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
- 我们将用四节课的时间来谈谈如何做一个好的产品 今天是这四节课中的第一节。我很抱歉 今天到场的来宾中没人可以胜任这个任务。(笑声) 我叫迈克尔,是YC的CEO,如同你们大多数人知道的那样,我负责YC Batch和项目的运营。这位是史蒂夫,他是Reddit的创始人和CEO。这位是Twich的创始人及CEO艾米特。你们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 哈,你刚不是已经介绍过我了。不过我也可以重复一次。(笑声) 我是史蒂夫,没错,我是Reddit的创始人及CEO,2005年我从弗吉尼亚大学毕业,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之前我在Reddit工作了五年,之后离开了五年,现在又重新回到Reddit大概一年半了。
- 我叫艾米特,我从耶鲁毕业,学的也是计算机科学。2005年刚从大学毕业,我便创立了第一家公司,有点像是谷歌日历吧,在他们推出之前,只不过是个逊色的版本。
- 是谷歌日历抄袭的你。
- 没错,说得对。之后,我们又创办了Justin TV,这家公司后来发展成为Twitch,所以自从2006年开始 我们基本上就一直把精力放在这家公司上。
- 能不能请你们各自说说看,你们用来追踪业绩的KPI包括哪些,以及大约是多少?也许这样大家就能大概明白 为什么你们在做产品方面可以被称作专家了。
- 比较方便与大家分享的指标是月活跃用户数,上个月这个数字达到了3亿。
- 厉害。
- [迈克尔] 这个数字真的太漂亮了。
- 我们关注的首要指标 叫做观看分钟数,这是指每个月在Twitch上被消费的视频时长 这个时长刚刚超过了300亿分钟。今年我们第一次达到这个数值,非常令人兴奋--
- 一共300亿分钟吗?
- 不,每个月。
- [迈克尔] 天呐!
- 所以这是我们主要关注的指标,比较独特。
- OK,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这样的,我将问在座的这两位嘉宾大概12个问题,根据情况看看我们能讨论多少个,然后我们保留10分钟时间 给大家自由提问,有关创业、YC、 或者任何你们感兴趣的问题。我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对初期阶段的建议上,这两位来宾现在做的事情 和现在的你们完全不相关,不过他们也许能够与你们分享 他们在创业初期做过的 有帮助的事情。首先我想问 你如何与用户沟通。我们提及这个问题很多次了,不过都没有提及具体的细节,所以请你们谈谈看,你们如何与用户沟通交流,既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你们犯过的错误。
- 当然可以。今天我将给出的大部分经验源于两个视角,一个是从Reddit的角度,另一个是从Hipmunk的角度,因为这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发展的轨迹也不同。我将给出的第一个建议,我觉得也是对于这场讨论来说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每一家公司都是不同的,每一家公司发展的途经都是不一样的,对于一家公司适用的方式对于另一家则不起作用。
拿Reddit来说吧,与客户沟通本身就是一种内置的产品。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评论功能,也没有讨论区,所以我们每天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这也是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我们与客户沟通的方式,然而当我们加入评论功能后,与用户沟通变成了无法回避的事情。于是挑战变成了,你想听那些用户的声音?他们都在表达些什么?这背后真实的含义又是什么?
因为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他们嘴里说的和实际想要表达的意图并不一致。而在Hipmunk,这家销售机票、提供酒店预订的公司里 事情就完全不同了,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与用户沟通的平台,只有一种叫做Olark的产品,基本上它只是一个嵌入了Java脚本的聊天工具,但对我们来说依然不可缺少,我们一直在使用它。
如果用户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可以选择向我们求助,或者对我们的服务提出表扬亦或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从Reddit使用的电子邮件,还是从Hipmunk使用的Olark,我们都常常能让最情绪化、最愤怒的用户 转化为最忠诚的用户,当然,前提是你能哄好他们、照顾好他们的情绪。这好像是情感的绝对值,所以如果你碰到了愤怒的用户,可能他们遇到了什么糟糕的体验,好好抚慰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帮助,他们很有可能日后会成为你最忠诚的客户。我们发现,这样的循环是非常牢靠的。
- 我和Twitch、Justin TV也有非常奇妙的故事。Twitch和Justin TV是两种非常类似的产品,它们都是带有聊天功能的流媒体视频产品,就Justin TV来说,我们是自己的用户,我们通过创造一个产品为自己所用,进一步去打造一个电视节目。在这之后,我们其实本该避免、 尽量不要去和用户交流,因为不出意外,那些真正好的点子 都是在我们为自己创造产品的时候想出来的点子,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与用户交流的第一点,在最开始的时候,为自己创造一个产品是完全有可能的,并且只有当你真的想为自己创造出自己使用的产品的时候,这种产品会非常出色、有效,并且事实上,你不一定非要和其他人交流。
当然,最终你还是会需要与别人沟通,因为你会想要了解其他人的想法,但是在最开始的三个月时间里,你是完全有可能创造一种你自己想要的产品的,但一定是你真的非常、非常想要的产品。你不能在这点上欺骗自己,在你眼里,它是"一款很酷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是你自己每天都非常渴望、 非常要想使用的那种产品。在那之后我们度过了一段迷茫期,不知道需不需要和用户交流,没有真正去使用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没有创造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认为后来我们在Twitch所采取的方式其实非常好,就是能面对面的和用户交流。
我做了大量的调查,阅读了用户的每一封电子邮件,我发现当我和人们面对面交流、 或者是至少在Skype上交流时,我对于他们是怎样的人的理解深度会大有改变。还有一件我想说的事情是,我们在"值得我们关注的用户是哪些"这个问题上下了很多功夫,当我们认为这样的用户群体是播客时,我们决定,不应该是任何普通的播客,必须是非常成功的那些,我们并不想浪费时间与只有两个观众的播客交谈,我们想了解的是那些有200多个观众的播客。于是我们与很多这样的播客进行了交流,对我们而言,他们才是重要的用户群体。
还有一件我认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认为,不仅只有正在使用我们的服务的人至关重要,那些还没有使用我们的服务、而我们想要他们成为我们用户的人更加重要。所以,我们也和很多正在使用其他平台 而非Twitch的人进行了交流,因为正是这些人选择了放弃你的产品,因为他们都是刻意关注了,然后认为你的产品太逊而选择了放弃,这些人绝对是你想要多多去了解和交谈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你的产品有哪些缺陷。我想,那些让我学到了最宝贵经验的人,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就是那些在尝试了Justin TV、Ustream、OWN3d、YouTube之后,得出他们最终 "不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一结论的用户们。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因为他们关注细节,真正能够指出我们做的不好的地方。
- 并且经常是一些你根本想不到的微小的细节。就好比--
- 我能记得的一个很大的教训是,就是当时在Team Liquid Starcraft的网站页面上 没有列出我们的名字,造成的结果是 我们丢失了大概3000个播客。我们不得不发邮件过去,让他们重新把我们列上名单,因为他们就是忘记了我们。这些很小的事情,对于用户来说影响却真的很大。
- 经常,当你经营一家公司很多年了,却会突然发现,哦,我本来早应把这个问题处理好的,这个愚蠢的、一天就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如果不是和你的客户沟通,你就不会发现这个问题。
-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MVP,也就是最小可行性产品,你们中多少人听说过这个?关于这点我有的一个困惑是,当像你们这样的创业者进入YC时,尽管你们知道,你们必须推出令人经验的东西,但当时还是无法做到,于是用户发展速度缓慢,这经常也会妨碍你们进入YC,或者妨碍你们创造用户、以及与他们交流。我认为很有趣的事情是,Justin TV和Reddit都是MVP中非常出色的例子,因此你们能不能描述一下,在一开始,这些产品是如何起作用的?或者说他们的某些部分是如何起作用的?
- 是的,我还记得我在2005年3号或者4号的时候 写下了Reddit的第一行代码,然后在6月22号,我们就发布了我们的产品,事实上我甚至都没有亲自发布,是保罗格雷厄姆在没有告诉我的情况下,在他的博客里链接了我们。那时候我知道一切真的开始了,这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尤其是因为我们对于Reddit的前景并不是很清楚,或好或坏,会怎样影响我们往前发展的道路,但一旦产品推出了,那就是一切开始的时候。
我们开始去寻找发展的路径,追踪我们的用户体验,去思考怎样对用户最好,怎样对我们最好,就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过程里,我们收获了大批忠诚的用户。如果我们只是坐在房间里而不将产品推出的话,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里,我们又增添了很多新的功能,虽然只有25%的新功能持续存在了超过一两天。不过重要的是,我们确实去思考、挖掘好的想法,比如我们曾经有的分类功能,我还记得七月的某一天,我逼迫我的创始人伙伴亚历克西斯熬了一整晚,将每一条提交到Reddit的链接都进行了归类,但是第二天早上,当我们推出和这个功能的时候,我觉得,好吧,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把它关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去尝试它,我们也许到了11月还是会开发出这个功能,然后再推出、再否决。
- 我觉得在MVP方面,亚马逊有一些很好的说法,他们所追求的这类产品,能够衍生出比你想要完成还要更多的东西,让人联想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好像一个有机系统,里面具备所有生命维持所需要的东西,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它。比如你做出某样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就好像,它能凭借自己的意识活下去,那么你一定等了太久了。当你发布这个产品的时候,它应该是靠这个生态系统的支持维持生命,而你就是那个生命维持系统。
你真正需要的,是当你发布某个产品的时候,产品已经是相当棒的,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觉得 这款产品异常的好用,实际上在你把产品呈现给别人之前,你并不清楚是否已经做到这一点,这也就是我们需要尽快的发布产品的原因。然而,我也觉得有必要记住另一个例子,就是Dropbox,它是YC又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并不是一个即时发布的产品,因为开发者们正在做一个完善的备份系统,这个备份系统必须确保用户的数据完好无缺,所以当你在做备用系统的时候,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匆忙做出一些产品、急于求成,因为一旦这个系统出现了什么问题、丢失了客户的数据,你也就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并且永远也弥补不了。
Dropbox的MVP是一段视频,这视频基本是在告诉大家:我们在做一款很棒的产品,然后吸引用户注册、订阅简报。这个做法获得了成功,因为从视频里透露出的、Dropbox要做的事情非常吸引人,而这一点对于Justin TV是不可行的,我们真的需要做的,是能在客户面前立刻展示产品,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必须去做出节目,有了这样的目标之后,我们采取了最快的方式、做到将工作量最小化,使节目在网络上呈现。
一开始当我们的节目上线时,只有一个频道,实际上能让直播平台持续工作的唯一方法 就是做一个针对XP系统的虚拟化环境,是用一台MAC mini去同时运行一个直播软件 这个直播软件后来被Adobe收购了,这款软件叫做 Onfix?Online?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我们让Windows shell脚本自动运行去接收摄像头的输入信号,并且当软件崩溃的时候自动重启,因为它当时总是崩溃,软件错误很多,但这个极度不正规的版本最终奏效了,成功将视频流呈现在网上。
当时一切都还没有成什么规模,我们做不到可以将上千个视频流上传,在当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做出了至少让一两个人感到惊艳的东西放到了网上,这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了不起,并且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在这之前,我们几乎没有任何经验。
- 2010年6月开始,我在Hipmunk的时候 我给我的搭档基本下了一个关于我们MVP的最后通牒,那就是我们必须有合法的数据,因为原本我们可以去改编其他来源的数据,但是我们需要合法的、真实的数据,每当客户购买了一张机票,我们就可以获得收益,当时我想,如果我们可以在三个月内实现这些,那我们就继续在这行发展。
否则的话,三个月之后,我们就终止。对我来说,这就像是MVP,最小的、最有用的东西,如果我们能从客户那里获得收益,那就意味着我们做对了。不幸的是,在真的实现这个目标后,我不得不在这行干了五年。(笑声) 不过我还是觉得,如果你能给自己设置一些deadline,以及一些具体的目标来让自己保持专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会让你在正确的方向前进。
- 还有一件事情经常被提及,尤其是当一家公司得以进入YC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他们,他们分析、追踪的是什么,我认为这也是另一种类似MVP的东西,而且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必须的,这也决定着一家公司能否在任何一份名单上有一席之地。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一家创业公司在早期阶段,在数据分析、衡量上有哪些需要思考的?需要使用哪些分析工具呢?以及大概说说看,你们怎么将追踪数据和打造产品相整合?
-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然而现实介于这两种答案之间。在Reddit工作期间,我们没有做到追踪数据。很多年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访问量,我们也没有去衡量任何指标,我们靠直觉做产品开发,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公司发展的很顺利,我到现在都不是非常确定我们有到底多少用户,现在看来这确实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儿。
- [迈克尔] 你们有多少用户?
- 当你的用户总数达到3亿时,似乎也就没什么可担心了的。
- 认真说起来,到底每个月有多少独立用户访问数,我们还是不知道。
- 也许在250到320之间吧。
- 也许吧。
- 就这样吧。在Hipmunk,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追踪和分析数据。因为我们并没有能迅速获得用户反馈的渠道,所以对于测试、分析、衡量以及观察数据,我们非常谨慎、严格。说实话,就是因为做到了这点,公司持续运营的时间要比我一开始想象的要长久很多。事实上假设重新来过的话,在创造MVP时,有很多可走"捷径",比如,你可以通过各种技术犯罪或者企业犯罪来实现,或者其他任何手段,用户并不管这些,但是数据债务会一直跟着你,因为你没办法编造消失的数据,最终仅靠直觉是不够的,所以对于最小可行性数据,我会非常谨慎,你甚至都不必刻意关注它,只需要在哪里记录在案,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参考。
-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的是,对重要的用户行为留存基线数据会在日后对你大有帮助。每次我问自己,有多少人在使用这项功能?哦,好像没办法知道,即使我们知道这个数字,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上涨还是下降了多少,也就根本无法了解整体趋势,这实在很糟糕,在有了数据基线之后的三到六个月,你还是没办法做一个决定。关于这方面我有个最好的建议,是Mixpanel的苏海勒在劝我首次尝试使用他们的产品时告诉我的,顺便说一下,当时他并没有成功,因为那时候Mixpanel刚推出6个月时间,每当我们试图使用它时,都会出错、崩溃--
- 谢谢你向我推荐Mixpanel 当然,是在你最终得做出结论之前,
- 哈,不客气。
- [迈克尔] 现在它好用多了。
- 是的没错,现在确实好用很多,我们到今天都还在用Mixpanel,以及很多其他的工具,因为仅靠Mixpanel对我们来说还不够,但是苏海勒给我的建议 远比这款软件本身重要的多,尽管我也确实觉得 它是一个不错的软件,通过选择五到七项重要的用户行为并记录,当然,你不需要把每件事都记录下来。真的没必要那么做,因为大多数人们使用你的产品做的事情都不重要。就拿Reddit来说吧,可能有五件事情是人们常会去做的,投票、评论、 发表故事、上传页面,等等,这些小事情往往才是重要的,其他一切你都可以忽略。如果没有使用工具的话就无所谓。那么假设我现在使用工具,看了一分钟的视频,发了一条聊天消息,跟了一个播客,购买了一项订阅,恰恰是这四种行为 让我们对于客户有了深刻的理解,以前我们没有产生过的理解。
- 这些就是如果我可以回头的话 会好好提醒自己、反思的事情,如果可以的话,这将会彻底改变公司发展的轨道,也将是公司关注的重点。所以如果我是你们,我就会好好地花时间 专门去了解 收集和储存事件最好的方法有哪些。
- 不过,我对此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去使用第三方服务去收集和记录数据,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可以把它植入你自己的系统,因为我向你保证,你会需要做一些第三方服务不允许做的事情,那时候你就会非常的困扰和气愤,因为你的数据只有第三方那里有储存。所以,用任何方式去记录数据都行,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并没有时间去开发自己的分析工具,使用Mixpanel就可以了,或者谷歌数据,随便什么,任何工具对于当下的你都足够好了。可能日后你会需要一些更高级的工具,但并不是现在。
- OK,还有一个问题,是初创公司经常会遇到的,在他们开始和用户沟通之后,意识到在他们理解的客户的需求 以及客户真实的需求之间,有很大的鸿沟。在YC,我们经常会在上班时间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大规模重新设计。好比,哦天啊,我们的网站设计全是错的,我们必须把一切都推倒重来,或者重新把它的各种元素都重建,这样才能迎合顾客的需要。不必赘言,这肯定是非常令人分心、但同时也会让人收获很多的经历,你们如何看待这样的挑战?哦天啊,看看我们得到的反馈吧,我们可能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发展方向了,以及你们会怎样应对这样的挑战?
-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想你需要明确 你是在讨论技术还是产品,我重复之前说过的,用户不在意你的技术,所以如果你能跳过这方面的问题,那就先跳过。当你在讨论重新设计产品这件事时,你可能真的遇到了某种麻烦,因为不论是哪一种习惯导致你做了一个用户不喜欢的产品,如果你不去改掉那些习惯的话,你可能依旧会做出另一个 客户不喜欢的产品。
我会确保这一点,因为我也曾经历过很多次 重新编写代码,在Hipmunk我们把航班和酒店修改了无数次,在Reddit我们把每一项技术也重写了无数次,现在我们正在通过更好的习惯和数据 重做UI以及UX,所以,你最好确信你能得到新的信息,不过实话说,如果你处于这样的情况下,我可能会想,OK,所以新的MVP是什么?在技术上这很常见,就是第二系统综合征,在产品方面也是类似的情况,你会觉得,好吧,我了解了,一定要修复好所有的产品,一次性修复所有的错误,一切都将非常完美,这样的产品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其实你可以重新定义你的方法,能不能从一个新的MVP开始,然后重新去做这个产品,这更容易实现,但同时也更困难,需要更多的约束。
- 所以我们讨论的是重新设计,重新设计,意味着你需要重新做整个产品,这些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有一些非常成功的例子,Twitch对手机客户端做了重新设计,也许三年前这个版本 只是Justin TV手机客户端的一个克隆产品,但是现在,这是一个崭新的版本,也就是现在你们所用的版本,发布之后,每位客户的使用率提高了35%到40%,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的改变是很少见的。
- [史蒂夫] 一般都是数据错误造成的。
- 是的没错,很多时候都是数据错误。不过在我们所说的这个例子里,这确实是使用率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确实,重新设计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但我们没有对Twitch做出重大的改写,因为我们发现,好吧,我们没办法在已有的产品基础上再进一步,因为我们对于在现有的导航基础上 需要在最上方呈现哪些东西已经有了想法,我们重新做了导航,将这些东西呈现在最上方,而不是隐藏在需要三次点击才能进入的页面里,应该说,是三次触屏后才能进入的页面里。
很多时候,我看见人们彻底对产品重新设计,那是因为 他们落入了一个陷阱,一个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经常落入的陷阱,哦,我们必须修复这八个问题,让我们一次解决吧,这样更容易。这是错误的做法,你应该做的,是每一次只去解决一个问题,如果有八个地方需要修正,这是个很好的机会,现在你手头有了一份需要修复的问题列表,你需要做的 是确保每一次只处理其中一个问题,逐个击破,这会比你一次性大改整个设计要快的多。对初创公司来说,一次大改写就足以动摇整个公司,所以我个人比较反对这么做。
- 这好像是一种很奇怪的程序员拖延症,如果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话,不如就整出一个最大的工程量吧。(笑声) 我们不需要那个函式库,我可以自己重新建一个 类似的做法很常见,拜托,就好好用这个函式库吧。
- [艾米特] 没错。
- 好的,接下来,我想聊聊做决策这件事,可能在你和用户沟通之后、 决定去做一个产品之前,你需要和你的创业伙伴们去讨论,这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它可能会顺利,也可能遇到阻碍。这其中有些窍门和技巧,怎样达成共识,以及更重要的,如何处理分歧?当你已经知道,对于某个决定一定会有争议的时候,应该如何去处理?
- 我觉得首先需要说明的一件事情,也是我想再次强调的,就是首先去和用户交流,然后去反思你的产品。现实中,几乎每个人做的顺序都是相反的,这叫做产品验证。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是这样的:我需要去和我的用户聊聊,看看我关于产品的想法是否正确,那这就是完全错误的顺序。你不应该通过与客户交流来验证你对产品的想法,而是应该通过与他们交谈,来产生对产品设计的想法。因此对于那些想在产品设计中有所作为的人,我有一个大的原则和建议,就是最好去和你的用户沟通,同时关注数据。
如果你没做到这两点,那么很抱歉,你也不配去发表对于产品的任何观点。做好这些工作的人 才有资格去发表观点。我可以有我的观点,最终做决定的是他们。
不过,也有可能,他们确实和用户谈过了,也确实研究了数据,却还是不同意你的想法,这种情况偶尔也会发生,但是非常少见,因为如果大家都能做到 和客户交谈、分析数据这两点,其实达成共识是相对轻松的,但是存在分歧的可能性依旧存在。这时候我觉得,最好能有一个最终拍板的人。到最后,你会有CEO来做决策,每个人都会相信此人的判断,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去决定。不要害怕冲突,而要去讨论、分析,然后最终,你会有一个给一切拍板的人。否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 决策的过程实在太漫长。
- 是的,可能'因为我是最终拍板的那个吧,我感觉好像没什么人和我有分歧。(笑声)
- [艾米特] 看看,这就是所谓CEO。(笑声)
- 没错。大部分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常常重复两件事情,第一,如果我们能用测验的方法,就不要争论,第二,我非常期待结果惊讶到我。可能我本身是对的,不过对我来说这不是今天需要担心的重要事件之一,所以就等等看结果吧。如果你有更多的资源的话就很容易做到这点,看看结果会如何,不过我刚刚想到,这些年来在Hipmunk,我和亚历克西斯、亚当之间 就如同艾米特指出的一样,很少对产品有根本上的意见分歧,有时候可能对于时机上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当下去做某件事,以及所有事情的优先顺序,但是我们始终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我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能有时候策略会改变,但是实际上、细节上 很多都是情绪化的结果,所以情绪化的事情发生时,我想很大程度上在哪里还存在结构性的错误,你有可能会处在逆流而上的困境中,这些都很常见。我在Reddit度过的一年多里也遇到过争执,比如在推广产品的时候,我们在做从手机网页版到手机客户端的交叉推广,的确起到了一定得作用,但是这感觉不太好。
当然,数字往上涨是个好现象,但是这并不符合用户的最佳期待,有时候这对整个公司来说是有利的,但对用户来说就不一定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分歧也往往会产生。这时候你们争论的就不再是产品的功能,而是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对客户有利还是对业务有利。然后你在这些问题上不断的努力、尝试,最终会得到一个让你感觉正确的结论,这是一种相互的直觉,你不会再觉得自己是在和科技较劲、 和用户较劲,这就是我通常观察到的情况。
- 听了你们关于产品的故事,我想问一个具体的问题,假设我们跳过产品发布的阶段,那么接下来即将经历的包括 和用户交谈,观察数据,做决定,做产品,发布产品,看看效果如何,重复产品发展的循环,对于初创公司,如何建立、定位,你们有什么建议?有哪些值得注意避免的错误?
- 首先,很多初创公司在面对数据上涨的情况时 都非常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激动,进而忽视了对过程的投入,但是增长会掩盖住存在的问题,结果突然有一天,这样增长的过程停止了,你也就没有其他任何成果。同样我也见过一些公司,初期进展很顺利的情况下,他们却过于紧张,因此你要做的是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数据看上去不错的话,核实一下吧?如果数据看上去很糟糕,还是核实一下吧。(笑声) 实际上,每家公司的发展过程首先是非常不一样的,随着规模的扩大,也会不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有一种发展的方式,如果你设想了某种非常具体的方式,比如说,如果要我想的话,一年后我想要公司成为什么样子?
OK,从现在开始到一年后这段直线距离里,想要达到一年后的目标,我现在需要做些什么?这是我们的设想,关于这个设想,有没有需要论证的地方?这里或者那里?采取措施之后是否有效?对,确实没错,在这条时间轴上,我想以每两周为一个周期,那么每周都检查一下,我们是不是在往一年后的目标那个方向发展,我们是不是还在正确的轨迹上做着正确的事情,一切是否还都有意义,我们的预设是否依旧正确、成立,如果不是的话,你必须作出调整。给你的手下一定的时间去处理,如果是初创公司的话,13天工作的时间,如果是已经成熟的公司,9天工作时间。(笑声) 就这样继续往前走。对我来说,这种方式确实非常有用。
- 我发现的一点是,你想要与客户交谈的这一目的,不应该频繁的成为你做出修正的基础,比如以周为频率就毫无必要,在创立Twitch的一开始,我大量的和客户交流,试图理解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以及理解他们,然而实际上,如果不是有别的原因让我们也需要去和客户沟通的话,我们可以完全埋头干下去六个月之久,而不需要和任何一个人交流,因为我们确实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想通过服务盈利,好比播客想要赚钱,他们想获得更多听众,以及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情的积极社交反馈。
所以如果你能去随时检查 我们是否在为播客们实现这样的结果,有还是没有,有的话又有多少,那就已经足够。并不需要和任何人交流,你已经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你需要做的是进行回顾,周期性的和用户交谈,因为你需要深入理解存在的差别,比如,你的服务有没有什么方面让用户觉得很烦,有没有其他人提供了更好的东西,但是与他们交谈的目的 不是让他们告诉你,你要做什么功能。
因为用户在这方面真的不靠谱,他们对于去创造什么功能一无所知,与他们交流的目的在于,真正的去理解他们,因为客户本身不会改变的那么快,所以对我个人而言,我更看重与客户的深度交流,然后根据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或者需要改变的事情,在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里,关注各项指标、专注做产品,而不再和客户沟通。因为你清楚,人们希望我们赚更多的钱,你可以用六个月的时间优化销售,不管是提高对象速率,还是加大广告投放,接下来,可以有信心地说,一切都会成功,你也会得到属于你的奖赏。
- 我想最经典的建议也是最难遵循的建议,那就是你必须对你所相信的怀有勇气,如果你决定去创造什么东西,可能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就拿Reddit来说,我们的创业过程就在大众眼前进行,并且一直受到客户的攻击,不过也没什么,我早就习惯了,但我告诉我的伙伴们,坚持下去,坚持下去,每个星期也许进步一点点,六个月之后,就能一定成功。同时,另一个与之完全相矛盾的建议就是,你必须清楚的意识到犯错的时候,你需要有能力去识别错误的发生。
你需要有能力去说出,你们所有人都错了,我是对的。也有些时候,你需要去决定...等等,我错了,你才是对的。(笑声) 想要做到这点的话,你还需要将去结合以及平衡 骄傲和谦逊。不过每当我在脑海中循环这个过程时,我都会想,等等,是我做错了吗?不,还是他们的问题。(笑声)
- 你需要确保,尤其是我说过,不要和你的用户过多的交谈,你不需要每周都找他们,完全没必要,但你一定要关注你的数据,每一周,这都是你必须了解的东西,当然你不需要每天都去看数据,如果天天去这么做的话,只是一种毫无意义、自我满足的行为。你应当做的,是每周去看一次数据。你应当勇于面对数字的起伏,并问问自己其中原因如何,产品设计的存在和调整 就是为了让你的数据有所变化,以及让你真正去理解为什么它们会发生变化。我们现在仍在在这方面努力着,曾经我以为已经理解了,但是随着行业发展不断复杂化,我发现我的理解又有所出入。但是你将会一直努力去做到 对事实能够予以准确的解释,我们这周的访客数上升了20%,因为我们又推出了新的设备,大家对我们的关注都集中在这些新的设备上,而这种关注度的转化率也就自然可以计算出,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一路解释,直到是某一种新的功能带来了转化率,而这种转化率又达到了多少,所以我们的访客数上升了。等到你真的做到这点,就是无比强大了。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你不从每周观察数据开始的话,就永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
- 在我们回答大家提问之前的最后五分钟,能否请你们介绍一下 你们现在网站上已有的一些新功能?你们可以评价这些功能的好坏,并且说说它们产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 恩,我有很多想说的。(笑声) 我来谈谈我最喜欢的一些功能吧,首先想说的是Reddit早期推出的一项功能。最开始的时候,Reddit只有引向外部的链接。后来慢慢地我们加入了评论功能,大概是在六个月之后吧。我们收到的第一条评论是:Reddit完了。(笑声) 这绝对是每一个我们推出的产品 收到的第一句评论,接着,用户开始做一些令人好奇的事情,对于任意一条帖子,你都可以点击它的链接,或者点击评论,跳到此页面的评论区。
我们为帖子设立的ID仅仅是一个计数器,这个计数器就包含在网址当中。所以用户会提交代表着评论页的网址,对吧?所以它们的数量会增加,它们会成为最新的帖子,数量加1,提交这个URL,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可以链接到自己评论页的帖子。这真的很酷,我们称之为self post。很多用户都会这么做,我记得我也看到过他们这么做,这实在是很厉害,我自己可能永远想不到,有时候他们也会出错,会在别人的评论页里提交一个帖子,非常有意思。我们的用户基础当时已经相当技术化,所以我们的运作方式是,当你提交一个链接时,只需要在网址中输入 Self,系统就可以自动去生成、 实现这个循环。这就是Reddit最初self post的开始。
现在self post占据我们内容的60%,也许一天就有几百万。如果不是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我们绝不会想到去开发这样的功能。我不认为,我的意思是,我现在可以解释这些,但是如果在这种功能存在之前,我去说明这些,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有意义,对用户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会明白。他们会觉得,评论毁了这个网站,连一个链接都没有,全都是评论。我认为这个案例就说明,最好的产品创意就来自于 你的用户们正在做的事情,你只需要再给它们加点油,润点色。这也是我之前提过的,要不你是在逆流而上,要不就是一切都感觉刚刚好,我刚才提到的就是后者的经典案例,它也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网站。
- 我想说的一个功能是产品广告,很有意思,我们的所有用户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们想在流视频平台上播放广告,以此赚钱,这是人人都有的欲望,但是同时他们又告诉我们说,他们最不喜欢的、我们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的一点就是,他们过多地展示广告,这对于用户的使用感受来说是摧毁性的,非常让人讨厌,同时听到这两种反馈非常的有意思,因为他们既非常要想我们放广告,有时候其他人,或者是相同这群人,又会埋怨竞争产品最大的问题 就是大量的展示广告,严重影响到观众的观感。
这件事确实很麻烦,因为你需要同时解决这两种问题,作为产品经理,更不可能放弃其中一个而选择另一个,我对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法非常自豪,那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按钮,一个我们嵌入的按钮,这样每一个播客都有能力去选择在自己的频道播放广告。这非常有趣,想想当你在脸书上加载内容的时候,你绝不会去点击那个让你的朋友看到更多广告的按钮,但因为我们缩减了给他们的预算,所以他们现在有充足的动力去按这个按钮,并且基本上,我们都会让他们 在停机时间去播放广告。
对于这个解决办法我真的非常满意,我认为这代表一种在产品设计方面 非常重要的原则,大概就是,你会想要颠覆所有的假设,我们面对广告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因为我们不想让广告影响客户的体验,但同时,我们想不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将它自动放入流视频中,同时,我们也非常想要展示广告,在我们的脑海中存在这种隐含的假设,那就是我们必须研究出到底将广告放到哪里去。但是一旦我们放弃了这个假设,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突然就变得无比清晰,我觉得这是我非常自豪的产品之一,也是能让我们的播客异常满意的产品之一。并且没人会去抱怨,因为是你自己点击了这个按钮。
- 现在每天有多少人点击这个按钮呢?
- 这是个好问题,我现在并不知道这个数字,不过每天都会有很多,人们真的非常喜欢那个按钮,因为点击一次,就能赚到15美金,所以大家就会一直按。(笑声) 但是他们也明白其中的权衡,当他们过多的点击广告按钮时,会造成观众的反感,因此将这个权利交到他们自己的手里,就能让他们自己去权衡,根据实际的情况优化他们的交易。
-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全部问题。现在你们可以随意提问,不管是产品还是YC,只要是你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都乐意来聊一聊。
- [学生] 你怎么去发现 自己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PMF)?假设你没有获得发布产品的机会,但却发现产品的背后有可以持续发展的、 超出获得用户本身的价值?
- [迈克尔] 我来重复一下问题,你们如何确定找到了PMF?
- 如果是在Reddit的话,只要我们的用户在增长,就是好现象,尽管我们对整个行业、我们的用户几乎一无所知,对怎样经营业务也一窍不通,没有产品概念,但我们的客户不断增长,就是一个好的现象。这是一个幸运的例子,然而在Hipmunk,我们最初的状态就是零客户,其实我不并确定我们达到了PMF,使用过Hipmunk服务的客户都很满意,而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争取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可以做到这点,但我同样认为,整个公司是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
我还记得有一天,我们做了一个类似于"你为什么使用Hipmunk"的调查,我们真的花了很多心思在产品上,并自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因为它可以以比我们竞争对手快太多的速度找到合理的航班,然而参与调差的35%的人声称使用我们的产品是因为我们的logo,50%的人称是因为我们的报价更低,虽然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事实并非如此。(笑声) 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取得了成功,公司成功运营了五年,业绩也一直不错,不过我想,就PMF这一点,我们还在努力。
-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大多数来到YC的公司 都没有所谓的PMF,大多数公司在演示日上依旧没有PMF,很多公司在倒闭之前还是没有PMF。很多人都在讨论PMF,就好像是创业过程中的有机步骤,哦你有了天使融资,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接着有了员工,然后就有了PMF,然而事实上,你会惊讶于真正找到PMF的公司实在是很少。PMF通常被用来描述的状况是,对产品的需求极大程度得超过你能提供的。
- 当你找到PMF时,一切都会很明显,你的产品不好,你自己就可以挑出好几样毛病,你知道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奇怪的是你的用户依旧飞速的增长,当你找到PMF时,就是这么的明显。你的产品疯狂的增长,你压根没有时间去解决那些毛病,或者是任何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你在花费全部的时间去应对规模上的增长。如果用比喻来形容,我认为创业就像一种苦役,你就像在推着一个大圆石头上山,推着,推着,继续推着推着,直到找到PMF了,就是你推到山顶的时候。
其实你的工作并没有变简单,但是确实改变了很多,因为这个时候你在追着大石头下山,石头很快的滚下山,离你越来越远。另一边你撒开腿狂奔,想要赶上石头,这也很困难,但是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因为之前你会觉得,哇,每推一寸都好艰难,就像史蒂夫形容他创办Hipmunk的时候,就像你在推石头,你在为了每一寸而战斗。而现在石头滚下山时就好像,我去,如果我们赶不上石头的话,它就要滚走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并且你一定会体会到的。
- 并且还有个问题是,最后你会在石头滚下山的时候赶上它,但是这时候你会发现,靠,我好像又在推着他上山了。
- 没错,绝对是。(笑声) 是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想,这可能就像是你恋爱时候的状况,当你爱上某个人,相信我,你绝对会知道的。
- 听起来很有趣,YC的公司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是 他们在找到PMF之前,保持小的规模、和开销,包括管理上的成本,以及控制支出。一个典型的错误就是 混淆天使人融资 或是为了达到PMF而存放在银行里的几百万,这种错误非常的常见。好的,还有其它问题吗?
- [学生] 你们是如何发现自己的第一批用户的?
- 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 恩,在Reddit比较容易,只有我和亚历克西斯,就像艾米特之前提到过的靠直觉开发产品的阶段,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这个阶段。我们的用户也会阅读保罗格雷厄姆的播客,就像我们一样,他们就像我一样,也是程序员,所以一切都非常的容易。而在Hipmunk,我们实际上对于用户是谁这个问题 做出过完全错误的判断。
我不确定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通过并购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前,我们为不少像我们一样的 科技型用户去做旅行产品,他们都是自己负责出行的开销,但在现实中,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收益,唯一的方式就是去销售商务旅行,因为这些人,才是一年中多次出行的人,但是商旅人士往往不习惯使用Hipmunk或是Kayak这样的工具,对吧?他们习惯用的是运通卡、信用卡,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年去整合这方面的业务,靠,真是的。(笑声)
- 我认为,存在两种类型的创业公司,一种是为自己做产品的,这样的公司的客户群体很容易辨认,那就是你自己,以及像你一样的人,还有一种创业公司,是为第三方群体服务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们就是有想要针对的客户群体,你需要去仔细思考,用分析模型去识别你的客户是谁。所以Twitch是一家分析型的创业工资,因为我是个超级视频游戏迷,但另一方面我从来没有做过播客,所以在Justin TV的时候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然后发现80%的视频观看分钟数。来自于我们最受欢迎的200位播客。
那时候我明白了,哦,这些就是我们最重要的用户,如果失去了他们,我们也就失去了一切,如果我们能再得到200个像他们这样的人,那我们的规模就会扩大一倍,所以基本上,这就是所谓的通过分析行为,却判别你正确的用户群体,而那些就是我们的真正客户,我想,你需要知道的是,你是哪一类人,以及最重要的,如果产品不是为你自己做的,不是真正为你自己使用而做的,那你在这里就不是那群重要的人,你就一定需要去分析,我也不知道,我想,每家公司都不一样,不过,真的,你需要去好好去想想这个问题。
- 因为这不是为你自己使用所做的,所以你的直觉会欺骗你。
- 是的,没错。
- 每一次当你需要去增补数据的时候,这种情况都会发生。记住去和你的用户谈谈吧。
- 太意外了,时间已经到了。大家都谢谢两位嘉宾吧,我也很感谢你们。(观众鼓掌)
- Zero to One 从0到1 | Tony翻译版
- Ch1: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 Ch2: Party like it’s 1999
- Ch3: All happy companies are different
- Ch4: The ideology of competition
- Ch6: 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
- Ch7: Follow the money
- Ch8: Secrets
- Ch9: Foundations
- Ch10: The Mechanics of Mafia
- Ch11: 如果你把产品做好,顾客们会来吗?
- Ch12: 人与机器
- Ch13: 展望绿色科技
- Ch14: 创始人的潘多拉魔盒
- YC 创业课 2012 中文笔记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Travis Kalanick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Tom Preston Werner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Patrick Colliso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Joel Spolksy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Jessica Livingsto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Hiroshi Mikitani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David Rusenko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Ben Silbermann at Startup School 2012
- 斯坦福 CS183b YC 创业课文字版
- 关于 Y Combinator
- 【创业百道节选】如何正确的阅读创业鸡汤
- YC 创业第一课:你真的愿意创业吗
- YC 创业第二课:团队与执行
- YC 创业第三课:与直觉对抗
- YC 创业第四课:如何积累初期用户
- YC 创业第五课:失败者才谈竞争
- YC 创业第六课:没有留存率不要谈推广
- YC 创业第七课:与你的用户谈恋爱
- YC 创业第八课:创业要学会吃力不讨好
- YC 创业第九课:投资是极端的游戏
- YC 创业第十课:企业文化决定命运
- YC 创业第11课:企业文化需培育
- YC 创业第12课:来开发企业级产品吧
- YC 创业第13课,创业者的条件
- YC 创业第14课:像个编辑一样去管理
- YC 创业第15课:换位思考
- YC 创业第16课:如何做用户调研
- YC 创业第17课:Jawbone 不是硬件公司
- YC 创业第18课:划清个人与公司的界限
- YC 创业第19课(上):销售如漏斗
- YC 创业第19课(下):与投资人的两分钟
- YC 创业第20课:不再打磨产品
- YC 创业课 2013 中文笔记
- Balaji Srinivasa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Chase Adam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Chris Dixo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Dan Siroker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Diane Greene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Jack Dorsey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Mark Zuckerberg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Nate Blecharczyk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Office Hours at Startup School 2013 with Paul Graham and Sam Altman
- Phil Libin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2013
- 斯坦福 CS183c 闪电式扩张中文笔记
- 1: 家庭阶段
- 2: Sam Altman
- 3: Michael Dearing
- 4: The hunt of ThunderLizards 寻找闪电蜥蜴
- 5: Tribe
- 6: Code for America
- 7: Minted
- 8: Google
- 9: Village
- 10: SurveyMonkey
- 11: Stripe
- 12: Nextdoor
- 13: YouTube
- 14: Theranos
- 15: VMware
- 16: Netflix
- 17: Yahoo
- 18: Airbnb
- 19: LinkedIn
- YC 创业课 SV 2014 中文笔记
- Andrew Maso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Ron Conway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Danae Ringelman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Emmett Shear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Eric Migicovsky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Hosain Rah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Jessica Livingston Introduces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Jim Goetz and Jan Koum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Kevin Systrom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Michelle Zatlyn and Matthew Prince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 Qasar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Reid Hoff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4
- YC 创业课 NY 2014 中文笔记
- Apoorva Mehta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Chase Adam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Closing Remark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David Lee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Fred Wilson Interview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Introduction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Kathryn Minshew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Office Hour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Shana Fisher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Zach Sims at Startup School NY 2014
- YC 创业课 EU 2014 中文笔记
- Adora Cheung
- Alfred Lin with Justin Kan
- Hiroki Takeuchi
- Ian Hogarth
- Introduction by Kirsty Nathoo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 Qasar
- Patrick Collison
- Paul Buchheit
- Urska Srsen
- Y Combinator Partners Q&A
- YC 创业课 2016 中文笔记
- Ben Silberman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Chad Rigetti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MARC Andreesse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Office Hours with Kevin Hale and Qasar Youni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Ooshma Garg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Pitch Practice with Paul Buchheit and Sam Alt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Q&A with YC Partner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Reham Fagiri and Kalam Dennis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Reid Hoffman at Startup School SV 2016
- 斯坦福 CS183f YC 创业课 2017 中文笔记
- How and Why to Start A Startup
- Startup Mechanics
- How to Get Ideas and How to Measure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II
- How to Build a Product IV
- How to Invent the Future I
- How to Invent the Future II
- How to Find Product Market Fit
- How to Think About PR
- Diversity & Inclusion at Early Stage Startups
- How to Build and Manage Teams
- How to Raise Money, and How to Succeed Long-Term
- YC 创业课 2018 中文笔记
- Sam Altman - 如何成功创业
- Carolynn Levy、Jon Levy 和 Jason Kwon - 初创企业法律机制
- 与 Paul Graham 的对话 - 由 Geoff Ralston 主持
- Michael Seibel - 构建产品
- David Rusenko - 如何找到适合产品市场的产品
- Suhail Doshi - 如何测量产品
- Gustaf Alstromer - 如何获得用户和发展
- Garry Tan - 初创企业设计第 2 部分
- Kat Manalac 和 Craig Cannon - 用于增长的公关+内容
- Tyler Bosmeny - 如何销售
- Ammon Bartram 和 Harj Taggar - 组建工程团队
- Dalton Caldwell - 如何在 Y Combinator 上申请和成功
- Patrick Collison - 运营你的创业公司
- Geoff Ralston - 筹款基础
- Kirsty Nathoo - 了解保险箱和定价股票轮
- Aaron Harris - 如何与投资者会面并筹集资金
- Paul Buchheit 的 1000 亿美元之路
- PMF 后:人员、客户、销售
- 与 Oshma Garg 的对话 - 由 Adora Cheung 主持
- 与 Aileen Lee 的对话 - 由 Geoff Ralston 主持
- Garry Tan - 初创企业设计第 1 部分
- 与 Elizabeth Iorns 的对话 - 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建议
- 与 Eric Migicovsky 的硬技术对话
- 与 Elad Gil 的对话
- 与 Werner Vogels 的对话
- YC 创业课 2019 中文笔记
- Kevin Hale - 如何评估创业思路:第一部分
- Eric Migicovsky - 如何与用户交谈
- Ali Rowghani - 如何领导
- Kevin Hale 和 Adora Cheung - 数字初创学校 2019
- Geoff Ralston - 拆分建议
- Michael Seibel - 如何计划 MVP
- Adora Cheung - 如何设定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
- Ilya Volodarsky - 初创企业分析
- Anu Hariharan - 九种商业模式和投资者想要的指标
- Anu Hariharan 和 Adora Cheung - 投资者如何衡量创业公司 Q&A
- Kat Manalac - 如何启动(续集)
- Gustaf Alstromer - 新兴企业的成长
- Kirsty Nathoo - 创业财务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 Kevin Hale - 如何一起工作
- Tim Brady - 构建文化
- Dalton Caldwell - 关于枢轴的一切
- Kevin Hale - 如何提高转化率
- Kevin Hale - 创业定价 101
- Adora Cheung - 如何安排时间
- Kevin Hale - 如何评估创业思路 2
- Carolynn Levy - 现代创业融资
- Jared Friedman - 硬技术和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