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部署JDK**
Froyo的编译依赖JDK1.5,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下载JDK1.5。下载网址是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index-jdk5-jsp-142662.html。下载得到的文件为jdk-1_5_0_22-linux-i586.bin。把它放到一个目录中,比如我本人,就将它放在了/develop中,然后在这个目录中执行:
`./jdk-1_5_0_22-linux-i586.bin #执行这个文件`
这个命令其实就是解压,解压后的结果在/develop/jdk1.5.0_22目录中。现有了JDK,再按照下面的步骤部署它即可:
- 在~/.bashrc文件的末尾添加以下几句话:
exportJAVA_HOME=/develop/jdk1.5.0_22 #设置为刚才解压的目录
exportJRE_HOME=JAVA_HOME/jre
exportCLASSPATH=$JAVA_HOME/lib:$JRE_HOME/lib:$CLASSPATH
exportPATH=$JAVA_HOME/bin:$JRE_HOME/bin:$PATH
- 重新登录系统,这样,JDK资源就能被正确找到了。
**2. 编译源码**
Android的编译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主要利用的就是mk文件。网上有太多关于它的解说了,这里不再赘述,只简单介绍其编译工序:
进入源码目录(以我的开发环境为例),也就是 cd /develop/download_froyo
- 执行 . build/envsetup.sh,这个脚本用来设置Android的编译环境。
- 执行choosecombo命令,这个命令用来选择编译目标(如目标硬件平台、eng还是user等)。一般而言,手机厂商会设置自己特有的编译选项。
执行完上面几个步骤后,就可以编译系统了。Android平台提供了三个命令用于编译,它们分别是make、mmm和mm,这三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及其优劣如下:
- make:不带任何参数,它用于编译整个系统,时间较长,我本人不推荐这种做法,除非读者想编译整个系统。
- make MediaProvider :下面几个例子都以编译MediaProvider为例。这种方式对应于单个模块编译。它的优点是,会把该模块依赖的其他模块也一起编译。例如 make libmedia,就会把libmedia依赖的库全编译好。其缺点也很明显,它需要搜索整个源码来定义MediaProvider模块所使用的Android.mk文件,并且还要判断该模块所依赖的其他模块是否有修改。整体编译时间较长。
- mmm packages/providers/MediaProvider :该命令将编译指定目录下的目标模块,而不编译它所依赖的模块。所以如果读者是初次编译,采用这种方式编译一个模块往往会报错。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它依赖的模块没有被编译。
- mm :这种方式需要先cdpackages/providers/MediaProvider目录,然后mm。该命令会编译当前目录下的模块。它和mmm一样,只编译目标模块。mm和mmm命令编译的速度都很快。
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我本人有如下建议:
- 如果只知道目标模块名,则应使用make 模块名的方式来编译目标模块。例如编译libmedia,则直接使用make libmedia即可。另外,初次编译时也要采用这种方法。
- 如果不知道目标模块名,而知道目标模块所处的目录,则可使用mmm或mm命令来编译。当然,初次编译还必须使用make命令。而以后的编译就可使用mmm或mm了,这样会节约不少时间。
>[info] **注意**
> 一般的编译方式都使用增量编译,即只编译发生变化的目标文件。但有时则需重新编译所有目标文件,那么就可使用make命令的-B选项。例如 make –B 模块名,或者mm –B、mmm –B 。mm和mmm内部,也是调用make命令的,而make的-B选项将强制编译所有目标文件。
Android的编译工序比较简单,难点主要在Android.mk文件的编写。读者可上网搜索与此相关的学习资料。
**3. 本书各模块的编译目标**
本书各模块的编译目标如表1-1所示,这里仅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模块:
:-: 表1-1 本书各模块编译目标
| 目标模块 | make命令 | mmm命令 |
| --- | --- | --- |
| init | make init | mmm system/core/init |
|zygote | make app_process | mmm frameworks/base/cmds/app_process |
| system_server |make services | mmm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 |
| RefBase等 | make libutils | mmm frameworks/base/libs/utils |
| Looper等 | make framework | mmm frameworks/base |
| AudioTrack | make libmedia |mmm frameworks/base/media/libmedia |
| AudioFlinger | make libaudioflinger | mmm frameworks/base/libs/audioflinger |
| AudioPolicyService| make libaudiopolicy | mmm hardware/msm7k/libaudio-qsd8k (示例) |
| SurfaceFlinger | make libsurfaceflinger | mmm frameworks/base/libs/surfaceflinger |
| Vold | make vold | mmm system/vold/ |
| Rild| make rild | mmm hardware/ril/rild/ |
| MediaProvider | make MediaProvider | mmm packages/providers/MediaProvider |
| Phone| make Phone | mmm packages/apps/Phone/ |
假设make framework,那么编译完的结果则如图1-5所示:
:-: ![ make framework的结果](https://box.kancloud.cn/4e480348ac50672ed9a7e16cf8fd2926_865x88.png =865x88)
图1-5 make framework的结果
从上图可看出,make命令编译了framework-res.apk以及framework.jar两个模块。它们编译的结果在out/target/product/generic/system/framework下。读者利用adb 命令把这两个文件push到手机的system/framework目录,即可替换旧的文件。如想测试这个新模块,则需要先杀掉所有使用该模块的进程,进程重启后会重新加载模块,这时就能使用新的文件了。例如,想测试刚修改的libaudioflinger模块,adb push上去后,先杀掉mediaserver进程,因为libaudioflinger库目前只有该进程使用。当mediaserver重启后,就会加载新push上来的libaudioflinger库了。
* * * * *
**注意**:系统服务被杀掉后一般都会自动重启(由init控制,在第三章中可见到)。
* * * * *
- 前言
- 第1章 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 1.1 系统架构
- 1.1.1 Android系统架构
- 1.1.2 本书的架构
- 1.2 搭建开发环境
- 1.2.1 下载源码
- 1.2.2 编译源码
- 1.3 工具介绍
- 1.3.1 Source Insight介绍
- 1.3.2 Busybox的使用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深入理解JNI
- 2.1 JNI概述
- 2.2 学习JNI的实例:MediaScanner
- 2.3 Java层的MediaScanner分析
- 2.3.1 加载JNI库
- 2.3.2 Java的native函数和总结
- 2.4 JNI层MediaScanner的分析
- 2.4.1 注册JNI函数
- 2.4.2 数据类型转换
- 2.4.3 JNIEnv介绍
- 2.4.4 通过JNIEnv操作jobject
- 2.4.5 jstring介绍
- 2.4.6 JNI类型签名介绍
- 2.4.7 垃圾回收
- 2.4.8 JNI中的异常处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深入理解init
- 3.1 概述
- 3.2 init分析
- 3.2.1 解析配置文件
- 3.2.2 解析service
- 3.2.3 init控制service
- 3.2.4 属性服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入理解zygote
- 4.1 概述
- 4.2 zygote分析
- 4.2.1 AppRuntime分析
- 4.2.2 Welcome to Java World
- 4.2.3 关于zygote的总结
- 4.3 SystemServer分析
- 4.3.1 SystemServer的诞生
- 4.3.2 SystemServer的重要使命
- 4.3.3 关于 SystemServer的总结
- 4.4 zygote的分裂
- 4.4.1 ActivityManagerService发送请求
- 4.4.2 有求必应之响应请求
- 4.4.3 关于zygote分裂的总结
- 4.5 拓展思考
- 4.5.1 虚拟机heapsize的限制
- 4.5.2 开机速度优化
- 4.5.3 Watchdog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入理解常见类
- 5.1 概述
- 5.2 以“三板斧”揭秘RefBase、sp和wp
- 5.2.1 第一板斧--初识影子对象
- 5.2.2 第二板斧--由弱生强
- 5.2.3 第三板斧--破解生死魔咒
- 5.2.4 轻量级的引用计数控制类LightRefBase
- 5.2.5 题外话-三板斧的来历
- 5.3 Thread类及常用同步类分析
- 5.3.1 一个变量引发的思考
- 5.3.2 常用同步类
- 5.4 Looper和Handler类分析
- 5.4.1 Looper类分析
- 5.4.2 Handler分析
- 5.4.3 Looper和Handler的同步关系
- 5.4.4 HandlerThread介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深入理解Binder
- 6.1 概述
- 6.2 庖丁解MediaServer
- 6.2.1 MediaServer的入口函数
- 6.2.2 独一无二的ProcessState
- 6.2.3 时空穿越魔术-defaultServiceManager
- 6.2.4 注册MediaPlayerService
- 6.2.5 秋风扫落叶-StartThread Pool和join Thread Pool分析
- 6.2.6 你彻底明白了吗
- 6.3 服务总管ServiceManager
- 6.3.1 ServiceManager的原理
- 6.3.2 服务的注册
- 6.3.3 ServiceManager存在的意义
- 6.4 MediaPlayerService和它的Client
- 6.4.1 查询ServiceManager
- 6.4.2 子承父业
- 6.5 拓展思考
- 6.5.1 Binder和线程的关系
- 6.5.2 有人情味的讣告
- 6.5.3 匿名Service
- 6.6 学以致用
- 6.6.1 纯Native的Service
- 6.6.2 扶得起的“阿斗”(aidl)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深入理解Audio系统
- 7.1 概述
- 7.2 AudioTrack的破解
- 7.2.1 用例介绍
- 7.2.2 AudioTrack(Java空间)分析
- 7.2.3 AudioTrack(Native空间)分析
- 7.2.4 关于AudioTrack的总结
- 7.3 AudioFlinger的破解
- 7.3.1 AudioFlinger的诞生
- 7.3.2 通过流程分析AudioFlinger
- 7.3.3 audio_track_cblk_t分析
- 7.3.4 关于AudioFlinger的总结
- 7.4 AudioPolicyService的破解
- 7.4.1 AudioPolicyService的创建
- 7.4.2 重回AudioTrack
- 7.4.3 声音路由切换实例分析
- 7.4.4 关于AudioPolicy的总结
- 7.5 拓展思考
- 7.5.1 DuplicatingThread破解
- 7.5.2 题外话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深入理解Surface系统
- 8.1 概述
- 8.2 一个Activity的显示
- 8.2.1 Activity的创建
- 8.2.2 Activity的UI绘制
- 8.2.3 关于Activity的总结
- 8.3 初识Surface
- 8.3.1 和Surface有关的流程总结
- 8.3.2 Surface之乾坤大挪移
- 8.3.3 乾坤大挪移的JNI层分析
- 8.3.4 Surface和画图
- 8.3.5 初识Surface小结
- 8.4 深入分析Surface
- 8.4.1 与Surface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
- 8.4.2 SurfaceComposerClient分析
- 8.4.3 SurfaceControl分析
- 8.4.4 writeToParcel和Surface对象的创建
- 8.4.5 lockCanvas和unlockCanvasAndPost分析
- 8.4.6 GraphicBuffer介绍
- 8.4.7 深入分析Surface的总结
- 8.5 SurfaceFlinger分析
- 8.5.1 SurfaceFlinger的诞生
- 8.5.2 SF工作线程分析
- 8.5.3 Transaction分析
- 8.5.4 关于SurfaceFlinger的总结
- 8.6 拓展思考
- 8.6.1 Surface系统的CB对象分析
- 8.6.2 ViewRoot的你问我答
- 8.6.3 LayerBuffer分析
- 8.7 本章小结
- 第9章 深入理解Vold和Rild
- 9.1 概述
- 9.2 Vold的原理与机制分析
- 9.2.1 Netlink和Uevent介绍
- 9.2.2 初识Vold
- 9.2.3 NetlinkManager模块分析
- 9.2.4 VolumeManager模块分析
- 9.2.5 CommandListener模块分析
- 9.2.6 Vold实例分析
- 9.2.7 关于Vold的总结
- 9.3 Rild的原理与机制分析
- 9.3.1 初识Rild
- 9.3.2 RIL_startEventLoop分析
- 9.3.3 RIL_Init分析
- 9.3.4 RIL_register分析
- 9.3.5 关于Rild main函数的总结
- 9.3.6 Rild实例分析
- 9.3.7 关于Rild的总结
- 9.4 拓展思考
- 9.4.1 嵌入式系统的存储知识介绍
- 9.4.2 Rild和Phone的改进探讨
- 9.5 本章小结
- 第10章 深入理解MediaScanner
- 10.1 概述
- 10.2 android.process.media分析
- 10.2.1 MSR模块分析
- 10.2.2 MSS模块分析
- 10.2.3 android.process.media媒体扫描工作的流程总结
- 10.3 MediaScanner分析
- 10.3.1 Java层分析
- 10.3.2 JNI层分析
- 10.3.3 PVMediaScanner分析
- 10.3.4 关于MediaScanner的总结
- 10.4 拓展思考
- 10.4.1 MediaScannerConnection介绍
- 10.4.2 我问你答
- 10.5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