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10: The Mechanics of Mafia](http://maker4ever.com/2014/12/ch10/ "Ch 10: The Mechanics of Mafia")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makerlog**
**第10章:黑手党机制**
先从一个思考开始:一个理想的公司文化是怎样的?员工们应该喜爱他们的工作。他们应该享受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以至于所谓的“办公时间”不再必要,并且也没人会一直盯着表。办公室的环境应该是开放式的,没有格间,员工们应该感觉像在家一样:豆袋坐垫的沙发,乒乓球台的数量应该超过文件柜的数量。免费的按摩,日料,甚至还要有瑜伽课。在这里,宠物是欢迎带进来的:或许员工的狗,猫还有鱼可以作为非官方的公司吉祥物。
Zynga Inc
这幅画面有什么问题吗?这是当今硅谷造出来的著名而又荒唐的福利的一部分,而这种东西实际上并没什么用。雇佣内部设计师来美化你的办公室,或是让人力资源顾问来修正你的政策,或是请品牌专家来打磨你的口号并不能帮你完成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公司文化脱离了公司本身并不能存在:**没有公司拥有(has)一种文化,每个公司就是(is)一种文化。创业团队就是一群人围绕着同一个使命,而一个好的文化就是内在的东西。**
> “A startup is a team of people on a mission, and a good culture is just what that looks like on the inside.”
* * *
**超越专业**
Paypal Mafia
我在硅谷组建的第一个团队被称为“贝宝黑手党”(Paypal Mafia),因为有非常多的我的前同事他们都成功地成立或是投资了科技类公司。我们在2002年的时候把贝宝以15亿美元卖给了eBay。从那以后,Elon Musk成立了SpaceX和特斯拉;Reid Hoffman跟人合作成立了领英(LinkedIn);Steve Chen,Chad Hurley和Jawed Karim成立了Youtube;Jeremy Stoppelman和Russel Simmons成立了Yelp;David Sacks跟人合作成立了Yammer;我则是跟人合作成立了Palantir。今天这七间公司,每一家都超过了10亿美元。贝宝的办公硬件方面并不是很出色,但这个团队却异常的好,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体而言:这家公司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原本的公司。
> “The culture was strong enough to transcend the original company”
我们并没有根据简历来排序或是简单招聘最有才华的人的方式来组建我们的“黑手党”。原因是因为我在纽约的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留意到这种方式会带来的弊端了。那个时候跟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各个很有才华。但他们在一起的关系却是异常的单薄。他们整天相互在一起,但走出办公室彼此之间却没什么话可聊的。为什么要跟一群不能互相喜欢的人工作呢?一种解读是,这是为了挣钱所必要的牺牲。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用专业的眼光来这个工作环境呢?“ in which free agents check in and out on a transactional basis, is worse than cold: it’s not even rational.”**因为时间是你最宝贵的资源,花时间跟那些不能一起展望美好未来的人工作实在太奇怪了。如果你不能在你的工作中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你并没有很好的投资你的时间,即便是从财务的角度去看。**
从最一开始,我就希望贝宝可以成为紧密的团体而不是交易。我认为更强的关系会让我们不仅开心或更好的工作,还能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上取得贝宝以外的成功。因此我们定下标准:只招可以愉快一起工作的人。**他们需要有才华,更需要喜欢跟我们一起工作。**这就是贝宝黑手党开始的故事。
* * *
**雇佣同党**
招聘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都是核心的事情。这件事情一定不能找外包。你需要招的人,不但要有才华,也要能愿意跟其他人合作来做事。最开始招来的4,5个人可能是被期权或是高回报吸引来的。那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第20位员工为什么要加入到你的公司?
有才华的人不需要为你工作,因为他们有很多的选择。你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第20号员工原本能去谷歌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多的威望,还选择跟你干?
这儿有一些坏的答案:“你的期权比别处更值钱”“你可以跟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一块工作”“你可以参与解决世界上最有挑战的问题”。那么,上述的这几个问答有什么问题呢?没问题,但是几乎每个公司都会这么来吹嘘,所以这并不能帮你胜出。一般的或是无定向的推销(pitches)并不能说服别人应该加入到你的公司而不是别的公司。
唯一的好的回答是针对你的公司的,因此你是不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但是我可以给出两种类型的好答案:**关于你的使命,关于你的团队。**如果你能解释为什么你的使命是如此的动人,你就能吸引到你所需要的人:并不是一般意义的重要,而是为什么你能做这么重要的事情而别人做不到。这也是唯一能让它“重要”而又独一无二的事情。在贝宝,如果你也是很有兴趣要去创造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的话,我们会跟你谈谈,如果不是,很遗憾,你并不适合我们这个团队。
然而,即便是伟大的使命也是不够的。应聘者可能会问“公司现在的这些人是我想一起共事的人吗?”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解释,为什么你的公司非常适合他(personally),独一无二,仅此一家。并且如果你不能这么做的话,他或许并不是最适合你的。
综上,不要去打福利战(perk war)。那些只是被免费的洗衣服务或是宠物照看服务而打动去努力工作的人对你的团队并不是一件好事。你只需要负责好最基本的要素像是健康保险,你更需要承诺的是其他地方所不能给予的东西:与一群伟大的人一起在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发挥你无可替代的价值。你做不到2014年的谷歌那样的福利补贴,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了关于使命和团队的好答案的话,你可以像1999年的谷歌那样。
> “Promise what no others can: the opportunity to do irreplaceable work on a unique problem alongside great people. ”
* * *
**在硅谷的外套(Hoodies)下面是什么?** (译注:hoodies就是我们俗称的连帽衫,因为硅谷气候温和,所以一年四季T恤和hoodies就够了,再配上牛仔裤,这就是码农的经典打扮了)
Mark Zuckerberg
不像是东部的人爱穿紧身牛仔或是细纹西服,山景城和帕罗奥拓的年轻人在工作的时候更喜欢穿T恤。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通常人们认为搞技术的不在乎他们装束,但是如果你仔细看T恤上的文字,你会发现上面有公司的标志——做技术的人更在乎他们的公司。
Oculus John Carmack
让创业公司的员工跟外面的人的区分的一个显著地方就是他们所穿的衣服跟他的同事是一样的。这种创业公司的制服描述了一个简单但又必要的原则:
> “everyone at your company should be different in the same way—**a tribe of like-minded people fiercely devoted to the company’s mission**.”
Max Levchin(和我一起成立贝宝的小伙),曾说过,创业公司应该让他们的早期员工(personally)尽可能的相似。创业公司只有有限的资源和很小的团队。他们必须要做的够快够有效率才能在血海中生存,并且如果大家伙怀揣同一个世界观的话,会更容易去做事。在早期我们做贝宝的时候,我们大家在一起工作的非常好,因为我们都是同种类型的呆子(Nerd)。我们都喜欢科幻小说:Cryptonomicon(译注: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英文版928页)是必读的,并且我们也喜欢资本主义风格(capitalist)的星球大战和共产主义风格(communist)的星际迷航。更重要的时候,我们当时都着迷于去创造数字货币,并且这种数字货币是由个体来控制而非政府。当公司开始运作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关系人长什么样,或者从哪儿来,我们需要每个招来的人都热爱他的工作。
Star Trek
* * *
**只做一件事** (在公司的内部,每个人都应该做好他的职责)
当在一个创业公司分配任务的时候,你可以把它简单的看做一个优化问题:**给有才华的人有效的分配任务**。但是即便这一步你能做的很完美,依然有可能失败。部分原因是创业公司需要快速行动,所以个人的角色没办法在一个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因为工作的分配不仅仅是职员和任务的关系,也牵涉到员工之间的关系。
在贝宝,**我作为经理,做过的最好的一件事儿就是让公司的每个人只对一件事儿负责。**每个员工的所负责那件事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他们也都知道我只会用他所负责的事儿来做评估。我还注意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果:明确职责可以减少冲突。公司内部的大部分冲突发生的原因是同事之间为同一个责任竞争。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因为早期的职位角色是流动性的,所以他们会面临更高的风险。消除公司内部的竞争可以让每个人都更容易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也会使他们做的更专业。不仅仅如此,内部的和谐氛围也能帮创业公司更好的生存发展。每一个创业公司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派系冲突会让公司应对外部威胁时变得很脆弱。内部斗争就像是免疫系统疾病:表面看来致死的原因是肺炎,而实际上有隐藏在视线以外的问题。
* * *
**在“异教”与“咨询公司”之间**
在大部分的关系紧密的组织里,组员们往往只和他们的同事出去玩。他们忽视了他们的家庭以及外部世界。从而,他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并且或许能更接近那些普通人难以接近的一些真相(esoterictruths)。对于这样的组织,我们有一个词儿来形容:异教团体(cults)。从外界看来,这种奉献精神比较疯狂,部分原因是大部分的臭名昭著的异教团是杀人犯,比如Jim Jones(人民圣殿教创始人,曾呼吁集体自杀)和Clarles Manson。
企业家们对于极端的奉献应该慎重对待。对待工作的温和态度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吗?仅仅是专业的态度是否是唯一的正确做法?如果我们画一条线,一端是异教的话,另一端就是咨询公司了,像是埃森哲:它不但缺乏一种特别的使命感,并且作为个体的咨询师流连于各个公司会缺乏一种长期的联系。
每一个公司的文化都能在上面这条线中找到它的位置。
**最好的创业公司应该是(稍微)接近某种异教的形式。**它与异教的最大区别是,异教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是错的很厉害的。而一个好的创业公司里的人们应该是在某些方面对的很厉害(别的公司做不到)。你不需要去跟咨询公司学创业技巧,也不用担心你的(创业)公司可能会看起来跟别的专业公司不太一样。与其叫异教,不如就叫黑手党吧。
> “Better to be called a cult—or even a mafia.”
(本章完)
* * *
译后记: 说来话巧,今天正好看A16Z刚分享的一期[访谈](http://a16z.com/2014/11/28/a16z-podcast-guiding-startup-culture-the-genius-isms/),是Genius.com的创始人聊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里面分享的他们的公司文化很有趣,可以来看看: [http://genius.com/Genius-the-genius-isms-annotated](http://genius.com/Genius-the-genius-isms-annotated) 这里先分享一小段: **It’s Not Not Your Job** Whatever it says on your business card, your real job is to make Genius a success. So be careful about saying “it’s not my job” – if “it” affects Genius’s success, it is your job! Take ownership. Seek to discover hidden projects and backstop them. Always be asking yourself what’s going on and whether it’s good. Trust your gut – if something looks broken, investigate even if everyone else is acting like it’s fine and you feel unqualified to voice a contrary opinion. Things tend to look weirder as you look closer – turn over the rocks and witness the narsty creepy crawlies squirming underneath. Then tell someone about it – a peer, your manager, a founder; if you’re not speaking up you’re implicitly saying everything’s good. Whatever it is, don’t assume someone else will notice or take care of it. These are the stakes: Genius will either become part of the fabric of the Internet, or it will go into the dark.. Which one is up to you. **It Should Be Fun** Working at Genius is hard, but it’s important that it be fun too! We won’t succeed unless we all do great work, and it’s impossible to do great work unless you’re feeling inspired and enjoying yourself. Plus all the ingredients are there – a big hard project to work on with other talented people! This doesn’t mean “force yourself to have fun! Squeeeeze!!” It means “If you’re not having fun, something’s wrong and we need to figure out how to fix it”. Like many things, the best way to cure a funk is to to talk about it. Over-communicate your feelings! Talk to your peers, your manager, a founder, get help! Don’t be sad.
- Zero to One 从0到1 | Tony翻译版
- Ch1: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 Ch2: Party like it’s 1999
- Ch3: All happy companies are different
- Ch4: The ideology of competition
- Ch6: 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
- Ch7: Follow the money
- Ch8: Secrets
- Ch9: Foundations
- Ch10: The Mechanics of Mafia
- Ch11: 如果你把产品做好,顾客们会来吗?
- Ch12: 人与机器
- Ch13: 展望绿色科技
- Ch14: 创始人的潘多拉魔盒
- YC 创业课 2012 中文笔记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Travis Kalanick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Tom Preston Werner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Patrick Colliso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Joel Spolksy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Jessica Livingsto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Hiroshi Mikitani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David Rusenko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Ben Silberman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斯坦福 CS183b YC 创业课文字版
- 关于 Y Combinator
- 【创业百道节选】如何正确的阅读创业鸡汤
- YC 创业第一课:你真的愿意创业吗
- YC 创业第二课:团队与执行
- YC 创业第三课:与直觉对抗
- YC 创业第四课:如何积累初期用户
- YC 创业第五课:失败者才谈竞争
- YC 创业第六课:没有留存率不要谈推广
- YC 创业第七课:与你的用户谈恋爱
- YC 创业第八课:创业要学会吃力不讨好
- YC 创业第九课:投资是极端的游戏
- YC 创业第十课:企业文化决定命运
- YC 创业第11课:企业文化需培育
- YC 创业第12课:来开发企业级产品吧
- YC 创业第13课,创业者的条件
- YC 创业第14课:像个编辑一样去管理
- YC 创业第15课:换位思考
- YC 创业第16课:如何做用户调研
- YC 创业第17课:Jawbone 不是硬件公司
- YC 创业第18课:划清个人与公司的界限
- YC 创业第19课(上):销售如漏斗
- YC 创业第19课(下):与投资人的两分钟
- YC 创业第20课:不再打磨产品
- YC 创业课 2013 中文笔记
- Balaji Srinivasa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Chase Adam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Chris Dixo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Dan Siroker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Diane Greene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Jack Dorsey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Nate Blecharczyk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Office Hours at Startup School 2013 with Paul Graham and Sam Altman
- Phil Libi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斯坦福 CS183c 闪电式扩张中文笔记
- 1: 家庭阶段
- 2: Sam Altman
- 3: Michael Dearing
- 4: The hunt of ThunderLizards 寻找闪电蜥蜴
- 5: Tribe
- 6: Code for America
- 7: Minted
- 8: Google
- 9: Village
- 10: SurveyMonkey
- 11: Stripe
- 12: Nextdoor
- 13: YouTube
- 14: Theranos
- 15: VMware
- 16: Netflix
- 17: Yahoo
- 18: Airbnb
- 19: LinkedIn
- YC 创业课 SV 2014 中文笔记
- Andrew Maso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Danae Ringelman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Emmett Shear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Eric Migicovsky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Hosain Rah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Jessica Livingston Introduces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Jim Goetz and Jan Koum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Kevin Systrom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Michelle Zatlyn and Matthew Prince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 Qasar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Reid Hoff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YC 创业课 NY 2014 中文笔记
- Apoorva Mehta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Chase Adam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Closing Remark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David Lee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Fred Wilson Interview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Introduction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Kathryn Minshew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Office Hour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Shana Fisher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Zach Sim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YC 创业课 EU 2014 中文笔记
- Adora Cheung
- Alfred Lin with Justin Kan
- Hiroki Takeuchi
- Ian Hogarth
- Introduction by Kirsty Nathoo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 Qasar
- Patrick Collison
- Paul Buchheit
- Urska Srsen
- Y Combinator Partners Q&A
- YC 创业课 2016 中文笔记
- Ben Silberman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Chad Rigetti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MARC Andreesse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Hale and Qasar Youni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Ooshma Garg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Pitch Practice with Paul Buchheit and Sam Alt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Q&A with YC Partner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Reham Fagiri and Kalam Denni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Reid Hoff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斯坦福 CS183f YC 创业课 2017 中文笔记
- How and Why to Start A Startup
- Startup Mechanics
- How to Get Ideas and How to Measure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V
- How to Invent the Future I
- How to Invent the Future II
- How to Find Product Market Fit
- How to Think About PR
- Diversity & Inclusion at Early Stage Startups
- How to Build and Manage Teams
- How to Raise Money, and How to Succeed Long-Term
- YC 创业课 2018 中文笔记
- Sam Altman - 如何成功创业
- Carolynn Levy、Jon Levy 和 Jason Kwon - 初创企业法律机制
- 与 Paul Graham 的对话 - 由 Geoff Ralston 主持
- Michael Seibel - 构建产品
- David Rusenko - 如何找到适合产品市场的产品
- Suhail Doshi - 如何测量产品
- Gustaf Alstromer - 如何获得用户和发展
- Garry Tan - 初创企业设计第 2 部分
- Kat Manalac 和 Craig Cannon - 用于增长的公关+内容
- Tyler Bosmeny - 如何销售
- Ammon Bartram 和 Harj Taggar - 组建工程团队
- Dalton Caldwell - 如何在 Y Combinator 上申请和成功
- Patrick Collison - 运营你的创业公司
- Geoff Ralston - 筹款基础
- Kirsty Nathoo - 了解保险箱和定价股票轮
- Aaron Harris - 如何与投资者会面并筹集资金
- Paul Buchheit 的 1000 亿美元之路
- PMF 后:人员、客户、销售
- 与 Oshma Garg 的对话 - 由 Adora Cheung 主持
- 与 Aileen Lee 的对话 - 由 Geoff Ralston 主持
- Garry Tan - 初创企业设计第 1 部分
- 与 Elizabeth Iorns 的对话 - 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建议
- 与 Eric Migicovsky 的硬技术对话
- 与 Elad Gil 的对话
- 与 Werner Vogels 的对话
- YC 创业课 2019 中文笔记
- Kevin Hale - 如何评估创业思路:第一部分
- Eric Migicovsky - 如何与用户交谈
- Ali Rowghani - 如何领导
- Kevin Hale 和 Adora Cheung - 数字初创学校 2019
- Geoff Ralston - 拆分建议
- Michael Seibel - 如何计划 MVP
- Adora Cheung - 如何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
- Ilya Volodarsky - 初创企业分析
- Anu Hariharan - 九种商业模式和投资者想要的指标
- Anu Hariharan 和 Adora Cheung - 投资者如何衡量创业公司 Q&A
- Kat Manalac - 如何启动(续集)
- Gustaf Alstromer - 新兴企业的成长
- Kirsty Nathoo - 创业财务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 Kevin Hale - 如何一起工作
- Tim Brady - 构建文化
- Dalton Caldwell - 关于枢轴的一切
- Kevin Hale - 如何提高转化率
- Kevin Hale - 创业定价 101
- Adora Cheung - 如何安排时间
- Kevin Hale - 如何评估创业思路 2
- Carolynn Levy - 现代创业融资
- Jared Friedman - 硬技术和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