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 如何开始迁移项目
我们将首先说明,在哪里可以找到我们的示例,然后对移植,进行逐步的讨论。
## 复制要移植的示例
我们将从Vim源代码库的v8.1.0290发行标记开始(https://github.com/vim/vim) ,我们的工作基于Git提交哈希值b476cb7进行。
通过克隆Vim的源代码库并检出特定版本的代码,可以复制以下步骤:
```shell
$ git clone --single-branch -b v8.1.0290 https://github.com/vim/vim.git
```
或者,我们的解决方案可以在`cmake-support`分支上找到,网址是 https://github.com/dev-cafe/vim ,并使用以下方法克隆下来:
```shell
$ git clone --single-branch -b cmake-support https://github.com/dev-cafe/vim
```
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CMake模拟` ./configure --enable-gui=no`的配置方式。
为了与后面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建议读者也可以研究以下Neovim项目(https://github.com/neovim/neovim ),这是传统Vi编辑器的一个分支,提供了一个CMake构建系统。
## 创建一个主CMakeLists.txt
首先,我们在源代码存储库的根目录中创建主`CMakeLists.txt`,在这里我们设置了最低CMake版本、项目名称和支持的语言,在本例中是C:
```cmake
cmake_minimum_required(VERSION
3.5 FATAL_ERROR)
project(vim LANGUAGES C)
```
添加任何目标或源之前,可以设置默认的构建类型。本例中,我们默认为Release配置,这将打开某些编译器优化选项:
```cmake
if(NOT CMAKE_BUILD_TYPE)
set(CMAKE_BUILD_TYPE Release CACHE STRING "Build type" FORCE)
endif()
```
我们也使用可移植的安装目录变量:
```cmake
include(GNUInstallDirs)
set(CMAKE_ARCHIVE_OUTPUT_DIRECTORY
${CMAKE_BINARY_DIR}/${CMAKE_INSTALL_LIBDIR})
set(CMAKE_LIBRARY_OUTPUT_DIRECTORY
${CMAKE_BINARY_DIR}/${CMAKE_INSTALL_LIBDIR})
set(CMAKE_RUNTIME_OUTPUT_DIRECTORY
${CMAKE_BINARY_DIR}/${CMAKE_INSTALL_BINDIR})
```
作为一个完整性检查,我们可以尝试配置和构建项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目标,所以构建步骤的输出是空的:
```shell
$ mkdir -p build
$ cd build
$ cmake ..
$ cmake --build .
```
我们一会儿就要开始添加目标了。
## 如何让常规和CMake配置共存
CMake的一个特性是在源代码之外构建,构建目录可以是任何目录,而不必是项目目录的子目录。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一个项目移植到CMake,而不影响以前/现在的配置和构建机制。对于一个重要项目的迁移,CMake文件可以与其他构建框架共存,从而允许一个渐进的迁移,包括选项、特性和可移植性,并允许开发社区人员适应新的框架。为了允许传统配置和CMake配置共存一段时间,一个典型的策略是收集`CMakeLists.txt`文件中的所有CMake代码,以及CMake子目录下的所有辅助CMake源文件的示例中,我们不会引入CMake子目录,而是保持辅助文件要求他们接近目标和来源,但会顾及使用的传统Autotools构建修改的所有文件,但有一个例外:我们将一些修改自动生成文件构建目录下,而不是在源代码树中。
```shell
$ ./configure --enable-gui=no
... lot of output ...
$ make > build.log
```
我们的示例中(这里没有显示build.log的内容),我们能够验证编译了哪些源文件以及使用了哪些编译标志(`-I. -Iproto -DHAVE_CONFIG_H -g -O2 -U_FORTIFY_SOURCE -D_FORTIFY_SOURCE=1`)。日志文件中,我们可以做如下推断:
* 所有对象文件都链接到二进制文件中
* 不生成库
* 可执行目标与下列库进行连接:`-lSM -lICE -lXpm -lXt -lX11 -lXdmcp -lSM -lICE -lm -ltinfo -lelf -lnsl -lacl -lattr -lgpm -ldl`
通过在使用`message`对工程进行调试时,选择添加选项、目标、源和依赖项,我们将逐步实现一个可工作的构建。
## 获取传统构建的记录
向配置添加任何目标之前,通常有必要看看传统构建的行为,并将配置和构建步骤的输出保存到日志文件中。对于我们的Vim示例,可以使用以下方法实现:
```shell
$ ./configure --enable-gui=no
... lot of output ...
$ make > build.log
```
示例中(这里没有显示build.log的完整内容),我们能够验证编译了哪些源文件以及使用了哪些编译标志(`-I.-Iproto -DHAVE_CONFIG_H -g -O2 -U_FORTIFY_SOURCE -D_FORTIFY_SOURCE=1`)。从日志文件中,推断如下:
* 所有对象文件都链接到一个二进制文件中
* 没有生成库
* 可执行目标链接到以下库:`-lSM -lXpm -lXt -lX11 -lXdmcp -lSM -lSM - linfo -lelf -lnsl -lacl -lattr -lgpm -ldl`
## 调试迁移项目
当目标和命令逐渐移动到CMake端时,使用`message`命令打印变量的值就非常有用了:
```cmake
message(STATUS "for debugging printing the value of ${some_variable}")
```
在使用消息进行调试时,添加选项、目标、源和依赖项,我们将逐步实现一个可工作的构建。
## 实现选项
找出传统配置为用户提供的选项(例如,通过` ./configure --help`)。Vim项目提供了一个非常长的选项和标志列表,为了使本章的讨论保持简单,我们只在CMake端实现四个选项:
```shell
--disable-netbeans Disable NetBeans integration support.
--disable-channel Disable process communication support.
--enable-terminal Enable terminal emulation support.
--with-features=TYPE tiny, small, normal, big or huge (default: huge)
```
我们还将忽略任何GUI支持和模拟`--enable-gui=no`,因为它将使示例复杂化。
我们将在CMakeLists.txt中添加以下选项(有默认值):
```cmake
option(ENABLE_NETBEANS "Enable netbeans" ON)
option(ENABLE_CHANNEL "Enable channel" ON)
option(ENABLE_TERMINAL "Enable terminal" ON)
```
我们可以用`cmake -D FEATURES=value`定义的变量`FEATURES`来模拟`--with-features `标志。如果不进行设置,它默认值为"huge":
```cmake
if(NOT FEATURES)
set(FEATURES "huge" CACHE STRING
"FEATURES chosen by the user at CMake configure time")
endif()
```
我们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值`FEATURES`:
```cmake
list(APPEND _available_features "tiny" "small" "normal" "big" "huge")
if(NOT FEATURES IN_LIST _available_features)
message(FATAL_ERROR "Unknown features: \"${FEATURES}\". Allowed values are: ${_available_features}.")
endif()
set_property(CACHE FEATURES PROPERTY STRINGS ${_available_features})
```
最后一行`set_property(CACHE FEATURES PROPERTY STRINGS ${_available_features})`,当使用`cmake-gui`配置项目,则有有不错的效果,用户可根据选择字段清单,选择已经定义了的`FEATURES`(参见https://blog.kitware.com/constraining-values-with-comboboxes-in-cmake-cmake-gui/ )。
选项可以放在主`CMakeLists.txt`中,也可以在查询`ENABLE_NETBEANS`、`ENABLE_CHANNEL`、`ENABLE_TERMINAL`和`FEATURES`的定义附近。前一种策略的优点是,选项列在一个地方,不需要遍历`CMakeLists.txt`文件来查找选项的定义。因为我们还没有定义任何目标,所以可以先将选项保存在一个文件中,但是稍后会将选项移到离目标更近的地方,通过本地化作用域,得到可重用的CMake构建块。
## 从可执行的目标开始,进行本地化
让我们添加一些源码。在Vim示例中,源文件位于`src`下,为了保持主`CMakeLists.txt`的可读性和可维持性,我们将创建一个新文件`src/CMakeLists.txt`,并将其添加到主`CMakeLists.txt`中,从而可以在自己的目录范围内处理该文件:
```cmake
add_subdirectory(src)
```
在`src/CMakeLists.txt`中,可以定义可执行目标,并列出从`build.log`中获取所有源码:
```cmake
add_executable(vim
arabic.c beval.c buffer.c blowfish.c crypt.c crypt_zip.c dict.c diff.c digraph.c edit.c eval.c evalfunc.c ex_cmds.c ex_cmds2.c ex_docmd.c ex_eval.c ex_getln.c farsi.c fileio.c fold.c getchar.c hardcopy.c hashtab.c if_cscope.c if_xcmdsrv.c list.c mark.c memline.c menu.c misc1.c misc2.c move.c mbyte.c normal.c ops.c option.c os_unix.c auto/pathdef.c popupmnu.c pty.c quickfix.c regexp.c screen.c search.c sha256.c spell.c spellfile.c syntax.c tag.c term.c terminal.c ui.c undo.c userfunc.c window.c libvterm/src/encoding.c libvterm/src/keyboard.c libvterm/src/mouse.c libvterm/src/parser.c libvterm/src/pen.c libvterm/src/screen.c libvterm/src/state.c libvterm/src/unicode.c libvterm/src/vterm.c netbeans.c channel.c charset.c json.c main.c memfile.c message.c version.c
)
```
这是一个开始。这种情况下,代码甚至不会配置,因为源列表包含生成的文件。讨论生成文件和链接依赖项之前,我们把这一长列表拆分一下,以限制目标依赖项的范围,并使项目更易于管理。如果我们将它们分组到目标,这将使CMake更容易地找到源文件依赖项,并避免很长的链接行。
对于Vim示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来自`src/Makefile`和`src/configure.ac`的源码文件进行分组。这些文件中,大多数源文件都是必需的。有些源文件是可选的(`netbeans.c`应该只在`ENABLE_NETBEANS`打开时构建,而`channel.c`应该只在`ENABLE_CHANNEL`打开时构建)。此外,我们可以将所有源代码分组到`src/libvterm/`下,并使用`ENABLE_TERMINAL`可选地编译它们。
这样,我们将CMake结构重组,构成如下的树结构:
```shell
.
├── CMakeLists.txt
└── src
├── CMakeLists.txt
└── libvterm
└── CMakeLists.txt
```
顶层文件使用`add_subdirectory(src)`添加`src/CMakeLists.txt`。`src/CMakeLists.txt`文件包含三个目标(一个可执行文件和两个库),每个目标都带有编译定义和包含目录。首先定义可执行文件:
```cmake
add_executable(vim
main.c
)
target_compile_definitions(vim
PRIVATE
"HAVE_CONFIG_H"
)
```
然后,定义一些需要源码文件的目标:
```cmake
add_library(basic_sources "")
target_sources(basic_sources
PRIVATE
arabic.c beval.c blowfish.c buffer.c charset.c
crypt.c crypt_zip.c dict.c diff.c digraph.c
edit.c eval.c evalfunc.c ex_cmds.c ex_cmds2.c
ex_docmd.c ex_eval.c ex_getln.c farsi.c fileio.c
fold.c getchar.c hardcopy.c hashtab.c if_cscope.c
if_xcmdsrv.c json.c list.c main.c mark.c
memfile.c memline.c menu.c message.c misc1.c
misc2.c move.c mbyte.c normal.c ops.c
option.c os_unix.c auto/pathdef.c popupmnu.c pty.c
quickfix.c regexp.c screen.c search.c sha256.c
spell.c spellfile.c syntax.c tag.c term.c
terminal.c ui.c undo.c userfunc.c version.c
window.c
)
target_include_directories(basic_sources
PRIVATE
${CMAKE_CURRENT_LIST_DIR}/proto
${CMAKE_CURRENT_LIST_DIR}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
)
target_compile_definitions(basic_sources
PRIVATE
"HAVE_CONFIG_H"
)
target_link_libraries(vim
PUBLIC
basic_sources
)
```
然后,定义一些可选源码文件的目标:
```cmake
add_library(extra_sources "")
if(ENABLE_NETBEANS)
target_sources(extra_sources
PRIVATE
netbeans.c
)
endif()
if(ENABLE_CHANNEL)
target_sources(extra_sources
PRIVATE
channel.c
)
endif()
target_include_directories(extra_sources
PUBLIC
${CMAKE_CURRENT_LIST_DIR}/proto
${CMAKE_CURRENT_BINARY_DIR}
)
target_compile_definitions(extra_sources
PRIVATE
"HAVE_CONFIG_H"
)
target_link_libraries(vim
PUBLIC
extra_sources
)
```
使用以下代码,对连接`src/libvterm/`子目录进行选择:
```cmake
if(ENABLE_TERMINAL)
add_subdirectory(libvterm)
target_link_libraries(vim
PUBLIC
libvterm
)
endif()
```
对应的`src/libvterm/CMakeLists.txt`包含以下内容:
```cmake
add_library(libvterm "")
target_sources(libvterm
PRIVATE
src/encoding.c
src/keyboard.c
src/mouse.c
src/parser.c
src/pen.c
src/screen.c
src/state.c
src/unicode.c
src/vterm.c
)
target_include_directories(libvterm
PUBLIC
${CMAKE_CURRENT_LIST_DIR}/include
)
target_compile_definitions(libvterm
PRIVATE
"HAVE_CONFIG_H"
"INLINE="
"VSNPRINTF=vim_vsnprintf"
"IS_COMBINING_FUNCTION=utf_iscomposing_uint"
"WCWIDTH_FUNCTION=utf_uint2cells"
)
```
我们已经从`build.log`中获取了编译信息。树结构的优点是,目标的定义靠近源的位置。如果我们决定重构代码并重命名或移动目录,描述目标的CMake文件就会随着源文件一起移动。
我们的示例代码还没有配置(除非在成功的Autotools构建之后尝试配置),现在来试试:
```shell
$ mkdir -p build
$ cd build
$ cmake ..
-- The C compiler identification is GNU 8.2.0
-- Check for working C compiler: /usr/bin/cc
-- Check for working C compiler: /usr/bin/cc -- works
-- Detecting C compiler ABI info
-- Detecting C compiler ABI info - done
-- Detecting C compile features
-- Detecting C compile features - done
-- Configuring done
CMake Error at src/CMakeLists.txt:12 (add_library):
Cannot find source file:
auto/pathdef.c
Tried extensions .c .C .c++ .cc .cpp .cxx .cu .m .M .mm .h .hh .h++ .hm
.hpp .hxx .in .txx
```
这里需要生成`auto/pathdef.c`(和其他文件),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考虑这些文件。
- Introduction
- 前言
- 第0章 配置环境
- 0.1 获取代码
- 0.2 Docker镜像
- 0.3 安装必要的软件
- 0.4 测试环境
- 0.5 上报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第1章 从可执行文件到库
- 1.1 将单个源文件编译为可执行文件
- 1.2 切换生成器
- 1.3 构建和链接静态库和动态库
- 1.4 用条件句控制编译
- 1.5 向用户显示选项
- 1.6 指定编译器
- 1.7 切换构建类型
- 1.8 设置编译器选项
- 1.9 为语言设定标准
- 1.10 使用控制流
- 第2章 检测环境
- 2.1 检测操作系统
- 2.2 处理与平台相关的源代码
- 2.3 处理与编译器相关的源代码
- 2.4 检测处理器体系结构
- 2.5 检测处理器指令集
- 2.6 为Eigen库使能向量化
- 第3章 检测外部库和程序
- 3.1 检测Python解释器
- 3.2 检测Python库
- 3.3 检测Python模块和包
- 3.4 检测BLAS和LAPACK数学库
- 3.5 检测OpenMP的并行环境
- 3.6 检测MPI的并行环境
- 3.7 检测Eigen库
- 3.8 检测Boost库
- 3.9 检测外部库:Ⅰ. 使用pkg-config
- 3.10 检测外部库:Ⅱ. 自定义find模块
- 第4章 创建和运行测试
- 4.1 创建一个简单的单元测试
- 4.2 使用Catch2库进行单元测试
- 4.3 使用Google Test库进行单元测试
- 4.4 使用Boost Test进行单元测试
- 4.5 使用动态分析来检测内存缺陷
- 4.6 预期测试失败
- 4.7 使用超时测试运行时间过长的测试
- 4.8 并行测试
- 4.9 运行测试子集
- 4.10 使用测试固件
- 第5章 配置时和构建时的操作
- 5.1 使用平台无关的文件操作
- 5.2 配置时运行自定义命令
- 5.3 构建时运行自定义命令:Ⅰ. 使用add_custom_command
- 5.4 构建时运行自定义命令:Ⅱ. 使用add_custom_target
- 5.5 构建时为特定目标运行自定义命令
- 5.6 探究编译和链接命令
- 5.7 探究编译器标志命令
- 5.8 探究可执行命令
- 5.9 使用生成器表达式微调配置和编译
- 第6章 生成源码
- 6.1 配置时生成源码
- 6.2 使用Python在配置时生成源码
- 6.3 构建时使用Python生成源码
- 6.4 记录项目版本信息以便报告
- 6.5 从文件中记录项目版本
- 6.6 配置时记录Git Hash值
- 6.7 构建时记录Git Hash值
- 第7章 构建项目
- 7.1 使用函数和宏重用代码
- 7.2 将CMake源代码分成模块
- 7.3 编写函数来测试和设置编译器标志
- 7.4 用指定参数定义函数或宏
- 7.5 重新定义函数和宏
- 7.6 使用废弃函数、宏和变量
- 7.7 add_subdirectory的限定范围
- 7.8 使用target_sources避免全局变量
- 7.9 组织Fortran项目
- 第8章 超级构建模式
- 8.1 使用超级构建模式
- 8.2 使用超级构建管理依赖项:Ⅰ.Boost库
- 8.3 使用超级构建管理依赖项:Ⅱ.FFTW库
- 8.4 使用超级构建管理依赖项:Ⅲ.Google Test框架
- 8.5 使用超级构建支持项目
- 第9章 语言混合项目
- 9.1 使用C/C++库构建Fortran项目
- 9.2 使用Fortran库构建C/C++项目
- 9.3 使用Cython构建C++和Python项目
- 9.4 使用Boost.Python构建C++和Python项目
- 9.5 使用pybind11构建C++和Python项目
- 9.6 使用Python CFFI混合C,C++,Fortran和Python
- 第10章 编写安装程序
- 10.1 安装项目
- 10.2 生成输出头文件
- 10.3 输出目标
- 10.4 安装超级构建
- 第11章 打包项目
- 11.1 生成源代码和二进制包
- 11.2 通过PyPI发布使用CMake/pybind11构建的C++/Python项目
- 11.3 通过PyPI发布使用CMake/CFFI构建C/Fortran/Python项目
- 11.4 以Conda包的形式发布一个简单的项目
- 11.5 将Conda包作为依赖项发布给项目
- 第12章 构建文档
- 12.1 使用Doxygen构建文档
- 12.2 使用Sphinx构建文档
- 12.3 结合Doxygen和Sphinx
- 第13章 选择生成器和交叉编译
- 13.1 使用CMake构建Visual Studio 2017项目
- 13.2 交叉编译hello world示例
- 13.3 使用OpenMP并行化交叉编译Windows二进制文件
- 第14章 测试面板
- 14.1 将测试部署到CDash
- 14.2 CDash显示测试覆盖率
- 14.3 使用AddressSanifier向CDash报告内存缺陷
- 14.4 使用ThreadSaniiser向CDash报告数据争用
- 第15章 使用CMake构建已有项目
- 15.1 如何开始迁移项目
- 15.2 生成文件并编写平台检查
- 15.3 检测所需的链接和依赖关系
- 15.4 复制编译标志
- 15.5 移植测试
- 15.6 移植安装目标
- 15.7 进一步迁移的措施
- 15.8 项目转换为CMake的常见问题
- 第16章 可能感兴趣的书
- 16.1 留下评论——让其他读者知道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