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JNI的开发流程
JNI的开发流程有如下几步,首先需要在Java中声明native方法,接着用C或者C++实现native方法,然后就可以编译运行了。
* 1.在Java中声明native方法
创建一个类,这里叫做JniTest.java,代码如下所示。
package com.ryg;
import java.lang.System;
public class JniTest {
static {
System.loadLibrary("jni-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JniTest jniTest = new JniTest();
System.out.println(jniTest.get());
jniTest.set("hello world");
}
public native String get();
public native void set(String str);
}
可以看到上面的代码中,声明了两个native方法:get和set(String),这两个就是需要在JNI中实现的方法。在JniTest的头部有一个加载动态库的过程,其中jni-test是so库的标识,so库完整的名称为libjni-test.so,这是加载so库的规范。
* 2.编译Java源文件得到cIass文件,然后通过javah命令导出JNI的头文件
具体的命令如下:
javac com/ryg/JniTest.java
javah com.ryg.JniTest
在当前目录下,会产生一个com_ryg_JniTest.h的头文件,它是javah命令自动生成的,内容如下所示。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it is machine generated */
#include <jni.h>
/* Header for class com_ryg_JniTest */
#ifndef _Included_com_ryg_JniTest
#define _Included_com_ryg_JniTest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 Class: com_ryg_JniTest
* Method: get
* Signature: ()Ljava/lang/String;
*/
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get
(JNIEnv *, jobject);
/*
* Class: com_ryg_JniTest
* Method: set
* Signature: (Ljava/lang/String; )V
*/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set
(JNIEnv *, jobject, jstring);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上面的代码需要做一下说明,首先函数名的格式遵循如下规则:Java_包名_类名_方法名。比如JniTest中的set方法,到这里就变成了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set(JNIEnv *, jobject, jstring),其中com_ryg是包名,JniTest是类名,jstring是代表的是set方法的String类型的参数。关于Java和JNI的数据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会在14.3节中进行介绍,这里只需要知道Java的String对应于JNI的jstring即可。JNIEXPORT、JNICALL、JNIEnv和jobject都是JNI标准中所定义的类型或者宏,它们的含义如下:
* · JNIEnv*:表示一个指向JNI环境的指针,可以通过它来访问JNI提供的接口方法;
* · jobject:表示Java对象中的this;
* · JNIEXPORT和JNICALL:它们是JNI中所定义的宏,可以在jni.h这个头文件中查找到。
下面的宏定义是必需的,它指定extern "C"内部的函数采用C语言的命名风格来编译。否则当JNI采用C++来实现时,由于C和C++编译过程中对函数的命名风格不同,这将导致JNI在链接时无法根据函数名查找到具体的函数,那么JNI调用就无法完成。更多的细节实际上是有关C和C++编译时的一些问题,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3.实现JNI方法
JNI方法是指Java中声明的native方法,这里可以选择用C++或者C来实现,它们的实现过程是类似的,只有少量的区别,下面分别用C++和C来实现JNI方法。首先,在工程的主目录下创建一个子目录,名称随意,这里选择jni作为子目录的名称,然后将之前通过javah生成的头文件com_ryg_JniTest.h复制到jni目录下,接着创建test.cpp和test.c两个文件,它们的实现如下所示。
// test.cpp
#include "com_ryg_JniTest.h"
#include <stdio.h>
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get(JNIEnv *env, jobject
thiz) {
printf("invoke get in c++\n");
return env->NewStringUTF("Hello from JNI ! ");
}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set(JNIEnv *env, jobject thiz,
jstring string) {
printf("invoke set from C++\n");
char* str = (char*)env->GetStringUTFChars(string, NULL);
printf("%s\n", str);
env->ReleaseStringUTFChars(string, str);
}
// test.c
#include "com_ryg_JniTest.h"
#include <stdio.h>
JNIEXPORT jstring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get(JNIEnv *env, jobject
thiz) {
printf("invoke get from C\n");
return (*env)->NewStringUTF(env, "Hello from JNI ! ");
}
JNIEXPORT void JNICALL Java_com_ryg_JniTest_set(JNIEnv *env, jobject thiz,
jstring string) {
printf("invoke set from C\n");
char* str = (char*)(*env)->GetStringUTFChars(env, string, NULL);
printf("%s\n", str);
(*env)->ReleaseStringUTFChars(env, string, str);
}
可以发现,test.cpp和test.c的实现很类似,但是它们对env的操作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用C++和C来实现同一个JNI方法,它们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对env的操作上,其他都是类似的,如下所示。
C++:env->NewStringUTF("Hello from JNI ! ");
C: (*env)->NewStringUTF(env, "Hello from JNI ! ")
* 4.编译so库并在Java中调用
so库的编译这里采用gcc,切换到jni目录中,对于test.cpp和test.c来说,它们的编译指令如下所示。
C++:gcc -shared -I /usr/lib/jvm/java-7-openjdk-amd64/include -fPIC test.cpp
-o libjni-test.so
C: gcc -shared -I /usr/lib/jvm/java-7-openjdk-amd64/include -fPIC test.c
-o libjni-test.so
上面的编译命令中,/usr/lib/jvm/java-7-openjdk-amd64是本地的jdk的安装路径,在其他环境编译时将其指向本机的jdk路径即可。而libjni-test.so则是生成的so库的名字,在Java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加载:System.loadLibrary("jni-test"),其中so库名字中的“lib”和“.so”是不需要明确指出的。so库编译完成后,就可以在Java程序中调用so库了,这里通过Java指令来执行Java程序,切换到主目录,执行如下指令:java -Djava.library.path=jni com.ryg.JniTest,其中-Djava.library.path=jni指明了so库的路径。
首先,采用C++产生so库,程序运行后产生的日志如下所示。
invoke get in c++
Hello from JNI !
invoke set from C++
hello world
然后,采用C产生so库,程序运行后产生的日志如下所示。
invoke get from C
Hello from JNI !
invoke set from C
hello world
通过上面的日志可以发现,在Java中成功地调用了C/C++的代码,这就是JNI典型的工作流程。
- 前言
- 第1章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和启动模式
- 1.1 Activity的生命周期全面分析
- 1.1.1 典型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 1.1.2 异常情况下的生命周期分析
- 1.2 Activity的启动模式
- 1.2.1 Activity的LaunchMode
- 1.2.2 Activity的Flags
- 1.3 IntentFilter的匹配规则
- 第2章 IPC机制
- 2.1 Android IPC简介
- 2.2 Android中的多进程模式
- 2.2.1 开启多进程模式
- 2.2.2 多进程模式的运行机制
- 2.3 IPC基础概念介绍
- 2.3.1 Serializable接口
- 2.3.2 Parcelable接口
- 2.3.3 Binder
- 2.4 Android中的IPC方式
- 2.4.1 使用Bundle
- 2.4.2 使用文件共享
- 2.4.3 使用Messenger
- 2.4.4 使用AIDL
- 2.4.5 使用ContentProvider
- 2.4.6 使用Socket
- 2.5 Binder连接池
- 2.6 选用合适的IPC方式
- 第3章 View的事件体系
- 3.1 View基础知识
- 3.1.1 什么是View
- 3.1.2 View的位置参数
- 3.1.3 MotionEvent和TouchSlop
- 3.1.4 VelocityTracker、GestureDetector和Scroller
- 3.2 View的滑动
- 3.2.1 使用scrollTo/scrollBy
- 3.2.2 使用动画
- 3.2.3 改变布局参数
- 3.2.4 各种滑动方式的对比
- 3.3 弹性滑动
- 3.3.1 使用Scroller7
- 3.3.2 通过动画
- 3.3.3 使用延时策略
- 3.4 View的事件分发机制
- 3.4.1 点击事件的传递规则
- 3.4.2 事件分发的源码解析
- 3.5 View的滑动冲突
- 3.5.1 常见的滑动冲突场景
- 3.5.2 滑动冲突的处理规则
- 3.5.3 滑动冲突的解决方式
- 第4章 View的工作原理
- 4.1 初识ViewRoot和DecorView
- 4.2 理解MeasureSpec
- 4.2.1 MeasureSpec
- 4.2.2 MeasureSpec和LayoutParams的对应关系
- 4.3 View的工作流程
- 4.3.1 measure过程
- 4.3.2 layout过程
- 4.3.3 draw过程
- 4.4 自定义View
- 4.4.1 自定义View的分类
- 4.4.2 自定义View须知
- 4.4.3 自定义View示例
- 4.4.4 自定义View的思想
- 第5章 理解RemoteViews
- 5.1 RemoteViews的应用
- 5.1.1 RemoteViews在通知栏上的应用
- 5.1.2 RemoteViews在桌面小部件上的应用
- 5.1.3 PendingIntent概述
- 5.2 RemoteViews的内部机制
- 5.3 RemoteViews的意义
- 第6章 Android的Drawable
- 6.1 Drawable简介
- 6.2 Drawable的分类
- 6.2.1 BitmapDrawable2
- 6.2.2 ShapeDrawable
- 6.2.3 LayerDrawable
- 6.2.4 StateListDrawable
- 6.2.5 LevelListDrawable
- 6.2.6 TransitionDrawable
- 6.2.7 InsetDrawable
- 6.2.8 ScaleDrawable
- 6.2.9 ClipDrawable
- 6.3 自定义Drawable
- 第7章 Android动画深入分析
- 7.1 View动画
- 7.1.1 View动画的种类
- 7.1.2 自定义View动画
- 7.1.3 帧动画
- 7.2 View动画的特殊使用场景
- 7.2.1 LayoutAnimation
- 7.2.2 Activity的切换效果
- 7.3 属性动画
- 7.3.1 使用属性动画
- 7.3.2 理解插值器和估值器 /
- 7.3.3 属性动画的监听器
- 7.3.4 对任意属性做动画
- 7.3.5 属性动画的工作原理
- 7.4 使用动画的注意事项
- 第8章 理解Window和WindowManager
- 8.1 Window和WindowManager
- 8.2 Window的内部机制
- 8.2.1 Window的添加过程
- 8.2.2 Window的删除过程
- 8.2.3 Window的更新过程
- 8.3 Window的创建过程
- 8.3.1 Activity的Window创建过程
- 8.3.2 Dialog的Window创建过程
- 8.3.3 Toast的Window创建过程
- 第9章 四大组件的工作过程
- 9.1 四大组件的运行状态
- 9.2 Activity的工作过程
- 9.3 Service的工作过程
- 9.3.1 Service的启动过程
- 9.3.2 Service的绑定过程
- 9.4 BroadcastReceiver的工作过程
- 9.4.1 广播的注册过程
- 9.4.2 广播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 9.5 ContentProvider的工作过程
- 第10章 Android的消息机制
- 10.1 Android的消息机制概述
- 10.2 Android的消息机制分析
- 10.2.1 ThreadLocal的工作原理
- 10.2.2 消息队列的工作原理
- 10.2.3 Looper的工作原理
- 10.2.4 Handler的工作原理
- 10.3 主线程的消息循环
- 第11章 Android的线程和线程池
- 11.1 主线程和子线程
- 11.2 Android中的线程形态
- 11.2.1 AsyncTask
- 11.2.2 AsyncTask的工作原理
- 11.2.3 HandlerThread
- 11.2.4 IntentService
- 11.3 Android中的线程池
- 11.3.1 ThreadPoolExecutor
- 11.3.2 线程池的分类
- 第12章 Bitmap的加载和Cache
- 12.1 Bitmap的高效加载
- 12.2 Android中的缓存策略
- 12.2.1 LruCache
- 12.2.2 DiskLruCache
- 12.2.3 ImageLoader的实现446
- 12.3 ImageLoader的使用
- 12.3.1 照片墙效果
- 12.3.2 优化列表的卡顿现象
- 第13章 综合技术
- 13.1 使用CrashHandler来获取应用的crash信息
- 13.2 使用multidex来解决方法数越界
- 13.3 Android的动态加载技术
- 13.4 反编译初步
- 13.4.1 使用dex2jar和jd-gui反编译apk
- 13.4.2 使用apktool对apk进行二次打包
- 第14章 JNI和NDK编程
- 14.1 JNI的开发流程
- 14.2 NDK的开发流程
- 14.3 JNI的数据类型和类型签名
- 14.4 JNI调用Java方法的流程
- 第15章 Android性能优化
- 15.1 Android的性能优化方法
- 15.1.1 布局优化
- 15.1.2 绘制优化
- 15.1.3 内存泄露优化
- 15.1.4 响应速度优化和ANR日志分析
- 15.1.5 ListView和Bitmap优化
- 15.1.6 线程优化
- 15.1.7 一些性能优化建议
- 15.2 内存泄露分析之MAT工具
- 15.3 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