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 1\. 前言 最近在学习 Java NIO 方面的知识,为了加深理解。特地去看了 Unix/Linux I/O 方面的知识,并写了一些代码进行验证。在本文接下来的一章中,我将通过举例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五种 I/O 模型。如果大家是第一次了解 I/O 模型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看文章的同时,我更建议大家动手去实现这些 I/O 模型,感觉会不一样。好了,下面咱们一起进入正题吧。 ## 2\. I/O 模型 本章将向大家介绍五种 I/O 模型,包括阻塞 I/O、非阻塞 I/O、I/O 复用、信号驱动式 I/O 、异步 I/O 等。本文的内容参考了《UNIX网络编程》,文中所用部分图片也是来自于本书。关于《UNIX网络编程》这本书,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很多写网络编程方面的文章一般都会参考该书,本文也不例外。如果大家想进深入学习网络编程,建议去读读这本书。 ###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2/08/IO%E6%A8%A1%E5%9E%8B%E7%AE%80%E8%BF%B0/#21-阻塞-io-模型)2.1 阻塞 I/O 模型 阻塞 I/O 是最简单的 I/O 模型,一般表现为进程或线程等待某个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则一直等下去。条件满足,则进行下一步操作。相关示意图如下: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090652103.jpg)](http://www.coolblog.xyz/) 上图中,应用进程通过系统调用 recvfrom 接收数据,但由于内核还未准备好数据报,应用进程就阻塞住了。直到内核准备好数据报,recvfrom 完成数据报复制工作,应用进程才能结束阻塞状态。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应用进程和内核的关系。内核即操作系统内核,用于控制计算机硬件。同时将用户态的程序和底层硬件隔离开,以保障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转(如果用户态的程序可以控制底层硬件,那么一些病毒就会针对硬件进行破坏,比如 CIH 病毒)。应用进程即用户态进程,运行于操作系统之上,通过系统调用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上图中,内核指的是 TCP/IP 等协议及相关驱动程序。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并不是直接送达给应用程序,而是要先经过内核。内核将请求数据缓存在内核空间,应用进程通过 recvfrom 调用,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自己的进程空间内。大致示意图如下: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125151397.jpg)](http://www.coolblog.xyz/) 阻塞 I/O 理解起来并不难,不过这里还是举个例子类比一下。假设大家日常工作流程设这样的(其实就是我日常工作的流程😁),我们写好代码后,本地测试无误,通过邮件的方式,告知运维同学发布服务。运维同学通过发布脚本打包代码,重启服务(心疼我司的人肉运维)。一般项目比较大时,重启一次比较耗时。而运维同学又有点死脑筋,非要等这个服务重启好,再去做其他事。结果一天等待的时间比真正工作的时间还要长,然后就被开了。运维同学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阻塞式 I/O 效率不太好。 ###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2/08/IO%E6%A8%A1%E5%9E%8B%E7%AE%80%E8%BF%B0/#22-非阻塞-io-模型)2.2 非阻塞 I/O 模型 与阻塞 I/O 模型相反,在非阻塞 I/O 模型下。应用进程与内核交互,目的未达到时,不再一味的等着,而是直接返回。然后通过轮询的方式,不停的去问内核数据准备好没。示意图如下: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140157823.jpg)](http://www.coolblog.xyz/) 上图中,应用进程通过 recvfrom 系统调用不停的去和内核交互,直到内核准备好数据报。从上面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应用进程进入轮询状态时等同于阻塞,所以非阻塞的 I/O 似乎并没有提高进程工作效率。 再用上面的例子进行类比。公司辞退了上一个怠工的运维同学后,又招了一个运维同学。这个运维同学每次重启服务,隔一分钟去看一下,然后进入发呆状态。虽然真正的工作时间增加了,但是没用啊,等待的时间还是太长了。被公司发现后,又被辞了。 ###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2/08/IO%E6%A8%A1%E5%9E%8B%E7%AE%80%E8%BF%B0/#23-io-复用模型)2.3 I/O 复用模型 Unix/Linux 环境下的 I/O 复用模型包含三组系统调用,分别是 select、poll 和 epoll(FreeBSD 中则为 kqueue)。select 出现的时间最早,在 BSD 4.2中被引入。poll 则是在 AT&T System V UNIX 版本中被引入(详情请参考 UNIX man-page)。epoll 出现在 Linux kernel 2.5.44 版本中,与之对应的 kqueue 调用则出现在 FreeBSD 4.1,早于 epoll。select 和 poll 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的 I/O 模型了,满足了当时的需求。不过随着因特网用户的增长,C10K 问题出现。select 和 poll 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研发更加高效的 I/O 模型迫在眉睫。到了 2000 年,FreeBSD 率先发布了 select、poll 的改进版 kqueue。Linux 平台则在 2002 年 2.5.44 中发布了 epoll。好了,关于三者的一些历史就说到这里。本节接下来将以 select 函数为例,简述该函数的使用过程。 select 有三个文件描述符集(readfds),分别是可读文件描述符集(writefds)、可写文件描述符集和异常文件描述符集(exceptfds)。应用程序可将某个 socket (文件描述符)设置到感兴趣的文件描述符集中,并调用 select 等待所感兴趣的事件发生。比如某个 socket 处于可读状态了,此时应用进程就可调用 recvfrom 函数把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进程空间内,无需再等待内核准备数据了。示意图如下: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556060991.jpg)](http://www.coolblog.xyz/) 一般情况下,应用进程会将多个 socket 设置到感兴趣的文件描述符集中,并调用 select 等待所关注的事件(比如可读、可写)处于就绪状态。当某些 socket 处于就绪状态后,select 返回处于就绪状态的 sockct 数量。注意这里返回的是 socket 的数量,并不是具体的 socket。应用程序需要自己去确定哪些 socket 处于就绪状态了,确定之后即可进行后续操作。 I/O 复用本身不是很好理解,所以这里还是举例说明吧。话说公司的运维部连续辞退两个运维同学后,运维部的 leader 觉得需要亲自监督一下大家工作。于是 leader 在周会上和大家说,从下周开始,所有的发布邮件都由他接收,并由他转发给相关运维同学,同时也由他重启服务。各位运维同学需要告诉 leader 各自所负责监控的项目,服务重启好后,leader 会通过内部沟通工具通知相关运维同学。至于服务重启的结果(成功或失败),leader 不关心,需要运维同学自己去看。运维同学看好后,需要把结果回复给开发同学。 上面的流程可能有点啰嗦,所以还是看图吧。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681282120.jpg)](http://www.coolblog.xyz/) 把上面的流程进行分步,如下: 1. 开发同学将发布邮件发送给运维 leader,并指明这个邮件应该转发给谁 2. 运维告诉 leader,如果有发给我的邮件,请发送给我 3. leader 把邮件转发给相关的运维同学,并着手重启服务 4. 运维同学看完邮件,告诉 leader 某某服务重启好后,请告诉我 5. 服务重启好,leader 通知运维同学xx服务启动好了 6. 运维同学查看服务启动情况,并返回信息给开发同学 这种方式为什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呢?原因在于运维同学一股脑把他所负责的几十个项目都告诉了 leader,由 leader 重启服务,并通知运维同学。运维同学这个时候等待 leader 的通知,只要其中一个或几个服务重启好了,运维同学就回接到通知,然后就可去干活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非要等某个服务重启好再进行后面的工作。 说一下上面例子的角色扮演。开发同学是客户端,leader 是内核。开发同学发的邮件相当于网络请求,leader 接收邮件,并重启服务,相当于内核准备数据。运维同学是服务端应用进程,告诉 leader 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在最后将事情的处理结果返回给开发同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上面的例子,I/O 复用本身可能就不太好理解,所以看不懂也不要气馁。另外,上面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情况,现实中并不会是这样干,不然 leader 要累死了。如果大家觉得上面的例子不太好,我建议大家去看看权威资料《UNIX网络编程》。同时,如果能用 select 写个简单的 tcp 服务器,有助于加深对 I/O 复用的理解。如果不会写,也可以参考我写的代码[select\_server.c](https://github.com/coolblog-xyz/toyhttpd/blob/master/select_server.c)。 ###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2/08/IO%E6%A8%A1%E5%9E%8B%E7%AE%80%E8%BF%B0/#24-信号驱动式-io-模型)2.4 信号驱动式 I/O 模型 信号驱动式 I/O 模型是指,应用进程告诉内核,如果某个 socket 的某个事件发生时,请向我发一个信号。在收到信号后,信号对应的处理函数会进行后续处理。示意图如下: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719994697.jpg)](http://www.coolblog.xyz/) 再用之前的例子进行说明。某个运维同学比较聪明,他写了一个监控系统。重启服务的过程由监控系统来做,做好后,监控系统会给他发个通知。在此之前,运维同学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不用一直发呆等着了。运维同学收到通知后,首先去检查服务重启情况,接着再给开发同学回复邮件就行了。 相比之前的工作方式,是不是感觉这种方式更合理。从流程上来说,这种方式确实更合理。进程在信号到来之前,可以去做其他事情,而不用忙等。但现实中,这种 I/O 模型用的并不多。 ###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2/08/IO%E6%A8%A1%E5%9E%8B%E7%AE%80%E8%BF%B0/#25-异步-io-模型)2.5 异步 I/O 模型 异步 I/O 是指应用进程把文件描述符传给内核后,啥都不管了,完全由内核去操作这个文件描述符。内核完成相关操作后,会发信号告诉应用进程,某某 I/O 操作我完成了,你现在可以进行后续操作了。示意图如下: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089800822.jpg)](http://www.coolblog.xyz/) 上图通过 aio\_read 把文件描述符、数据缓存空间,以及信号告诉内核,当文件描述符处于可读状态时,内核会亲自将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应用进程指定的缓存空间呢。拷贝完在告诉进程 I/O 操作结束,你可以直接使用数据了。 接着上一节的例子进行类比,运维小哥升级了他的监控系统。此时,监控系统不光可以监控服务重启状态,还能把重启结果整理好,发送给开发小哥。而运维小哥要做的事情就更简单了,收收邮件,点点监控系统上的发布按钮。然后就可以悠哉悠哉的继续睡觉了,一天一天的就这么过去了。 ### [](http://www.tianxiaobo.com/2018/02/08/IO%E6%A8%A1%E5%9E%8B%E7%AE%80%E8%BF%B0/#26-总结)2.6 总结 上面介绍了5种 I/O 模型,也通过举例的形式对每种模型进行了补充说明,不知道大家看懂没。抛开上面的 I/O 模型不谈,如果某种 I/O 模型能让进程的工作的时间大于等待的时间,那么这种模型就是高效的模型。在服务端请求量变大时,通过 I/O 复用模型可以让进程进入繁忙的工作状态中,减少忙等,进而提高了效率。 I/O 复用模型结果数次改进,目前性能已经很好了,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像 Nginx,lighttd 等服务器软件都选用该模型。好了,关于 I/O 模型就说到这里。 最后附一张几种 I/O 模型的对比图: [![](https://blog-pictures.oss-cn-shanghai.aliyuncs.com/15180794109268.jpg)](http://www.coolblog.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