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to Find Product Market Fit
# How to Find Product Market Fit
- 今天我们请到了彼得·莱因哈特。他是 Segment 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的产品曾经由YC 孵化,什么时候?
- [彼得] 2011年
- 2011年 现在 Segment 表现非常好 接下来,彼得将谈到如何找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 人们常谈到这个问题,觉得它决定了创业的成败 我不是很了解 但在任何创业中,首先都要理清这个问题 彼得,非常感谢你过来 期待你的演讲
- 我的荣幸,那我接下来就讲一下如何找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
Segment,是一家B2B公司,你们中可能没有人听说过我们。所以先稍微介绍一下我们,三年半以前,我们只有四个人,现在150名员工,成长得挺快。关于如何找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希望我的演讲能为你们带来一点启发。
我想不如先回顾,艾伦·凯上周的演讲,关于如何做好调研,他提出了一些非常不错的建议,比如着眼未来,设想未来会怎样。尤其里面有张图表,在粉色平面上探索,试验不同的想法,某一点你会迎来突破,然后你会意识到蓝色平面的存在。这时你可以探索这个全新的空间,这个关键突破可以让你了解到底该如何创造未来,特别是他在思考如何进入未来,并设想在那儿的处境。
所以他有了韦恩·格雷茨基构想,要滑到冰球应该会出现的地点,在那儿了解到未来,然后把它打回现在。我觉得他谈的是很好的研究方法,基本上他谈的是进入未来,并设想在那儿的处境。但我打赌任何一家成功的公司,都不会因为这个理论就建成了。再说一次这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但说到创建公司,这其实就与设想未来,和人的处境没什么关系了。
你希望世界是什么样的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客户希望是什么样的。许多公司成功后宣传说,我们是如何从一个普遍真理,靠逻辑演绎出了客户需求,然后把它生产出来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基本是归纳法,你需要不断地和客户打交道,最后研发出成功的产品。今天我想谈谈这个过程,以及它有多关键,又有多难。
创业公司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生产出没人想要的东西,或解决并不存在的问题。所以,那个韦恩·格雷茨基,进入未来,设想当时处境的方法,的确是个很好的研究方法,甚至对于那些风险投资家都可能是个好主意。他们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样子,把创业公司放到不同的篮子里,看看构建出来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但是我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个坏策略,因为绝大部分创业者,很容易就能造出看起来像是来自未来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来自未来的产品。 技术问题是容易解决的,但是真正困难的是...,其实你不需要这么做,对吧?,你不需要造出你构想中来自未来的产品,你需要解决当下客户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没能做到这点。
它们造出了一些好像来自未来的东西,但不是当下人们需要的。公司将因此毁于一旦,所以市场决定一切,我们会稍微深入聊一下这部分,谈到产品切合市场需求,在这方面有问题的公司占到,80%,80%,的创业者都没能让产品切合市场需求。所以五个创业者中有四个,在寻找独特的问题解决手段,这个初期阶段就失败了。
而五个人中剩下的那个,要从这儿开始,不断挣扎去真正建成一个公司,但上面提到的只是数据。下面我会分享我们公司,是如何找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简单来说,当你没找到切合点时,你会感觉坠入了情绪的无底深渊,不想说得太吓人,但如果你没找到切合点,你会陷入奇怪的纠结状态,这真的会让你生病。
我要占用片刻讲一个也许太私人的故事,2012年,在让产品切合市场需求的过程中,短短三周,我瘦了快10斤,因为惊恐发作,去了三次医院,那是仅有的几次惊恐发作,也不只是我,估计萨姆...,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这件事,他在创立Loopt时,他都忘了正常吃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因此得了坏血病。萨姆就坐在后面,所以大家也小心吧,寻找产品的市场切合点,这个过程是一种情感折磨。
因为,你真的是不顾一切地想要找到这个切入点,你真的想要弄清用户想要什么,什么样的产品有效果,我们都打了鸡血似的想要成功,并帮助这样的人,你过度专注于找到切入点。最后你差不多说服了自己,已经看到了它的幻影,你基本上说服了自己,就是它了,就快找到了,这就是人们确实需要的东西。
这是照片上有我,和另外三位共同创始人,伊利亚、卡尔文、伊恩,拍摄于2012年夏天,当时我们以为找到了什么,那是我们陷入的最错误的希望。所以,接下来下面看看我的故事,显然,我今天在这儿是因为产品成功了,如果我们此前已经失败了的话,我也不会在这儿,现在我们员工大约150人,成长迅速,请说:
- [男]你怎么确定你找到了一个大市场,而不是没什么增长空间的小众市场?
- 是的,是个好问题 我觉得P.G.的建议不错且有效 找到解决方法难 但发现第一个问题 并解决任何问题甚至更难 所以立足于某点 找到通向大型市场的路其实没有那么难 听着难,但一旦你找到一个立足点 你肯定能有所发现 我之后会再稍微谈一下这一点 请说
- [男] 是不是有了一些客户后 他们转化为了驱动力?
- 是,如果你帮一个客户解决了一个问题,他们会不断让你帮忙解决其他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最有效率的方式,就是说,我有另一个,相关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你会说当然,然后着手解决。你就不停地解决相关问题,一旦你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很自然地,你就会找到下一个,再下一个,又一个。尤其是向企业销售,对方总有人可以告诉你更多东西,向客户销售这方面可能难一些,这方面我没有什么建树。我不懂,当时我们就四个人,窝在公寓里,我们当时迟迟找不到切合点,也曾说服过自己也许找到了,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我们当时写了好多代码,我更早的时候就看见有人一直写代码,我们也写了很多代码,但没有客户。这是做事的顺序错了,我们把自己坑了,实际情况也有好的一面,我们就像一群蟑螂。比如,在找到切入点之前,我们勒紧裤腰带能省则省,能省则省,拉长战线,延长跑道,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创业者都犯了一个错误,一想到点子后,就把钱花在,销售、市场营销和其他事上。
但实际上,除非你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切合点,找到了用户想要的东西。否则,你都不应该在这些事情上花时间,你只应该花时间和客户沟通,迭代产品,你应该约束自己的跑道,不对,是约束消耗。这样才能建起一条真正的长跑道,我们那时就尽量降低消耗,我们当时付给自己的工资,都是法律允许的最低工资,一年两三万美元。
我们把办公室设在公寓里,就相当于公司只用付部分办公费用,一切都是最低开销,然后我们尽量践行新想法,延长跑道。
下面详细介绍,整个过程,第一阶段,分别迭代,几个不同的点,然后再发布产品,作为一个蟑螂,尽可能地储存各种东西,是非常重要的。突然,魔法降临,我们之后会进一步谈到这一点,这时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切合点,真的感觉很神奇。
希望我能解释清楚,让你们也能体会这种感受,找到切入点后进入第三阶段,这时你变成独角兽蟑螂,不再只是挣扎活命,这时,所有事突然变得容易些了,注意是"容易些",不是"容易",顾客光顾,来买东西,有人想加入你的团队。如果你愿意,你还是在推着巨石上山,但你不再感觉处处受制,你第一次感觉到了前进的冲力,不再是有了产品想法就前进一步,客户不在乎。
又后退一步这个过程了,实际上,你可以不断迭代,一个开始有效果的产品,下面谈谈中间过程,我们把它拆解成几部分。
首先,我们要解构行业领头羊,它们是真正的大型公司,非常成功,然后我们将谈到精髓部分,即为什么在开始阶段找到市场切合点,非常重要,然后我们会讲讲,错误的切合点是什么样的,再之后是准确的切合点是什么样的。
我会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你们,我的目标就是你们听完演讲后,能更容易地辨别出自己点子中的优缺点其中各方面情况。
先说行业领头羊,我们关注它们,因为,基本上来说,其余公司加起来还没它们大,我举个例子,亚马逊和脸书可能是你们熟悉的,消费者公司 Salesforce是一家向其他公司,售卖销售软件的公司,我们对它感兴趣,因为它是巨头,它基本是竞争对手体量的,10倍,1000倍。
Salesforce,你可能听说过,但 SugarCRM 和 Zoho 你可能从没听说过,它们基本上在做同一类事。所以我们想知道,怎样才能打造行业领头羊,到底是什么支持着它的发展?基本上来说,秘诀就是,搭建平台,卖什么产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产品中是否包含,对其他公司有用的信息,它们是否能够基于此构筑自己的生意,Salesforce 就是这么做的,亚马逊,和脸书也是这么做的。
你看,Salesforce,它有一个模块叫,App Exchange。App Exchange,囊括了 Salesforce 的全部数据,允许其他公司借助它,来促销并创建自己的市场营销产品。同样,亚马逊也有经销商项目,成千上万的商户都可以在亚马逊上,开展自己的生意。所以,关键是要建立某种平台,当它最终形成规模,这个平台就可以让其他公司在上面销售、开展自己的生意,然后自然就可以把大家都纳入你的生态系统。
但是如何才能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我知道眼下彼得·蒂尔可能不是最吸睛的,但他的观点是,要想建立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且最具吸引力的平台,要先赚到一个亿,因为你必须先达到一定规模,这样其他人才能,提取一部分你的客户,来建立自己的生意,这样就算他们只提取了其中一部分,它们也能赚个两三百万,这才是生意,这是做生意的基础。
所以我们来理一理顺序,你想成为行业领头羊,那你需要建立平台,那你先要赚到一个亿,再往下看,一个亿的利润很困难,是吧?那我们再往下看,我记得几周前,詹森·兰普金来过这儿是吧?还是他之后会来?
他写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教大家如何把软件打造成一项服务,强烈推荐看看他在Quora 上的所有回答。基本上,他把从零到,收益一亿的路径分成了三步,他说从零到一百万是不可能的,从一百万到一千万是不太可能的,从一千万到一亿是不可避免的。
他说从一千万到一亿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个时候的冲力已经足够大了,那时会有客户不断赞扬你,他们或他们的公司会和你买更多的产品,要到这一步也许会花些时间,但最终,你的收益范围将是一千万到一亿。而对创业者来说,从一百万到一千万,永远是残酷的折磨,因为你是在运营真正的公司。
你有一定的规模了,你有客户,它们会有合理要求,期待产品提供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但问题是在赚到一千万之前,你真的很难吸引到顶尖的管理团队,因为你还没能让他们看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这时基本上你只能靠这个初始团队来打理各个环节,努力使一切正常运行,我觉得想要度过这个艰难阶段,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都不容易。从零到一百万是不可能的,因为 80% 或更多的创业者,找不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在这第一步就失败了。所以,问题是,怎么才能通过这不可能阶段,成为成功者?
创业者和投资者,都会谈到:从失败中学习,有多重要,我最近读到一项很不错的研究,里面对创业公司成败和如何找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都有分析并列出数据,基本上,研究表明,如果第一次创业失败,那第二次成功的几率也不太可能增加。所以如果第一次没有找到市场切合点,那第二次的成功几率,仍为20%或22%,但如果第一次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切合点,就算失败了,那么第二次创业成功的几率,从22%升到了34%,仍然不高,但提高了50%左右,我觉得这说明,找不到产品的市场切合点,并不能提供什么有帮助的信息,你从中学不到什么。
但是,如果你能了解到哪部分,在市场上是成功的,那你就会收获颇多,对此,我们在,2011,年和,2012,年深有体会,当时我们正在挣扎着寻找市场切合点,我们已经失败了好几次。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我们真正要找什么,这个神秘的市场切合点到底是什么?
大家很沮丧,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丝希望,不断说服自己,坚信一些事情,比如,要有访客来网站上和我们聊,这就是个重要信号,或者似乎引起了客户的购买兴趣,我们就以为是产品的市场切合点,我们没有看到一些真正找到产品市场切合点的案例,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因此说服自己相信任何东西,现在想来,那样真挺绝望的,想想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我们只输入消极训练案例,却没有肯定训练案例。所以我们的机器学习算法,肯定就...哎,一言难尽。
我接下来要给你们讲三个故事,两个失败的故事。所以应该是五个故事,前两个是失败故事,后三个是,我们找到市场切合点后得到的收获。我的目标,还是希望你们能了解这个过程,联系到自己产品,辨别出它的问题和成绩。
如今的 Segment 是一个用户数据平台,但我们一开始想做的是教学工具,是为课堂设计的,就像这样,当时是,2011,年夏天,我们在山景城的公寓里编程,当时的想法就是教授在授课时,他不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听懂了。当时,我们几个有的在麻省理工上学,有的在罗德岛设计学院上学。我们很想,设计一个按钮,让学生去按告知教授,他们听没听懂,教授可以实时看到图表上学生的理解情况,我现在可能也需要这么个东西 ,所以我们就付诸行动了。
我们写了成千上万行代码,给它设计了评论区,笔记,乱七八糟什么都有,我们来了斯坦福,可能就在这个厅里,我们在教授下课后,就跑去攀谈,说服了一些人,这是在伯克利,这位教授下课后,我们立即找了上去,那时我们在测试是否找到了市场,我们试图说服教授,就问他你授课中有得到学生的,任何反馈吗?
他说没有,然后,我们就说我们这儿有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急着找人试用这个工具。但是,我们基本忽视了一件事,那就是测试这个产品是否切合市场需要,有些教授同意在几节课上试用这个工具,但情况也可能没这么好,让一些麻省理工帮忙测试的学生试用,我们觉得自己的产品,切合市场需要。但并不是,我会告诉你们为什么,站在教室后方,你就能看见学生们的屏幕上是什么,没有一个在用我们的产品,大家都在干别的事,这是上面提到的伯克利教授,一周之后的课堂,真可怕,只要一打开笔记本,学生基本上都开始干别的事情,把笔记本放到教室里,可以说是你能想到的最分散注意力的事。
所以你能想象场面有多可怕,我们还遇上另一件更尴尬的事,我们当时刚通过,YC的展示日筹集了60万美元,我们已经把这个版本卖了出去,跟大家说这就是今后课堂上需要的东西,还说这虽是个展示版本,但之后能实现在线互动数字化等等,想法很好。但一如既往,市场决定一切,想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想要什么。
在这个案例里,学生对这个产品没什么兴趣,学生觉得这个产品,对他们没多大帮助。如果回过头看,我们早就应该看到警报信号,其实教授也不太想用这个工具,我们找教授攀谈,他们应该算是可怜我们,才同意试用几节课。但这不等于产品真的切合市场需求,否则他们的反应会是"天呐,真是解决了我的问题",强迫用户使用你的产品。
这根本无法说明,产品切合了市场需求,尽管用户使用的时候,没发什么牢骚,我觉得轻视用户,就算对未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个产品来有清楚地认识,不一定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是我们做的非常失败的地方,可是在寻找产品的市场切合点时,很多创业者,把这些错误一犯再犯。所以我们不得不做一件很奇怪但又必要的事情,打电话给所有的投资者,告诉他们自开支票以来,四周过去了。顺便说一下,事实证明自己原来的想法很糟糕,说我们想做点别的,你是否想把钱要回去?
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并不想撤资,他们说,我们投资的是这支团队,想个别的点子,我们信任你们,想个别的点子。我们说行,接着干,我们四个创始人都全情投入,紧密协作,我们关闭了那个教学工具,终止了它在所有试点课堂的试用,然后回到白板前,讨论还有没有什么有趣的点子。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早就应该判断出,这个产品没有切合市场需求,大家在用产品,但其中的数据,是无效的。
我们当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为我们就站在教室后面,对,就是山姆在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所有笔记本屏幕上的内容,然后就知道了,自己的产品有没有切合市场需要。但是其实如果靠数据应该也能判断出来,其实如果能够看到分析数据,我们应该能判断出来人有没有在使用它,应该也能看出来人类学课上和计算机课上的学生,使用方式是不是一样。所以我们决定建一个数据分析工具,如果有人也考虑这类产品,可以告诉你们这后来证明又是一个坏主意,这次我们的方法是...,你们有多少人读过《精益创业》?
哇,不错,这条路上你们已经遥遥领先了,《精益创业》谈到了,你想走出去大楼,和用户交流,对吧?当时也差不多这个时候,我们读了这本书,然后就觉得应该出去,和用户聊天,我们这么做了,我们想要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就请别人喝咖啡,把别人从公司里拉出来,想试图搞清楚他们是否,对数据分析产品感兴趣。
我又要说一次,他们似乎感兴趣,也愿意和我们见面聊一聊,说愿意,不断了解产品的新进展,于是,我们觉得这次产品,一定切合市场需求,因为人们对我们做的感兴趣,但这并不说明产品切合了市场需求,这只是随意的兴趣,和真正的兴趣有天壤之别,基于这个随意的兴趣,我们那时非常兴奋,又花了大概六个月写代码。
照片里是我们的新办公室,还有联合创始人伊利亚和卡尔文,你可以看到,屏幕上有很多代码,我们的操作顺序又错了,我那时正在开展一趟销售之旅,拜访了几个潜在用户,他们都对 Mixpanel,Google Analytics,相当满意,不过他们希望,我们能帮助解决某些极端情况下的问题,我又把自己坑了,当时就觉得如果能帮助,解决这类极端问题,我们就能挖掘出广阔的市场,能基于此创造出产品。
于是,我回来后,试图说服其他合伙人,我们要相信这次快成功了,如果我们再多解决一个问题,就一个,我们就能找到切合点了。呵呵,又是一个坏主意,再给你们看看这个,我们多次和客户这样积极互动,当然你也可以觉得这不是积极互动,反正时不时就有个人,逛到我们的网站,并打开聊天窗口,这只是随意的兴趣,他就问了句什么是Segment,这是那次聊天的,完整纪录,聊天时间是凌晨三点,我们在熬夜编程,可以看出这个人感兴趣。
所以这也许说明产品切合市场需要,然而并不是,这只是随意的兴趣,再看这张照片,2012年12月,我们已经创业一年半了,我们觉得自己肯定有问题,因为很显然,这样行不通。所以我们又回到YC,给保罗·格拉汉姆发邮件,说我们希望跟他说一下,过去这一年半,都发生了什么,他同意了。
当时我们站在 YC 老楼前,我们绕着,Pioneer Way,的死胡同转了转,就在 YC 老楼前面,我们和他说明情况,说我们花了五十万,还聊了聊,我们过去一两年的经历,然后他突然停了下来,看着我们说,让我理一下思路。你们花了五十万,却什么都没做出来,这是他的原话,安全在理,算是给我们当头一棒,晕死,我们确实应该做点什么出来。那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跌入谷底了,不过我们还剩 10 万,我们还有一次机会,上面都是失败案例。
下面我们看看成功案例,我们还是先得回顾,看看我们当时在 YC 的第一周,那一周里,我们就觉得我们开发的课堂教学工具,上面应该有数据分析功能。于是,我们看了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如,KISSmetrics、Google Analytics 和 Mixpanel,看看它们的相似处,它们提供不同的图表,不同的API。
不过,这些工具的数据来源基本相同,只是呈现给客户的,结果不同,关于用哪个工具,我们当时没打算做商业决定。于是,我们当时只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毕竟我们是软件工程师,将负责编代码,把数据发送给了这三个工具。然后就等着自动出结果了,我们输入一个数据点以后,这三个工具,就分别调用相应的 API 实现这个功能需要100行代码。
当然我们已经写了成千上万行,有备无患嘛,大概四个月以后,我们的产品有所改善,又过了四个月有进步了一点,这时候,我们打算把这个与Mixpanel和Google Analytics类似的工具卖出去,不过在售卖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被拒。它们说,是这样的,我已经安装了Mixpanel 。所以就不需要你们的工具了,看起来挺费事儿的,联合创始人伊利亚想到了个好点子,"我们都忘了,一年前,我们编过一个小型的数据函式库,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数据分析服务,添加进去作为第四种服务,也能传数据,到时如果再有人拒绝购买,我们就可以,用开源函式库功能来回应它们了。
我们可以说,您可以两款工具一起用,大致就是采用增长黑客这种营销手段,让客户开始用我们的工具",我们就开始这么做了,我们发消息,开始有人说,这种想法不错额,我爱函式库。所以一定会用它,几周后,我们继续跟进,说,还没见您给 Segment 发数据,是有什么问题吗?
它们会回复说,函式库很棒,问题是我们不太想用你们的数据分析服务,那个时候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几个月过去了,人们开始,在Github上给我们评星,可能有些好评,得了大概 30 颗星。在当时对我们来说算是大事儿,我们当时好像收受到了一个轮询请求,还因此进步不小,人们持续关注,这时我们第一次感觉到了牵引力。人们正在找这个东西,并且用它做一些事,中间快进。
然后我们和保罗·格拉汉姆,又聊了一次,第二天,我们坐下来,感觉我们需要一个新点子,联合创始人伊恩就说,"你知道吗,我有个想法,你们还记不记得Github上,闲置的数据分析 GS 函式库,我觉得这可以发展成大买卖",听完后,我的感觉就是,逗我玩儿吧,这是我听过的最糟糕的想法。
首先,它是开源的,其次,它只需580行代码,谁会买这个?除非有病,这样的话,你怎么把它做成生意?根本是胡扯嘛,我们开始争论,之后,我回了家,绞尽脑汁,想让他断了这个念头,这个点子真的很难,会把我们毁了的,我们只剩一次机会了。第二天,我去办公室,跟大家说,行吧,我们接下来这么干,做一个登录界面,一定要吸引人,一定要精美,我们会把它放到,Hacker News,上,来推广产品,在界面底部有一张电子邮件登录表。我们用这个测试这是不是个好点子,他们同意了。
好,可以,问题解决了,做好后,我发到了Hacker News上,我开始想其他新点子,我们发布的界面竟然直接成了头条,它在,Hacker News,上得到了大约300个赞,在Github上得到了几千颗星,有人在领英上联系我们,希望能获取测试版,就像这个人,哥们儿,要怎么做,才能在你们的测试邀请名单上位置靠前?
这类反馈还很多,我们就想,天啦,总算结束了,和之前相比,现在简直就是天翻地覆,这就是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切合点,不再只是按照某一项指标,事情看起来稍微有了进展,也不是随意交谈中,人们若有似无的兴趣,现在是从各个指标来看,一切都疯狂发展。之前开发教学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时,我们算是在黑暗中,摸索下一步要添加什么功能,现在没有这个问题了,成千上万的人已经报了名,他们会说,集成七个数据确实不错,但我还需要另外十个。
我就会回复,我明天就开发什么,我们就觉得,天哪,得慢慢来,其实这一点很关键,之前我们是,推着客户接受我们,现在突然是,客户希望轻易获得产品。而我们则是告知客户,等等,产品还没好了,还有,在之前数据分析工具的聊天窗口里,有各种未回答的伤感问题,好像没人真正关心我们的产品。
不过,我们现在突然有了上万颗星,人们发送轮询请求,在消息发布后的头两天,我们收到了大约10个请求,或者类似的消息,还有一点也很关键,之前在设计教学和数据分析工具的时候,我们自由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认为课堂,应该是这么运作的,公司应该这么做分析,然后,我们视图打造,和这个想法匹配的产品。
但是完全搞反了,就像我们为自己建的,这个小小的函式库,它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对它有过任何设想,不过现在有,因为我们确实有未竟之愿,但最初的时候,它只是用来解决,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问题,这进一步回答了你之前的问题,这就是那个小的立足点,这个580行代码编成的,开源函式库就是立足点。
从那时开始,我们开始做各项事情,为用户解决各种问题,但关键点还是,市场不在乎你对世界有什么设想,市场只想得到它想要的,它往往能够如愿以偿。所以,听完今天的演讲,如果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就是,产品要是切合市场需要,那就不会表现为若有似无的随意兴趣,也不会是你在早期谈话中,看到的一丝希望,也不是只有几个人报名使用,真正的表示是,你生意的各个方面,都疯狂地运转起来了,就像用户用你的产品以后,他们的肾上腺素在激增一样,甚至有想要从你手上抢产品的冲动。
你的感觉差不多就是,市场拽着你往前走,Dropbox,创始人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最形象,他说,找到了切合点的感觉就像踩中地雷,你绝对不会把这种感觉和别的弄混。所以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找到了切合点,那你就没有。显然,知道了这一点,我们还是可能犯错误,只是想明确这一点,还是之前那一张吧。
哦,不是,我们以前以为教学工具 ClassMetric 切合市场需求,的确,设想不错,但市场说不,市场不在乎你的设想,我们也以为数据分析工具,Segment.io,切合市场需求,市场还是说不,也不在乎你的设想,市场决定一切。甚至当我们第三次尝试,确实找到市场切合点的时候,我却认为它太微不足道,但它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市场需要它,甚至感觉要从我们的手里把它抢过去,这可能说明我愚钝,也可能说明找到切合点非常困难。
- [男] 所以怎么让人们,愿意为开源且只有几行代码的程序,掏腰包?
- 好问题 结果是,开源函式库...
- [男] 你能重复一下问题吗?
-,不好意思,问题是,为什么人们要为只有580行代码的,开源函式库付费?
这是个好问题。结果,开源函式库自身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开源函式库发布后,我们发现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这样的:市场部,不断跑到技术部说:我刚和 ExactTarget 和 Nemo Marketing 工具,签了个合同。或者是,刚和 Adobe Analytics,签了合同,这是相关文件,技术部就会说,搞什么?
我有我的工作规划,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我不能总是去安装这个分析工具,那怎么办呢?Analytics.js,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主机导流。这样,工程师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安装一次就行了。然后市场部,可以点击界面上的按钮,把数据发送到该去的地方,但是开源函式库,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工程师觉得这是正确的抽象,但如果市场部需要添加新工具,在那个开源版本中,工程师仍然需要把它汇总进去。
我们在某些方面挺幸运的,毕竟那个开源版本,没能真正解决问题,我又要无偿借用几张,艾伦·凯的幻灯片了。我觉得寻找切合点的感觉就像,我们处在粉平面时,寻找蓝平面。
下面我想再举几个例子,谈一谈在找到最初的切合点后:如何进一步让产品切合市场需要,而与初始突破。与艾伦·凯的观点,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你不再把自己从世界中剥离出来,去设想未来世界的样子?而是需要现在走入当前世界,去探寻人们现实中的问题,你一旦找到了切合点,找到蓝平面,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多了。蓝平面其实就是,探寻新想法的立足点。我想艾伦·凯已经谈过,观点和环境背景的价值,我们是否应该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去寻找新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现在你知道切入点是什么了。而且,公司现在能在广阔天地中运转了,你现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你在粉色平面上的状态,已经截然不同了。举两个例子,谈一谈我们在在获得初步成功后,如何进一步让产品切合市场需要。
稍微介绍一下,Segment 是做什么的?大致来说,我们帮你收集来自手机应用和网站的数据,把它们放到 Segment 上,输出到各种你选择的分析工具里,基本就是这么回事儿。其中一个工具是 Amazon S3,这里基本上就是,一个放所有日志文件的地方。后来我们发现,所有公司级的客户,都用这个集成工具,它们都把数据传到 S3 里。但是,它们拿这些数据肯定会做些什么吧,不可能只是收集存储日志文件,肯定得做点什么,我们就想,这些客户到底在做什么?
于是,大约三年前,我们去拜访了,我们在纽约的前五大客户,我们就问,你们拿 S3 集成工具,来做什么了?
这五位客户全部回答,它们的数据工程团队,把数据从 S3 的数据桶里拿出来,然后转成 CSV 文件,整理所有经过模式转换的数据,然后把它们上传到数据库。比如:Redshift,第一次从客户那儿听说这点时,我觉得有点儿意思,就记了下来。拜访第二个客户的时候,它说了同样的事,我觉得有点奇怪,也记了下来。到第三个那儿,我的感觉是,不应该吧,难道你们之前彼此通气了?
到底怎么回事儿,到第五个那儿,一切就清楚了。我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了,我们要建一个直接通向 Redshift 的通道。于是,我们就去建了,给你们看一下,我们公司的情况,纵轴是以百万美元计的收益。
所以,目前有很多客户在用我们的产品。
所以,当时找到的切合点,是什么样的了?
现在,我们要引入第二种产品,切合点是这样的,我们引入 Redshift 后,你可以看到,生意可以说是彻底疯涨。所以,你是否为客户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能从图上看得一清二楚。
我再讲一个故事,然后就到提问环节,大概是五个月前吧。我们想了五个让产品发展的新点子,觉得它们可能会让客户兴奋,我去拜访了一位客户,它是一家位于美国西北部的大公司,我和它的数据架构师聊了一会儿。我说,我想和你过一遍我们公司的五个新点子,看看是否有你是否感兴趣,我说完第一个,然后他说:"好勒,我懂你的想法了,我觉得超有价值"。
我接着说第二个,他说:"还不错,你要能实现这个功能,挺厉害的,对我们很有帮助",然后到第三个/第四个,他的反应都差不多,总结起来就是。很棒,我明白它的价值在哪儿,实际上的含义就是:,很好,但是他没什么所谓,只是态度好而已。我又说到第五点,说我们能做什么,之类的东西,他说:"等等,不好意思,你们能做什么?",我又解释了一遍,他说:"有点意思",他跟同事说,"你能不能安排一下,跟这几个团队的后续会议,我们还要告诉乔,因为这也会影响到他"
对,这就叫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切合点。你可能会说,等一下,这还只是想法,具体产品还没出来,但突然间,你有一种感觉,就像客户想从你的手里快点把产品抢过去。你现在时间很紧张,因为客户会认为产品已经做好了。对,这就叫找到了:产品的市场切合点。我觉得,如果你想找到切合点,想要成为行业领头羊,并且成为最初实现突破的五个创始人之一。
你需要非常诚实地面对自己,要承认你感觉到的渺茫希望是假的。客户并没有想赶紧把东西从你手里抢下来,总之你只需诚实面对自己。先到这里,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山姆,请说。
* [山姆] 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当我找到切合点时,也是这种感觉。但在你在寻找的过程中,有没有一些路标能,至少指引你要尝试什么样的点子?毕竟那时,你完全要四处搜寻点子?
- 我想,更严重的问题,倒不一定是没有点子,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很多有趣的想法。更麻烦的问题是,如何快速甄别糟糕的点子,并及时放弃。
就这一方面来说,我非常佩服 Codecademy 的创始人。那年夏天,他待在YC 短短七周,就想了大概12个点子。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但他们确实测试过这些点子。而且看不行就很快抛弃了,离展示日还剩四天的时候,他们想了一个新点子:Codecademy。
这个点子可行,在展示日或者说发布日,他们已经有了大概30万用户,还是像踩地雷,没有,没有,没有,直到一点,你踩中了。他们太擅长抛弃坏点子了,他们轻轻松松就能甄别并抛弃,一个坏点子。我不知道,或者说,我认为并没有什么所谓的魔法,能让人一下就找到一个好点子,你要能快速抛弃坏点子,你也许就有收获。请说
- [男],请谈谈你的定价,你这个五百行代码的程序,解决了一个相对较小,但很重要的问题,我不知道这样描述是否准确,请问你一开始拓展客户时,是如何为这种东西定价的呢?
- 他的问题是,这是一个只有五百行代码,看似用来解决小问题的产品,如何为它定价?
我们那时也认为,对大家来说,这是小问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定价过低。但事实证明,这五百行代码解决了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有很多客户愿意一年付给我们十多万美元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现在产品的功能和五百行代码时相比大大增多,但是问题的大小,和代码量基本没关系。我们也花了一段时间,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产品的价值,更直接地回答你的问题。第一年,我们只是在积攒用户,所以有很多人用我们的产品,估计得有一两千家公司,往 Segment 里发送数据,然后我们才试着定价。
接着便是迎头一击,当一位销售顾问,让我们找到了醍醐灌顶,他说,我们要去一些颇具规模的公司,比如,Live Nation,和 ROD这种公司,跟这些公司开销售会议。销售顾问提前为我加油打气,他会说:"彼得,开价一年12万美元"。我的感觉是,疯了吧,你在说啥?
他说:"彼得,你要是不开价一年12万,我就辞职",我就想,好吧,然后就去开会了,我红着脸开了价,他们最后把价压到了大概一年一万八,但是如果你坚持住,最终会有人觉得这个价格好像还挺合理,你必须像这样不断测试产品的价值,因为你只有开口要钱了,你才知道你产品的价值。
所以,如果重来一次的话,我会更早开始收费谈钱的时候,我应该会更自在,如果你真能解决一个商业问题,人们愿意为此掏钱。不知道是否回答清楚了你的问题,请说。
- [男],你怎么知道,应该找哪些人询问产品意见?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但万一你应该稍微调整一下,询问人群呢?你怎么分辨呢?
- 他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要找这些人询问产品意见?你怎么知道是应该稍微调整,产品本身还是询问人群?
所以,找到最初的切合点,是如此困难。而当你找到后,进一步挖掘就会简单很多。因为一旦你找到了,你的销售对象,你就可以再回去问他们,是否解决了相关问题,然后很容易得出该如何调整产品。但是一开始真的很难,原因是,就如同你有两块板,你既可以滑动产品这块板子,也可以滑动目标市场这块板,去和其他的人沟通。
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黄金法则,来决定什么时候该滑哪块板,但我觉得创业者没有诚实面对自己,他们没有坦诚地告诉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所以,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是最重要的。比如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调整目标市场而不是产品。不然,你也有可能同时调整,产品和目标市场,并且还自我感觉良好,但你最终会意识到你做错了。我不确定还有没有什么很赞的解决方案。
总之,坦诚地告诉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吗?请说。
- [女],你刚刚谈到了你们找切合点的过程,在找到之前,你们有些点子,肯定不如人意,那你怎么鼓励你的团队成员继续集中精力,搜寻下一个点子呢?你会对自己说什么,跟团队成员说什么?
- 我觉得找到了最初的切合点以后,一切就截然不同了。你就可以抛弃之前的其他产品雏形,快速转向一个全新的市场群体,比如,Codecademy,就有很多尝试。他们的目标市场换了好几轮,比如从销售到程序员,等等等等,甚至还有餐厅,总之什么都有,你真正为此建立一个公司以后,你会有产品经理,每为产品经理都在寻找下一个重大突破点。
现在相对简单点,因为现在目标市场是固定的,所以现在的问题就相对更明确了,其实就是帮助产品经理了解如何与客户交流,如何洞察客户的问题,如何帮他们解决。大致上就是这样做循环训练,先和大客户最好的客户,或者最糟糕的客户交流。不断寻找大家都满意的东西,还要了解,你还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请说。
- [女],和客户交流时,你都问什么问题,你提前会准备什么问题
- 好的,你的问题是,应该和客户沟通什么内容,如何发现他们的问题,如何准备?
我觉得,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推销你的想法」
我之前提到过,找到切合点后,在向客户介绍的过程中,我们照样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我觉得绝大多数创始人早期都犯过这个错误。我们也不例外,即试图推销,而不是真正试图了解客户的问题。所以,我现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首先会问,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是一家零售公司,我们就问,你们在脸书上的投入大吗?
他们说,是啊,投入挺大的,我就继续问,你们如何测算这种投入是否有效?他们会说,嗯,不知道,你可能说,这对你们来说是个问题吗?他们说:是的,是个大问题。那么,请问你们为什么不解决了?他们说,解决不了,因为...
然后,你就开始,挖掘这些问题,实际上,你的目的是卖产品对吧?时机合适的时候,你会说,我刚好有解决方案,然后他们就会非常开心。但是,你要是还没有相关产品,你也知道自己要解决哪些问题了。对吧,所以,我觉得倾听更重要,要学会挖掘,而不是去推销一个想法,请说。
- [女],你如何找到客户?你怎么知道这些是我的客户?就是这些公司?
- 好的,问题是,如何找到客户,开始的时候会很混乱。比如给陌生人发邮件,通过你的所有熟人来认识别人,通过社交网路和别人介绍,认识人找人、竭尽全力开拓客户,你一旦在某个领域积攒了一些客户,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因为这时候会有人不断找你,一直有客户找你交流,最开始的阶段,你得忙起来,人们都觉得这是创业者很重要的品质。因为那个时候没人帮你,你得自己找客户,朋友、投资者、领英上的关系,这些资源都要用起来,请说
- [女],你开始,找客户,比如,给陌生人发邮件的时候,回复你的人占多少百分比?
- 好的,你的问题是,当你给陌生人发邮件的时候,回复你的人占多少百分比?我记不清了,已经过去一阵了,但概率很低,可能就几个百分点吧,你发的很多邮件可能都不会有回应。但说实话,销售就是这样,如果你做企业对企业的销售,那么你发的很多邮件可能都不会有回应,十次中有九次,都会被拒之门外,这基本就是销售的感受,对吧?请说,请说
- [男],你对,Segment,有什么样的规划?你觉得五年后你们会怎样?
- 好的,让我们再看看这张图表。
大致来说,我们今天做的是流处理,我们既能用通过许多东西收集数据,也能把它们输出到许多不同地方。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所有工具都能在上面搭建起来,这就是我们最简单的设想。你可以想象,每个公司里都会有个部门需要用户数据,我们就希望这些工具都能搭建到我们这个平台上,无论是邮件营销、推送通知、数据分析、技术支持、客户关系管理、支付系统还是欺诈检测等等,所有这些东西的运转核心,都是用户数据。
而因为我们是集成连接层,所以用户数据已经流入,Segment,我们就想把数据提供给合作伙伴,让他们加以利用。我开始提到的搭建平台,是我们公司的下一步战略。
- [男],彼得,我想时间到了,非常感谢。
- Zero to One 从0到1 | Tony翻译版
- Ch1: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 Ch2: Party like it’s 1999
- Ch3: All happy companies are different
- Ch4: The ideology of competition
- Ch6: 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
- Ch7: Follow the money
- Ch8: Secrets
- Ch9: Foundations
- Ch10: The Mechanics of Mafia
- Ch11: 如果你把产品做好,顾客们会来吗?
- Ch12: 人与机器
- Ch13: 展望绿色科技
- Ch14: 创始人的潘多拉魔盒
- YC 创业课 2012 中文笔记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Travis Kalanick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Tom Preston Werner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Patrick Colliso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Joel Spolksy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Jessica Livingsto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Hiroshi Mikitani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David Rusenko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Ben Silberman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斯坦福 CS183b YC 创业课文字版
- 关于 Y Combinator
- 【创业百道节选】如何正确的阅读创业鸡汤
- YC 创业第一课:你真的愿意创业吗
- YC 创业第二课:团队与执行
- YC 创业第三课:与直觉对抗
- YC 创业第四课:如何积累初期用户
- YC 创业第五课:失败者才谈竞争
- YC 创业第六课:没有留存率不要谈推广
- YC 创业第七课:与你的用户谈恋爱
- YC 创业第八课:创业要学会吃力不讨好
- YC 创业第九课:投资是极端的游戏
- YC 创业第十课:企业文化决定命运
- YC 创业第11课:企业文化需培育
- YC 创业第12课:来开发企业级产品吧
- YC 创业第13课,创业者的条件
- YC 创业第14课:像个编辑一样去管理
- YC 创业第15课:换位思考
- YC 创业第16课:如何做用户调研
- YC 创业第17课:Jawbone 不是硬件公司
- YC 创业第18课:划清个人与公司的界限
- YC 创业第19课(上):销售如漏斗
- YC 创业第19课(下):与投资人的两分钟
- YC 创业第20课:不再打磨产品
- YC 创业课 2013 中文笔记
- Balaji Srinivasa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Chase Adam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Chris Dixo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Dan Siroker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Diane Greene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Jack Dorsey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Nate Blecharczyk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Office Hours at Startup School 2013 with Paul Graham and Sam Altman
- Phil Libi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斯坦福 CS183c 闪电式扩张中文笔记
- 1: 家庭阶段
- 2: Sam Altman
- 3: Michael Dearing
- 4: The hunt of ThunderLizards 寻找闪电蜥蜴
- 5: Tribe
- 6: Code for America
- 7: Minted
- 8: Google
- 9: Village
- 10: SurveyMonkey
- 11: Stripe
- 12: Nextdoor
- 13: YouTube
- 14: Theranos
- 15: VMware
- 16: Netflix
- 17: Yahoo
- 18: Airbnb
- 19: LinkedIn
- YC 创业课 SV 2014 中文笔记
- Andrew Maso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Danae Ringelman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Emmett Shear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Eric Migicovsky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Hosain Rah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Jessica Livingston Introduces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Jim Goetz and Jan Koum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Kevin Systrom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Michelle Zatlyn and Matthew Prince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 Qasar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Reid Hoff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YC 创业课 NY 2014 中文笔记
- Apoorva Mehta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Chase Adam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Closing Remark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David Lee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Fred Wilson Interview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Introduction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Kathryn Minshew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Office Hour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Shana Fisher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Zach Sim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YC 创业课 EU 2014 中文笔记
- Adora Cheung
- Alfred Lin with Justin Kan
- Hiroki Takeuchi
- Ian Hogarth
- Introduction by Kirsty Nathoo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 Qasar
- Patrick Collison
- Paul Buchheit
- Urska Srsen
- Y Combinator Partners Q&A
- YC 创业课 2016 中文笔记
- Ben Silberman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Chad Rigetti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MARC Andreesse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Hale and Qasar Youni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Ooshma Garg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Pitch Practice with Paul Buchheit and Sam Alt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Q&A with YC Partner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Reham Fagiri and Kalam Denni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Reid Hoff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斯坦福 CS183f YC 创业课 2017 中文笔记
- How and Why to Start A Startup
- Startup Mechanics
- How to Get Ideas and How to Measure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V
- How to Invent the Future I
- How to Invent the Future II
- How to Find Product Market Fit
- How to Think About PR
- Diversity & Inclusion at Early Stage Startups
- How to Build and Manage Teams
- How to Raise Money, and How to Succeed Long-Term
- YC 创业课 2018 中文笔记
- Sam Altman - 如何成功创业
- Carolynn Levy、Jon Levy 和 Jason Kwon - 初创企业法律机制
- 与 Paul Graham 的对话 - 由 Geoff Ralston 主持
- Michael Seibel - 构建产品
- David Rusenko - 如何找到适合产品市场的产品
- Suhail Doshi - 如何测量产品
- Gustaf Alstromer - 如何获得用户和发展
- Garry Tan - 初创企业设计第 2 部分
- Kat Manalac 和 Craig Cannon - 用于增长的公关+内容
- Tyler Bosmeny - 如何销售
- Ammon Bartram 和 Harj Taggar - 组建工程团队
- Dalton Caldwell - 如何在 Y Combinator 上申请和成功
- Patrick Collison - 运营你的创业公司
- Geoff Ralston - 筹款基础
- Kirsty Nathoo - 了解保险箱和定价股票轮
- Aaron Harris - 如何与投资者会面并筹集资金
- Paul Buchheit 的 1000 亿美元之路
- PMF 后:人员、客户、销售
- 与 Oshma Garg 的对话 - 由 Adora Cheung 主持
- 与 Aileen Lee 的对话 - 由 Geoff Ralston 主持
- Garry Tan - 初创企业设计第 1 部分
- 与 Elizabeth Iorns 的对话 - 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建议
- 与 Eric Migicovsky 的硬技术对话
- 与 Elad Gil 的对话
- 与 Werner Vogels 的对话
- YC 创业课 2019 中文笔记
- Kevin Hale - 如何评估创业思路:第一部分
- Eric Migicovsky - 如何与用户交谈
- Ali Rowghani - 如何领导
- Kevin Hale 和 Adora Cheung - 数字初创学校 2019
- Geoff Ralston - 拆分建议
- Michael Seibel - 如何计划 MVP
- Adora Cheung - 如何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
- Ilya Volodarsky - 初创企业分析
- Anu Hariharan - 九种商业模式和投资者想要的指标
- Anu Hariharan 和 Adora Cheung - 投资者如何衡量创业公司 Q&A
- Kat Manalac - 如何启动(续集)
- Gustaf Alstromer - 新兴企业的成长
- Kirsty Nathoo - 创业财务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 Kevin Hale - 如何一起工作
- Tim Brady - 构建文化
- Dalton Caldwell - 关于枢轴的一切
- Kevin Hale - 如何提高转化率
- Kevin Hale - 创业定价 101
- Adora Cheung - 如何安排时间
- Kevin Hale - 如何评估创业思路 2
- Carolynn Levy - 现代创业融资
- Jared Friedman - 硬技术和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