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轻松地调用各大LLM模型接口,支持GPT4、智谱、星火、月之暗面及文生图 广告
# 为何他们都那么擅长使用类比?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这些讲者都特别擅长使用类比(Analogies) 和暗喻(Metaphors)。 第三课里,Paul用了很多类比和隐喻,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很多: > (Customers) They're like sharks, sharks are too stupid to fool, you can't wave a red flag and fool it, it's like meat or no meat.  > 用户就像鲨鱼,鲨鱼太笨了——乃至于你根本忽悠不了它,你就不能对着它挥舞红布(做斗牛士的动作),对鲨鱼来说,只有有肉吃和没肉吃的区别…… 第五课里,Peter Thiel: > ... all happy families are alike and all unhappy families are unhappy in their own special way, is not true in business, where I think all happy companies are different because they're doing something very unique. All unhappy companies are alike because they failed to escape the essential sameness in competition.  > (这是个反向类比——即,你别以为它们一样,其实它们刚好相反……) > ……据说,幸福婚姻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自的不幸;在商业世界里不是这样的,我倒是认为所有的幸福公司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而所有不行的公司倒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没能脱离竞争的相同窘境。 第七课里,Kevin Hale把新用户比作约会对象,把老用户比作婚姻伴侣;第九课里,Marc Andreessen把有限的投资能力比作一张打不了几个洞的卡片…… 第十四课里,Keith Rabois使用了超级多的类比和隐喻: > So basically what you are doing when building a company is building an engine. > 打造一家公司,就像打造一个引擎…… Keith Rabois还用“编辑”(Editing)这个暗喻去形容所谓的管理: > 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 learned at Square is the concept of **editing**. And this is the best *metaphor* I have ever seen in 14 years of running stuff, of how to think about your job. 类比的思考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 X ≈ A 1. 为了解释清楚对方未知的 X …… 2. 去找一个与 X 类似的、但是对方肯定理解的 A 3. 把 A 解释清楚…… 4. 于是 X 不言自明…… 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与未知之间的鸿沟的唯一手段。小学老师说“其实地球的构造跟煮熟的鸡蛋差不多”,就是用类比方式让学生从已知(煮熟的鸡蛋)跨越到未知(地球的构造);中学老师说,“原子内部的构造其实与太阳系的构造差不多”,学生们瞬间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 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其实善用类比的人是极少数——因为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能力。 1. 首先要有足够的知识、信息储备,才能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找到真正合适的、最恰当的那个“参照物”; 2. 之所以能找到最恰当的,不仅仅是找到最“像”的那个,还要仔细搞清楚“不像”的地方究竟有哪些,以免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出现偏差…… 于是,创造一个“精妙的类比”是很非常复杂的过程,所花费的精力不知要比听者理解所需要的精力多不知道多少倍…… 所以,能用精妙的类比的人,比那些能理解精妙类比的人可能要“聪明”许多;而连精妙类比都理解不了的人,就相对“笨”很多……(**注意**,这里说的聪明与笨,都是变量,不是恒量——我个人是相信每个人都有足够大的成长空间的,除非他自己放弃。) 所以,我经常鼓励身边的人只要有时间就要看杂书——越杂越好,多多益善。为什么呢?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理解能力的一种)。阅历丰富、博览群书的人,肯定拥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因为他们在遇到未知的时候,更有可能迅速地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找到可以用来类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