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AI智能体构建引擎,智能编排和调试,一键部署,支持私有化部署方案 广告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江南景色的,而且每首诗都有题眼,围绕着题眼勾勒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有一种宁静之感,《独坐敬亭山》是静中有孤寂,静中有孤傲,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诗人紧紧围绕一个“独”字展开描写,表面上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但孤寂背后是诗人清高不肯同流合污,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心情。《望洞庭》的静是和谐之静,刘禹锡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天上秋月、地上洞庭、湖中青山构成了一幅静谧和谐的图画。《忆江南》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后怀念杭州时写《忆江南》中的第一首。此词写江南春色,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比较异同,提高对古诗意境领悟能力。三首诗语言比较直白,学生根据文后注释可以读懂意思,因此,理解古诗的意思不应该作为主要目标,应着力引导学生品读诗歌,用想象画面的学习方式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名句,进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能结合插图,用想象画面、阅读写作背景学习方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引导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根据阅读感受、诗句的意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以往学过的有关课文,开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或通过画画等活动方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 教学课时: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1、出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 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李白为什么会孤独寂寞呢?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根据这一背景,你觉得众鸟指那些人?孤云其实就是比喻谁?孤云独去闲比喻自己怎样?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 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为什么李白说相看两不厌,李白怎么知道敬亭山看我也 是不满足的呢?物我两忘,对山之喜爱。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1)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2)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 组读、配乐读…… (3)自己带着感情读 (4)四人小组读古诗 (5)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6)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 附诗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第 二 课 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出示洞庭湖资料,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观看图片,说说,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洞庭湖。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是怎样形容洞庭湖的。 二、学习古诗《望洞庭》 1、出示古诗《望洞庭》,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解诗题,知作者 (1)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 (2)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 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设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5、多诵读,悟诗情 (1)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2)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3)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三、交流课外搜集的其他描写祖国山水的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 附诗意: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指名看图说说读后感受。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1、江南风景好在哪里?读读诗句,找一找具体词句(红胜火、绿如蓝、江花、江水)。 2、这两句对仗句又让你感受到什么?(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常常叫我梦萦魂牵。)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风景旧曾谙”。“旧”:从前,指待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谙”:熟悉。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以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朗诵。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五、作业: 1、自由朗读课文; 2、同桌背诵; 3、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附诗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