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 创建一个简单的单元测试
**NOTE**:*此示例代码可以在 https://github.com/dev-cafe/cmake-cookbook/tree/v1.0/chapter-04/recipe-01 中找到,包含一个C++的示例。该示例在CMake 3.5版(或更高版本)中是有效的,并且已经在GNU/Linux、macOS和Windows上进行过测试。*
CTest是CMake的测试工具,本示例中,我们将使用CTest进行单元测试。为了保持对CMake/CTest的关注,我们的测试代码会尽可能的简单。计划是编写和测试能够对整数求和的代码,示例代码只会对整数进行累加,不处理浮点数。就像年轻的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被他的老师测试从1到100求和所有自然数一样,我们将要求代码做同样的事情。为了说明CMake没有对实际测试的语言进行任何限制,我们不仅使用C++可执行文件测试代码,还使用Python脚本和shell脚本作为测试代码。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将不使用任何测试库来实现,但是我们将在 后面的示例中介绍C++测试框架。
## 准备工作
代码示例由三个文件组成。实现源文件`sum_integs.cpp`对整数向量进行求和,并返回累加结果:
```c++
#include "sum_integers.hpp"
#include <vector>
int sum_integers(const std::vector<int> integers) {
auto sum = 0;
for (auto i : integers) {
sum += i;
}
return sum;
}
```
这个示例是否是优雅的实现并不重要,接口以`sum_integers`的形式导出。接口在` sum_integers.hpp `文件中声明,详情如下:
```c++
#pragma once
#include <vector>
int sum_integers(const std::vector<int> integers);
```
最后,main函数在`main.cpp`中定义,从`argv[]`中收集命令行参数,将它们转换成整数向量,调用`sum_integers`函数,并将结果打印到输出中:
```c++
#include "sum_integers.h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clude <vector>
// we assume all arguments are integers and we sum them up
// for simplicity we do not verify the type of arguments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d::vector<int> integers;
for (auto i = 1; i < argc; i++) {
integers.push_back(std::stoi(argv[i]));
}
auto sum = sum_integers(integers);
std::cout << sum << std::endl;
}
```
测试这段代码使用C++实现(`test.cpp`),Bash shell脚本实现(`test.sh`)和Python脚本实现(`test.py`),只要实现可以返回一个零或非零值,从而CMake可以解释为成功或失败。
C++例子(`test.cpp`)中,我们通过调用`sum_integers`来验证1 + 2 + 3 + 4 + 5 = 15:
```c++
#include "sum_integers.hpp"
#include <vector>
int main() {
auto integers = {1, 2, 3, 4, 5};
if (sum_integers(integers) == 15) {
return 0;
} else {
return 1;
}
}
```
Bash shell脚本调用可执行文件:
```shell
#!/usr/bin/env bash
EXECUTABLE=$1
OUTPUT=$($EXECUTABLE 1 2 3 4)
if [ "$OUTPUT" = "10" ]
then
exit 0
else
exit 1
fi
```
此外,Python脚本调用可执行文件(使用`--executable`命令行参数传递),并使用`--short`命令行参数执行:
```python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argparse
# test script expects the executable as argument
parser = argparse.ArgumentParser()
parser.add_argument('--executable',
help='full path to executable')
parser.add_argument('--short',
default=False,
action='store_true',
help='run a shorter test')
args = parser.parse_args()
def execute_cpp_code(integers):
result = subprocess.check_output([args.executable] + integers)
return int(result)
if args.short:
# we collect [1, 2, ..., 100] as a list of strings
result = execute_cpp_code([str(i) for i in range(1, 101)])
assert result == 5050, 'summing up to 100 failed'
else:
# we collect [1, 2, ..., 1000] as a list of strings
result = execute_cpp_code([str(i) for i in range(1, 1001)])
assert result == 500500, 'summing up to 1000 failed'
```
## 具体实施
现在,我们将逐步描述如何为项目设置测试:
1. 对于这个例子,我们需要C++11支持,可用的Python解释器,以及Bash shell:
```cmake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5 FATAL_ERROR)
project(recipe-01 LANGUAGES CXX)
set(CMAKE_CXX_STANDARD 11)
set(CMAKE_CXX_EXTENSIONS OFF)
set(CMAKE_CXX_STANDARD_REQUIRED ON)
find_package(PythonInterp REQUIRED)
find_program(BASH_EXECUTABLE NAMES bash REQUIRED)
```
2. 然后,定义库及主要可执行文件的依赖关系,以及测试可执行文件:
```cmake
# example library
add_library(sum_integers sum_integers.cpp)
# main code
add_executable(sum_up main.cpp)
target_link_libraries(sum_up sum_integers)
# testing binary
add_executable(cpp_test test.cpp)
target_link_libraries(cpp_test sum_integers)
```
3. 最后,打开测试功能并定义四个测试。最后两个测试, 调用相同的Python脚本,先没有任何命令行参数,再使用`--short`:
```cmake
enable_testing()
add_test(
NAME bash_test
COMMAND ${BASH_EXECUTABL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test.sh $<TARGET_FILE:sum_up>
)
add_test(
NAME cpp_test
COMMAND $<TARGET_FILE:cpp_test>
)
add_test(
NAME python_test_long
COMMAND ${PYTHON_EXECUTABL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test.py --executable $<TARGET_FILE:sum_up>
)
add_test(
NAME python_test_short
COMMAND ${PYTHON_EXECUTABL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test.py --short --executable $<TARGET_FILE:sum_up>
)
```
4.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配置和构建代码。先手动进行测试:
```shell
$ mkdir -p build
$ cd build
$ cmake ..
$ cmake --build .
$ ./sum_up 1 2 3 4 5
15
```
5. 然后,我们可以用`ctest`运行测试集:
```shell
$ ctest
Test project /home/user/cmake-recipes/chapter-04/recipe-01/cxx-example/build
Start 1: bash_test
1/4 Test #1: bash_test ........................ Passed 0.01 sec
Start 2: cpp_test
2/4 Test #2: cpp_test ......................... Passed 0.00 sec
Start 3: python_test_long
3/4 Test #3: python_test_long ................. Passed 0.06 sec
Start 4: python_test_short
4/4 Test #4: python_test_short ................ Passed 0.05 sec
100% tests passed, 0 tests failed out of 4
Total Test time (real) = 0.12 sec
```
6. 还应该尝试中断实现,以验证测试集是否能捕捉到更改。
## 工作原理
这里的两个关键命令:
* `enable_testing()`,测试这个目录和所有子文件夹(因为我们把它放在主`CMakeLists.txt`)。
* `add_test()`,定义了一个新的测试,并设置测试名称和运行命令。
```cmake
add_test(
NAME cpp_test
COMMAND $<TARGET_FILE:cpp_test>
)
```
上面的例子中,使用了生成器表达式:`$<TARGET_FILE:cpp_test>`。生成器表达式,是在生成**构建系统生成时**的表达式。我们将在第5章第9节中详细地描述生成器表达式。此时,我们可以声明` $<TARGET_FILE:cpp_test>`变量,将使用`cpp_test`可执行目标的完整路径进行替换。
生成器表达式在测试时非常方便,因为不必显式地将可执行程序的位置和名称,可以硬编码到测试中。以一种可移植的方式实现这一点非常麻烦,因为可执行文件和可执行后缀(例如,Windows上是`.exe`后缀)的位置在不同的操作系统、构建类型和生成器之间可能有所不同。使用生成器表达式,我们不必显式地了解位置和名称。
也可以将参数传递给要运行的`test`命令,例如:
```cmake
add_test(
NAME python_test_short
COMMAND ${PYTHON_EXECUTABL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test.py --short --executable $<TARGET_FILE:sum_up>
)
```
这个例子中,我们按顺序运行测试,并展示如何缩短总测试时间并行执行测试(第8节),执行测试用例的子集(第9节)。这里,可以自定义测试命令,可以以任何编程语言运行测试集。CTest关心的是,通过命令的返回码测试用例是否通过。CTest遵循的标准约定是,返回零意味着成功,非零返回意味着失败。可以返回零或非零的脚本,都可以做测试用例。
既然知道了如何定义和执行测试,那么了解如何诊断测试失败也很重要。为此,我们可以在代码中引入一个bug,让所有测试都失败:
```shell
Start 1: bash_test
1/4 Test #1: bash_test ........................***Failed 0.01 sec
Start 2: cpp_test
2/4 Test #2: cpp_test .........................***Failed 0.00 sec
Start 3: python_test_long
3/4 Test #3: python_test_long .................***Failed 0.06 sec
Start 4: python_test_short
4/4 Test #4: python_test_short ................***Failed 0.06 sec
0% tests passed, 4 tests failed out of 4
Total Test time (real) = 0.13 sec
The following tests FAILED:
1 - bash_test (Failed)
2 - cpp_test (Failed)
3 - python_test_long (Failed)
4 - python_test_short (Failed)
Errors while running CTest
```
如果我们想了解更多,可以查看文件`test/Temporary/lasttestsfailure.log`。这个文件包含测试命令的完整输出,并且在分析阶段,要查看的第一个地方。使用以下CLI开关,可以从CTest获得更详细的测试输出:
* `--output-on-failure`:将测试程序生成的任何内容打印到屏幕上,以免测试失败。
* `-v`:将启用测试的详细输出。
* `-vv`:启用更详细的输出。
CTest提供了一个非常方快捷的方式,可以重新运行以前失败的测试;要使用的CLI开关是`--rerun-failed`,在调试期间非常有用。
## 更多信息
考虑以下定义:
```cmake
add_test(
NAME python_test_long
COMMAND ${PYTHON_EXECUTABL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test.py --executable $<TARGET_FILE:sum_up>
)
```
前面的定义可以通过显式指定脚本运行的`WORKING_DIRECTORY`重新表达,如下:
```cmake
add_test(
NAME python_test_long
COMMAND ${PYTHON_EXECUTABLE} test.py --executable $<TARGET_FILE:sum_up>
WORKING_DIRECTORY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
```
测试名称可以包含`/`字符,按名称组织相关测试也很有用,例如:
```cmake
add_test(
NAME python/long
COMMAND ${PYTHON_EXECUTABLE} test.py --executable $<TARGET_FILE:sum_up>
WORKING_DIRECTORY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
```
有时候,我们需要为测试脚本设置环境变量。这可以通过`set_tests_properties`实现:
```cmake
set_tests_properties(python_test
PROPERTIES
ENVIRONMENT
ACCOUNT_MODULE_PATH=${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ACCOUNT_HEADER_FILE=${CMAKE_CURRENT_SOURCE_DIR}/account/account.h
ACCOUNT_LIBRARY_FILE=$<TARGET_FILE:account>
)
```
这种方法在不同的平台上并不总可行,CMake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下面的代码片段与上面给出的代码片段相同,在执行实际的Python测试脚本之前,通过`CMAKE_COMMAND`调用CMake来预先设置环境变量:
```cmake
add_test(
NAME
python_test
COMMAND
${CMAKE_COMMAND} -E env
ACCOUNT_MODULE_PATH=${CMAKE_CURRENT_SOURCE_DIR}
ACCOUNT_HEADER_FILE=${CMAKE_CURRENT_SOURCE_DIR}/account/account.h
ACCOUNT_LIBRARY_FILE=$<TARGET_FILE:account>
${PYTHON_EXECUTABLE}
${CMAKE_CURRENT_SOURCE_DIR}/account/test.py
)
```
同样,要注意使用生成器表达式` $<TARGET_FILE:account> `来传递库文件的位置。
我们已经使用`ctest`命令执行测试,CMake还将为生成器创建目标(Unix Makefile生成器为`make test`,Ninja工具为`ninja test`,或者Visual Studio为`RUN_TESTS`)。这意味着,还有另一种(几乎)可移植的方法来运行测试:
```shell
$ cmake --build . --target test
```
不幸的是,当使用Visual Studio生成器时,我们需要使用`RUN_TESTS`来代替:
```shell
$ cmake --build . --target RUN_TESTS
```
**NOTE**:*`ctest`提供了丰富的命令行参数。其中一些内容将在以后的示例中探讨。要获得完整的列表,需要使用`ctest --help`来查看。命令`cmake --help-manual ctest`会将向屏幕输出完整的ctest手册。*
- Introduction
- 前言
- 第0章 配置环境
- 0.1 获取代码
- 0.2 Docker镜像
- 0.3 安装必要的软件
- 0.4 测试环境
- 0.5 上报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第1章 从可执行文件到库
- 1.1 将单个源文件编译为可执行文件
- 1.2 切换生成器
- 1.3 构建和链接静态库和动态库
- 1.4 用条件句控制编译
- 1.5 向用户显示选项
- 1.6 指定编译器
- 1.7 切换构建类型
- 1.8 设置编译器选项
- 1.9 为语言设定标准
- 1.10 使用控制流
- 第2章 检测环境
- 2.1 检测操作系统
- 2.2 处理与平台相关的源代码
- 2.3 处理与编译器相关的源代码
- 2.4 检测处理器体系结构
- 2.5 检测处理器指令集
- 2.6 为Eigen库使能向量化
- 第3章 检测外部库和程序
- 3.1 检测Python解释器
- 3.2 检测Python库
- 3.3 检测Python模块和包
- 3.4 检测BLAS和LAPACK数学库
- 3.5 检测OpenMP的并行环境
- 3.6 检测MPI的并行环境
- 3.7 检测Eigen库
- 3.8 检测Boost库
- 3.9 检测外部库:Ⅰ. 使用pkg-config
- 3.10 检测外部库:Ⅱ. 自定义find模块
- 第4章 创建和运行测试
- 4.1 创建一个简单的单元测试
- 4.2 使用Catch2库进行单元测试
- 4.3 使用Google Test库进行单元测试
- 4.4 使用Boost Test进行单元测试
- 4.5 使用动态分析来检测内存缺陷
- 4.6 预期测试失败
- 4.7 使用超时测试运行时间过长的测试
- 4.8 并行测试
- 4.9 运行测试子集
- 4.10 使用测试固件
- 第5章 配置时和构建时的操作
- 5.1 使用平台无关的文件操作
- 5.2 配置时运行自定义命令
- 5.3 构建时运行自定义命令:Ⅰ. 使用add_custom_command
- 5.4 构建时运行自定义命令:Ⅱ. 使用add_custom_target
- 5.5 构建时为特定目标运行自定义命令
- 5.6 探究编译和链接命令
- 5.7 探究编译器标志命令
- 5.8 探究可执行命令
- 5.9 使用生成器表达式微调配置和编译
- 第6章 生成源码
- 6.1 配置时生成源码
- 6.2 使用Python在配置时生成源码
- 6.3 构建时使用Python生成源码
- 6.4 记录项目版本信息以便报告
- 6.5 从文件中记录项目版本
- 6.6 配置时记录Git Hash值
- 6.7 构建时记录Git Hash值
- 第7章 构建项目
- 7.1 使用函数和宏重用代码
- 7.2 将CMake源代码分成模块
- 7.3 编写函数来测试和设置编译器标志
- 7.4 用指定参数定义函数或宏
- 7.5 重新定义函数和宏
- 7.6 使用废弃函数、宏和变量
- 7.7 add_subdirectory的限定范围
- 7.8 使用target_sources避免全局变量
- 7.9 组织Fortran项目
- 第8章 超级构建模式
- 8.1 使用超级构建模式
- 8.2 使用超级构建管理依赖项:Ⅰ.Boost库
- 8.3 使用超级构建管理依赖项:Ⅱ.FFTW库
- 8.4 使用超级构建管理依赖项:Ⅲ.Google Test框架
- 8.5 使用超级构建支持项目
- 第9章 语言混合项目
- 9.1 使用C/C++库构建Fortran项目
- 9.2 使用Fortran库构建C/C++项目
- 9.3 使用Cython构建C++和Python项目
- 9.4 使用Boost.Python构建C++和Python项目
- 9.5 使用pybind11构建C++和Python项目
- 9.6 使用Python CFFI混合C,C++,Fortran和Python
- 第10章 编写安装程序
- 10.1 安装项目
- 10.2 生成输出头文件
- 10.3 输出目标
- 10.4 安装超级构建
- 第11章 打包项目
- 11.1 生成源代码和二进制包
- 11.2 通过PyPI发布使用CMake/pybind11构建的C++/Python项目
- 11.3 通过PyPI发布使用CMake/CFFI构建C/Fortran/Python项目
- 11.4 以Conda包的形式发布一个简单的项目
- 11.5 将Conda包作为依赖项发布给项目
- 第12章 构建文档
- 12.1 使用Doxygen构建文档
- 12.2 使用Sphinx构建文档
- 12.3 结合Doxygen和Sphinx
- 第13章 选择生成器和交叉编译
- 13.1 使用CMake构建Visual Studio 2017项目
- 13.2 交叉编译hello world示例
- 13.3 使用OpenMP并行化交叉编译Windows二进制文件
- 第14章 测试面板
- 14.1 将测试部署到CDash
- 14.2 CDash显示测试覆盖率
- 14.3 使用AddressSanifier向CDash报告内存缺陷
- 14.4 使用ThreadSaniiser向CDash报告数据争用
- 第15章 使用CMake构建已有项目
- 15.1 如何开始迁移项目
- 15.2 生成文件并编写平台检查
- 15.3 检测所需的链接和依赖关系
- 15.4 复制编译标志
- 15.5 移植测试
- 15.6 移植安装目标
- 15.7 进一步迁移的措施
- 15.8 项目转换为CMake的常见问题
- 第16章 可能感兴趣的书
- 16.1 留下评论——让其他读者知道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