情况。这种不对过去业相进行精与浊体验所造成的强烈痛苦和极少享乐,制造出能够消灭过去正面印象的反面印象。(过去正面印象来自于心通过精与浊感官,对精与浊物体进行精与浊体验时所感受的苦乐。)
所以,要获得解脱或大我意识,就必须消灭过去的精与浊印象,又不积累新的精与浊印象。在禅那瑜伽,无限心不按过去的微形式精与浊印象对精与浊宇宙进行体验,换言之,它不接受新的正面印象,同时又用反面印象消除过去的正面印象。这样通过该瑜伽,心摆脱业相,不再对宇宙进行精与浊体验。不再意识到宇宙,也就是意识到大我。
假如有人受某个精目的目标(比如与神合一的神圣渴望,摆脱业相以证悟大我的追求,获取灵性地位(darajjah)或灵性能力的欲望)所驱使,或者受某个浊目的目标(比如财富,声名,权力,女人,地产等)所吸引,而遏制过去业相,不让它们被粗浊地体验(比如通过遵守严格禁食),那么这些过去的业相就被消灭,新业相就不会形成。然而,这种精与浊目的目标本身也制造欲望,给心留下相应印象:这些印象也必须被体验。如果欲望是要与神合一,该欲望就必须被体验,也就是获得神圣状态,等等。
而要达到这种精或浊目的目标,心就必须受到控制,以便按必要的程度和比例制造反面印象。如果心怀着摆脱业相的欲望,为了消灭它们而不去粗浊地体验之,那么心的这种欲望就不能被当作精与浊,其精与浊体验也不必进行,因为要摆脱业相的欲望会自动获得结果。
如果心怀着与神合一的欲望,通过禅那瑜伽消灭业相,从而摆脱业相,那么随着业相以所需比例死亡,该欲望所制造的印象就会被体验,也就是与神合一。如果心通过禅那瑜伽,消灭从而摆脱业相,是为了获得法那费拉(Fana Fillah),玛居卜(Majzub)状态,或者为了别的灵性或浊目标目的,那么通过按所需比例消灭业相,这个欲望也会被体验。
不过,只有怀着摆脱业相的目标目的,没有其它动机——无论是灵性还是物质的,精的还是浊的,那么随着业相全部死亡,就会获得无业相状态。这种在有意识状态完全摆脱业相的状态,是可以借助禅那瑜伽达到的,虽然其过程极其困难,实际上几乎不可能。这种状态也可以凭借古鲁库帕(Guru krupa,大师恩典)获得。此乃法几亚(Faqir)状态或赛古鲁状态。
总之,如上所述,可通过禅那瑜伽消灭过去业相,获得浊目标,灵性能力(瓦隶状态),与帕若玛特玛合一(法那费拉,玛居卜状态),或赛古鲁状态。这些目标或状态,是有可能通过不让心对过去业相进行浊体验来达到的,虽然非常困难——除了赛古鲁状态。要达到赛古鲁状态,就不能在修行此瑜伽时有任何欲望,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靠赛古鲁的恩典才能获得赛古鲁状态。如图克拉姆所说:
除了赛古鲁,别无选择。
在竭磨瑜伽和禅那瑜伽中,在过去的精与浊业相被精细与粗浊地消耗或体验的整个过程中,心不积累新的精与浊业相,即通过对过去业相的精与浊体验所积累的微印象。在竭磨瑜伽中,无限心让过去的业相自行消灭;而在禅那瑜伽中,则由无限心本身来消灭业相。(精与浊业相是心用精与浊感官,对过去业相进行精与浊体验时所感受的苦乐制造出的微印象。)
田心译自《无限智能》第 11 辑
[http://meherbaba.cn/2020/site/?p=1903](http://meherbaba.cn/2020/site/?p=1903)
- 美赫巴巴语录
- 《语录》目录与术语汇编
- 七个真实
- 新人类
- 自私性
- 上帝与个体
- 宇宙的开始与终结
- 业相的形成与作用
- 业相的消除(一)
- 业相的消除(二)
- 业相的消除(三)
- 善与恶
- 暴力与非暴力
- 暴力与非暴力再解释
- 行动与不行动
- 完美性
- 灵的生活
- 无私服务
- 灵性认识的途径
- 性问题
- 婚姻生活神圣化
- 爱
- 真理的无限性
- 寻找上帝
- 道路的阶段
- 达到自知
- 成道
- 真正的师徒关系
- 大师之道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一)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二)
- 自我的性质与终结(三)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一)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二)
- 秘学在灵性生活中的位置(三)
- 静心的类型(一)
- 静心的类型(二)
- 静心的类型(三)
- 静心的类型(四)
- 静心的类型(五)
- 静心的类型(六)
- 静心的类型(七)
- 静心的性质(八)
- 灵性进步的能动性
- 撒达那的深层方面
- 阿瓦塔
- 人神(一)
- 人神(二)
- 人神(三)
- 圈子
- 阿瓦塔的圈子
- 新的世界秩序来临前的阵痛
- 转世与羯磨(一)
- 转世与羯磨(二)
- 转世与羯磨(三)
- 转世与羯磨(四)
- 转世与羯磨(五)
- 转世与羯磨(六)
- 转世与羯磨(七)
- 为神生,为神死
- 为人类灵性自由工作
- 灵性工作者的任务
- 求道
- 求道者的条件(1)
- 求道者的条件(2)
- 求道者的条件(3)
- 求道者的条件(4)
- 摩耶(一)
- 摩耶(二)
- 摩耶(三)
- 摩耶(四)
- 幸福的条件
- 神即无限爱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神曰
- 封面
- 封首简介
- 第一版序言
- 第一版简介
- 第二版简介
- 卷首语
- 第一部分 意识的状态
- 第二部分 原始驱策及意识进化之旅
- 第三部分 自然诸界的特点
- 第四部分 轮回转世与意识的无印象平衡
- 第五部分 意识层面
- 第六部分 神圣意识状态总结
- 第七部分 七折的面纱
- 第八部分 神的超越超越状态,第一驱策和意识的进化与内化周期
- 第九部分 神的十个状态
- 第十部分 结语
- 补编目录
- 补编
- 跋(附四个旅程图表)
- 术语汇编
- 中英文专名对照
- 索引
- 光束
- 来自超越的冲动
- 身体与灵魂等式
- 宇宙的构造
- 前进的生命溪流
- 灵性全景中的叠置秩序
- 灵魂之间的互动
- 二元对立的演算
- 从永恒到永恒
- 灵性肆虐
- 恶乃善之遗物
- 爱之道
- 自我的把戏
- 证得我的十二条途径
- 如何爱上帝
- 爱能够让你
- 巴巴的工作
- 通向神的快道
- 心必须走开
- 巴克提瑜伽
- 论爱
- 论分裂的自我
- 大知与想象
- 自我否定与自我忘记
- 真理火花
- 真理个体
- 神圣阶层的工作
- 神的市场
- 神圣工作秘密
- 真正的灵性
- 灵魂的性质
- 超越认识
- 生活意义
- 真正自由与创造
- 印象的交换
- 奇迹
- 美赫巴巴箴言
- 无限智能
- 简介
- 无限智能遍在一切
- 证悟的条件
- 竭磨瑜伽
- 禅那瑜伽
- 四瑜伽的关系
- 巴克提的三个类型
- 巴克提的三个阶段
- 有欲巴克提
- 珞珈瑜伽
- 生活极致
- 神及其属性
- 大师及其角色
- 弟子及其态度
- 神圣的生命一体
- 大我、小我与束缚
- 目标与实现
- 听着人类
- 上帝手书
- 死亡与永生
- 通向道路的途径
- 睡与醒的循环
- 无与有(又名:淘气小鸡)
- 《淘气的小鸡》序言
- 《淘气的小鸡》1
- 《淘气的小鸡》2
- 《淘气的小鸡》3
- 《淘气的小鸡》4
- 《淘气的小鸡》5
- 《淘气的小鸡》6
- 《淘气的小鸡》7
- 《淘气的小鸡》8
- 《淘气的小鸡》9
- 《淘气的小鸡》10
- 《淘气的小鸡》11
- 《淘气的小鸡》12
- 《淘气的小鸡》13
- 《淘气的小鸡》14
- 《两个国王》
- 有与无
- 爱者与被爱者
- 酒与爱
- 爱的阶段
- 爱的礼物
- 爱女人与爱上帝
- 神羞见陌生人
- 绝对的诚实
- 变得无脚无头
- 无旅之旅
- 好奇与怀疑者
- 三类廉价的体验
- 有三类的……
- 不要寻找,你就找到
- 神在寻找
- 潜水采珠者
- 四个旅行
- 卖酒者
- 无限者是赛古鲁
- 神圣佯装
- 困境
- 知识的传授
- 介绍
- 撒晤斯语录
- 不要缺席
- 要我想要的
- 你的服从礼物
- 神圣的回应
- 疑问的头脑
- 醒梦状态到真醒状态
- 我是无限意识
- 我是歌
- 无限知识
- 宇宙身体
- 瞬间知一切
- 知与不知
- 意志与烦恼
- 我胸口的玩笑
- 知识,目的,意义,受苦
- 表演家摩耶
- 神圣游戏里的玩具
- 惟有神是
- 问题与答案
- 一与零
- 物质主义的梦幻
- 当下
- 三种状况
- 无限存在中的无目的
- 心意识
- 阿瓦塔的工作方式
- 忘却并宽恕
- 无知的化身
- 灵性知识图表2022
- 1转世进化内化
- 2神圣主题图表
- 3神的十个状态
- 4两个国王
- 5帕特拉特
- 6原始心血来潮
- 7神是实在,其余皆幻相
- 8真正觉醒
- 9进化和内化
- 10四个旅程
- 11神睁开眼睛
- 12诸层面和诸世界
- 13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空无
- 14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库特博
- 15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灵魂意识的全景
- 16巴巴授予灵性知识图-光环与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