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结构 # 基础的数据结构 这篇文章不是讲解数据结构的文章,而是结合现实的场景帮助大家`理解和复习`数据结构与算法, 如果你的数据结构基础很差,建议先去看一些基础教程,再转过来看。 本篇文章的定位是侧重于前端的,通过学习前端中实际场景的数据结构,从而加深大家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 线性结构 数据结构我们可以从逻辑上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有 数组,栈,链表等, 非线性结构有树,图等。 > 其实我们可以称树为一种半线性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线性和非线性不代表存储结构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两者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 比如我们可以用数组去存储二叉树。 一般而言,有前驱和后继的就是线性数据结构。比如数组和链表。其实一叉树就是链表。 ### 数组 数组是最简单的数据结构了,很多地方都用到它。 比如有一个数据列表等,用它是再合适不过了。 其实后面的数据结构很多都有数组的影子。 我们之后要讲的栈和队列其实都可以看成是一种`受限`的数组, 怎么个受限法呢?我们后面讨论。 我们来讲几个有趣的例子来加深大家对数组这种数据结构的理解。 #### React Hooks Hooks 的本质就是一个数组, 伪代码: ![](https://img.kancloud.cn/73/a1/73a180694f2e932f424cc0c259d92cd8_800x424.jpg) 那么为什么 hooks 要用数组?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解释,如果不用数组会怎么样? ``` <pre class="calibre18">``` <span class="hljs-function"><span class="hljs-keyword">function</span> <span class="hljs-title">Form</span>(<span class="hljs-params"></span>) </span>{ <span class="hljs-title">// 1. Use the name state variable</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const</span> [name, setName] = useState(<span class="hljs-string">"Mary"</span>); <span class="hljs-title">// 2. Use an effect for persisting the form</span> useEffect(<span class="hljs-function"><span class="hljs-keyword">function</span> <span class="hljs-title">persistForm</span>(<span class="hljs-params"></span>) </span>{ localStorage.setItem(<span class="hljs-string">"formData"</span>, name); }); <span class="hljs-title">// 3. Use the surname state variable</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const</span> [surname, setSurname] = useState(<span class="hljs-string">"Poppins"</span>); <span class="hljs-title">// 4. Use an effect for updating the title</span> useEffect(<span class="hljs-function"><span class="hljs-keyword">function</span> <span class="hljs-title">updateTitle</span>(<span class="hljs-params"></span>) </span>{ <span class="hljs-params">document</span>.title = name + <span class="hljs-string">" "</span> + surname; }); <span class="hljs-title">// ...</span> } ``` ``` 基于数组的方式,Form 的 hooks 就是 \[hook1, hook2, hook3, hook4\],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关系, hook1 就是\[name, setName\] 这一对, hook2 就是 persistForm 这个。 如果不用数组实现,比如对象,Form 的 hooks 就是 ``` <pre class="calibre18">``` { <span class="hljs-string">'key1'</span>: hook1, <span class="hljs-string">'key2'</span>: hook2, <span class="hljs-string">'key3'</span>: hook3, <span class="hljs-string">'key4'</span>: hook4, } ``` ``` 那么问题是 key1,key2,key3,key4 怎么取呢? 关于 React hooks 的本质研究,更多请查看[React hooks: not magic, just arrays](https://medium.com/@ryardley/react-hooks-not-magic-just-arrays-cd4f1857236e) React 将`如何确保组件内部hooks保存的状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工作交给了 开发人员去保证,即你必须保证 HOOKS 的顺序严格一致,具体可以看 React 官网关于 Hooks Rule 部分。 ### 队列 队列是一种受限的序列,它只能够操作队尾和队首,并且只能只能在队尾添加元素,在队首删除元素。 队列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数据结构同样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比如消息队列 > "队列"这个名称,可类比为现实生活中排队(不插队的那种) 在计算机科学中, 一个 队列(queue)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抽象数据类型或集合。集合中的实体按顺序保存。 队列基本操作有两种: - 向队列的后端位置添加实体,称为入队 - 从队列的前端位置移除实体,称为出队。 队列中元素先进先出 FIFO (first in, first out)的示意: ![](https://img.kancloud.cn/44/41/4441b1912c1862c11cedf1effe828e22_405x265.png) (图片来自 <https://github.com/trekhleb/javascript-algorithms/blob/master/src/data-structures/queue/README.zh-CN.md>) 我们前端在做性能优化的时候,很多时候会提到的一点就是“HTTP 1.1 的队头阻塞问题”,具体来说 就是 HTTP2 解决了 HTTP1.1 中的队头阻塞问题,但是为什么 HTTP1.1 有队头阻塞问题,HTTP2 究竟怎么解决的很多人都不清楚。 其实“队头阻塞”是一个专有名词,不仅仅这里有,交换器等其他都有这个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使用了`队列`这种数据结构。 对于同一个 tcp 连接,所有的 http1.0 请求放入队列中,只有前一个`请求的响应`收到了,然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这个阻塞主要发生在客户端。 这就好像我们在等红绿灯,即使旁边绿灯亮了,你的这个车道是红灯,你还是不能走,还是要等着。 ![](https://img.kancloud.cn/df/fd/dffd86d943db0ee1a230bc8d48b607b9_591x506.jpg) `HTTP/1.0` 和 `HTTP/1.1`: 在`HTTP/1.0` 中每一次请求都需要建立一个 TCP 连接,请求结束后立即断开连接。 在`HTTP/1.1` 中,每一个连接都默认是长连接(persistent connection)。对于同一个 tcp 连接,允许一次发送多个 http1.1 请求,也就是说,不必等前一个响应收到,就可以发送下一个请求。这样就解决了 http1.0 的客户端的队头阻塞,而这也就是`HTTP/1.1`中`管道(Pipeline)`的概念了。 但是,`http1.1规定,服务器端的响应的发送要根据请求被接收的顺序排队`,也就是说,先接收到的请求的响应也要先发送。这样造成的问题是,如果最先收到的请求的处理时间长的话,响应生成也慢,就会阻塞已经生成了的响应的发送。也会造成队头阻塞。 可见,http1.1 的队首阻塞发生在服务器端。 如果用图来表示的话,过程大概是: ![](https://img.kancloud.cn/39/12/3912341caf5c0ab0431e019bf14efc51_1369x476.jpg) `HTTP/2` 和 `HTTP/1.1`: 为了解决`HTTP/1.1`中的服务端队首阻塞,`HTTP/2`采用了`二进制分帧` 和 `多路复用` 等方法。 `二进制分帧`中,帧是`HTTP/2`数据通信的最小单位。在`HTTP/1.1`数据包是文本格式,而`HTTP/2`的数据包是二进制格式的,也就是二进制帧。采用帧可以将请求和响应的数据分割得更小,且二进制协议可以更高效解析。`HTTP/2`中,同域名下所有通信都在单个连接上完成,该连接可以承载任意数量的双向数据流。每个数据流都以消息的形式发送,而消息又由一个或多个帧组成。多个帧之间可以乱序发送,根据帧首部的流标识可以重新组装。 `多路复用`用以替代原来的序列和拥塞机制。在`HTTP/1.1`中,并发多个请求需要多个 TCP 链接,且单个域名有 6-8 个 TCP 链接请求限制。在`HTTP/2`中,同一域名下的所有通信在单个链接完成,仅占用一个 TCP 链接,且在这一个链接上可以并行请求和响应,互不干扰。 > [此网站](https://http2.akamai.com/demo)可以直观感受`HTTP/1.1`和`HTTP/2`的性能对比。 ### 栈 栈也是一种受限的序列,它只能够操作栈顶,不管入栈还是出栈,都是在栈顶操作。 在计算机科学中, 一个 栈(stack) 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用作表示元素的集合,具有两种主要操作: push, 添加元素到栈的顶端(末尾); pop, 移除栈最顶端(末尾)的元素. 以上两种操作可以简单概括为“后进先出(LIFO = last in, first out)”。 此外,应有一个 peek 操作用于访问栈当前顶端(末尾)的元素。(只返回不弹出) > "栈"这个名称,可类比于一组物体的堆叠(一摞书,一摞盘子之类的)。 栈的 push 和 pop 操作的示意: ![](https://img.kancloud.cn/08/57/085741f7fa4870f1e8246752f41cb230_773x540.jpg) (图片来自 <https://github.com/trekhleb/javascript-algorithms/blob/master/src/data-structures/stack/README.zh-CN.md>) 栈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应用,比如大家熟悉的浏览器就有很多栈,其实浏览器的执行栈就是一个基本的栈结构,从数据结构上说,它就是一个栈。 这也就解释了,我们用递归的解法和用循环+栈的解法本质上是差不多。 比如如下 JS 代码: ``` <pre class="calibre18">``` <span class="hljs-function"><span class="hljs-keyword">function</span> <span class="hljs-title">bar</span>(<span class="hljs-params"></span>) </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const</span> a = <span class="hljs-params">1</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const</span> b = <span class="hljs-params">2</span>; <span class="hljs-params">console</span>.log(a, b); } <span class="hljs-function"><span class="hljs-keyword">function</span> <span class="hljs-title">foo</span>(<span class="hljs-params"></span>) </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const</span> a = <span class="hljs-params">1</span>; bar(); } foo(); ``` ``` 真正执行的时候,内部大概是这样的: ![](https://img.kancloud.cn/6b/f9/6bf9c1a772cfcbf1a9b5262522145d71_1123x630.jpg) > 我画的图没有画出执行上下文中其他部分(this 和 scope 等), 这部分是闭包的关键,而我这里不是讲闭包的,是为了讲解栈的。 > > 社区中有很多“执行上下文中的 scope 指的是执行栈中父级声明的变量”说法,这是完全错误的, JS 是词法作用域,scope 指的是函数定义时候的父级,和执行没关系 栈常见的应用有进制转换,括号匹配,栈混洗,中缀表达式(用的很少),后缀表达式(逆波兰表达式)等。 > 合法的栈混洗操作,其实和合法的括号匹配表达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也就是说 n 个元素的栈混洗有多少种,n 对括号的合法表达式就有多少种。感兴趣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 ### 链表 链表是一种最基本数据结构,熟练掌握链表的结构和常见操作是基础中的基础。 ![](https://img.kancloud.cn/2e/93/2e93ca089618f18866f6f967697e22c0_408x41.png) (图片来自: <https://github.com/trekhleb/javascript-algorithms/tree/master/src/algorithms/linked-list/traversal>) #### React Fiber 很多人都说 fiber 是基于链表实现的,但是为什么要基于链表呢,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答案,那么我觉得可以把这两个点(fiber 和链表)放到一起来讲下。 fiber 出现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解决 react 在执行的时候是无法停下来的,需要一口气执行完的问题的。 ![](https://img.kancloud.cn/03/59/035974352c42013c75403c553716a648_984x432.jpg) 图片来自 Lin Clark 在 ReactConf 2017 分享 上面已经指出了引入 fiber 之前的问题,就是 react 会阻止优先级高的代码(比如用户输入)执行。因此 fiber 打算自己自建一个`虚拟执行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虚拟执行栈的实现是链表。 Fiber 的基本原理是将协调过程分成小块,一次执行一块,然乎将运算结果保存起来,并判断是否有时间(react 自己实现了一个类似 requestIdleCallback 的功能)继续执行下一块。 如果有时间,则继续。 否则跳出,让浏览器主线程歇一会,执行别的优先级高的代码。 当协调过程完成(所有的小块都运算完毕), 那么就会进入提交阶段, 真正的进行副作用(side effect)操作,比如更新 DOM,这个过程是没有办法取消的,原因就是这部分有副作用。 问题的关键就是将协调的过程划分为一块块的,最后还可以合并到一起,有点像 Map/Reduce。 React 必须重新实现遍历树的算法,从依赖于`内置堆栈的同步递归模型`,变为`具有链表和指针的异步模型`。 > Andrew 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只依赖于\[内置\]调用堆栈,它将继续工作直到堆栈为空。。。 如果我们可以随意中断调用堆栈并手动操作堆栈帧,那不是很好吗? 这就是 React Fiber 的目的。 `Fiber 是堆栈的重新实现,专门用于 React 组件`。 你可以将单个 Fiber 视为一个`虚拟堆栈帧`。 react fiber 大概是这样的: ``` <pre class="calibre18">``` <span class="hljs-keyword">let</span> fiber = { tag: HOST_COMPONENT, type: <span class="hljs-string">"div"</span>, <span class="hljs-keyword">return</span>: parentFiber, children: childFiber, sibling: childFiber, alternate: currentFiber, stateNode: <span class="hljs-params">document</span>.createElement(<span class="hljs-string">"div"</span>), props: { children: [], className: <span class="hljs-string">"foo"</span> }, partialState: <span class="hljs-params">null</span>, effectTag: PLACEMENT, effects: [] }; ``` ``` 从这里可以看出 fiber 本质上是个对象,使用 parent,child,sibling 属性去构建 fiber 树来表示组件的结构树, return, children, sibling 也都是一个 fiber,因此 fiber 看起来就是一个链表。 >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 alternate 也是一个 fiber, 那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它其实原理有点像 git, 可以用来执行 git revert ,git commit 等操作,这部分挺有意思,我会在我的《从零开发 git》中讲解 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看[这个文章](https://github.com/dawn-plex/translate/blob/master/articles/the-how-and-why-on-reacts-usage-of-linked-list-in-fiber-to-walk-the-components-tree.md) 如果可以翻墙, 可以看[英文原文](https://medium.com/react-in-depth/the-how-and-why-on-reacts-usage-of-linked-list-in-fiber-67f1014d0eb7) [这篇文章](https://engineering.hexacta.com/didact-fiber-incremental-reconciliation-b2fe028dcaec)也是早期讲述 fiber 架构的优秀文章 我目前也在写关于《从零开发 react 系列教程》中关于 fiber 架构的部分,如果你对具体实现感兴趣,欢迎关注。 ## 非线性结构 那么有了线性结构,我们为什么还需要非线性结构呢? 答案是为了高效地兼顾静态操作和动态操作。大家可以对照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操作的复杂度来直观感受一下。 ### 树 树的应用同样非常广泛,小到文件系统,大到因特网,组织架构等都可以表示为树结构,而在我们前端眼中比较熟悉的 DOM 树也是一种树结构,而 HTML 作为一种 DSL 去描述这种树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如果你接触过 AST,那么 AST 也是一种树,XML 也是树结构。。。树的应用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得多。 树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图`,是一种无环连通图,是一种极大无环图,也是一种极小连通图。 从另一个角度看,树是一种递归的数据结构。而且树的不同表示方法,比如不常用的`长子 + 兄弟`法,对于 你理解树这种数据结构有着很大用处, 说是一种对树的本质的更深刻的理解也不为过。 树的基本算法有前中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有的同学对前中后这三个分别具体表现的访问顺序比较模糊,其实当初我也是一样的,后面我学到了一点,你只需要记住:`所谓的前中后指的是根节点的位置,其他位置按照先左后右排列即可`。比如前序遍历就是`根左右`, 中序就是`左根右`,后序就是`左右根`, 很简单吧? 我刚才提到了树是一种递归的数据结构,因此树的遍历算法使用递归去完成非常简单,幸运的是树的算法基本上都要依赖于树的遍历。 但是递归在计算机中的性能一直都有问题,因此掌握不那么容易理解的"命令式地迭代"遍历算法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用的。如果你使用迭代式方式去遍历的话,可以借助上面提到的`栈`来进行,可以极大减少代码量。 > 如果使用栈来简化运算,由于栈是 FILO 的,因此一定要注意左右子树的推入顺序。 树的重要性质: - 如果树有 n 个顶点,那么其就有 n - 1 条边,这说明了树的顶点数和边数是同阶的。 - 任何一个节点到根节点存在`唯一`路径, 路径的长度为节点所处的深度 实际使用的树有可能会更复杂,比如使用在游戏中的碰撞检测可能会用到四叉树或者八叉树。以及 k 维的树结构 `k-d 树`等。 ![](https://img.kancloud.cn/4c/fc/4cfcd26a59a02dd6185b71ff94467e97_250x238.jpg)(图片来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K-d%E6%A0%91)](https://zh.wikipedia.org/wiki/K-d%E6%A0%91%EF%BC%89) ### 二叉树 二叉树是节点度数不超过二的树,是树的一种特殊子集,有趣的是二叉树这种被限制的树结构却能够表示和实现所有的树, 它背后的原理正是`长子 + 兄弟`法,用邓老师的话说就是`二叉树是多叉树的特例,但在有根且有序时,其描述能力却足以覆盖后者`。 > 实际上, 在你使用`长子 + 兄弟`法表示树的同时,进行 45 度角旋转即可。 一个典型的二叉树: 标记为 7 的节点具有两个子节点, 标记为 2 和 6; 一个父节点,标记为 2,作为根节点, 在顶部,没有父节点。 ![](https://img.kancloud.cn/df/7b/df7b00bdcf19fddfcfbe135bb36e2250_300x250.png) (图片来自 <https://github.com/trekhleb/javascript-algorithms/blob/master/src/data-structures/tree/README.zh-CN.md>) 对于一般的树,我们通常会去遍历,这里又会有很多变种。 下面我列举一些二叉树遍历的相关算法: - [94.binary-tree-inorder-traversal](94.binary-tree-inorder-traversal.html) - [102.binary-tree-level-order-traversal](102.binary-tree-level-order-traversal.html) - [103.binary-tree-zigzag-level-order-traversal](103.binary-tree-zigzag-level-order-traversal.html) - [144.binary-tree-preorder-traversal](144.binary-tree-preorder-traversal.html) - [145.binary-tree-postorder-traversal](145.binary-tree-postorder-traversal.html) - [199.binary-tree-right-side-view](199.binary-tree-right-side-view.html) 相关概念: - 真二叉树 (所有节点的度数只能是偶数,即只能为 0 或者 2) 另外我也专门开设了[二叉树的遍历](binary-tree-traversal.html)章节, 具体细节和算法可以去那里查看。 #### 堆 堆其实是一种优先级队列,在很多语言都有对应的内置数据结构,很遗憾 javascript 没有这种原生的数据结构。 不过这对我们理解和运用不会有影响。 堆的特点: - 在一个 最小堆(min heap) 中, 如果 P 是 C 的一个父级节点, 那么 P 的 key(或 value)应小于或等于 C 的对应值. 正因为此,堆顶元素一定是最小的,我们会利用这个特点求最小值或者第 k 小的值。 ![](https://img.kancloud.cn/bf/43/bf435c32f9da4e207788c1db7d518d46_442x286.jpg) - 在一个 最大堆(max heap) 中, P 的 key(或 value)大于 C 的对应值。 ![](https://img.kancloud.cn/bb/64/bb6486311193a72aba4e3a6b712d644e_501x371.png) 需要注意的是优先队列不仅有堆一种,还有更复杂的,但是通常来说,我们会把两者做等价。 相关算法: - [295.find-median-from-data-stream](295.find-median-from-data-stream.html) #### 二叉查找树 二叉排序树(Binary Sort Tree),又称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亦称二叉搜索树。 二叉查找树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节点的值; -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节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节点的值; -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 对于一个二叉查找树,常规操作有插入,查找,删除,找父节点,求最大值,求最小值。 二叉查找树,之所以叫查找树就是因为其非常适合查找,举个例子, 如下一颗二叉查找树,我们想找节点值小于且最接近 58 的节点,搜索的流程如图所示: ![](https://img.kancloud.cn/75/96/75964815f9bb2582af5fcc70e9b016c0_1000x822.jpg)(图片来自 [https://www.geeksforgeeks.org/floor-in-binary-search-tree-bst/)](https://www.geeksforgeeks.org/floor-in-binary-search-tree-bst/%EF%BC%89) 另外我们二叉查找树有一个性质是: `其中序遍历的结果是一个有序数组`。 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到这个性质。 相关题目: - [98.validate-binary-search-tree](98.validate-binary-search-tree.html) ### 二叉平衡树 平衡树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类数据结构,为改进的二叉查找树。一般的二叉查找树的查询复杂度取决于目标结点到树根的距离(即深度),因此当结点的深度普遍较大时,查询的均摊复杂度会上升。为了实现更高效的查询,产生了平衡树。 在这里,平衡指所有叶子的深度趋于平衡,更广义的是指在树上所有可能查找的均摊复杂度偏低。 一些数据库引擎内部就是用的这种数据结构,其目标也是将查询的操作降低到 logn(树的深度),可以简单理解为`树在数据结构层面构造了二分查找算法`。 基本操作: - 旋转 - 插入 - 删除 - 查询前驱 - 查询后继 #### AVL 是最早被发明的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在 AVL 树中,任一节点对应的两棵子树的最大高度差为 1,因此它也被称为高度平衡树。查找、插入和删除在平均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logn)。增加和删除元素的操作则可能需要借由一次或多次树旋转,以实现树的重新平衡。AVL 树得名于它的发明者 G. M. Adelson-Velsky 和 Evgenii Landis,他们在 1962 年的论文 An algorithm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中公开了这一数据结构。 节点的平衡因子是它的左子树的高度减去它的右子树的高度(有时相反)。带有平衡因子 1、0 或 -1 的节点被认为是平衡的。带有平衡因子 -2 或 2 的节点被认为是不平衡的,并需要重新平衡这个树。平衡因子可以直接存储在每个节点中,或从可能存储在节点中的子树高度计算出来。 #### 红黑树 在 1972 年由鲁道夫·贝尔发明,被称为"对称二叉 B 树",它现代的名字源于 Leo J. Guibas 和 Robert Sedgewick 于 1978 年写的一篇论文。红黑树的结构复杂,但它的操作有着良好的最坏情况运行时间,并且在实践中高效:它可以在 O(logn) 时间内完成查找,插入和删除,这里的 n 是树中元素的数目 ### 字典树(前缀树) 又称 Trie 树,是一种树形结构。典型应用是用于统计,排序和保存大量的字符串(但不仅限于字符串),所以经常被搜索引擎系统用于文本词频统计。它的优点是:利用字符串的公共前缀来减少查询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谓的字符串比较,查询效率比哈希树高。 ![](https://img.kancloud.cn/fa/c0/fac0217d09864b041b0527b3f27117fc_381x242.jpg) (图来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7%E5%85%B8%E6%A0%91/9825209?fr=aladdin>) 它有 3 个基本性质: - 根节点不包含字符,除根节点外每一个节点都只包含一个字符; - 从根节点到某一节点,路径上经过的字符连接起来,为该节点对应的字符串; - 每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包含的字符都不相同。 #### immutable 与 字典树 `immutableJS`的底层就是`share + tree`. 这样看的话,其实和字典树是一致的。 相关算法: - [208.implement-trie-prefix-tree](208.implement-trie-prefix-tree.html) - [211.add-and-search-word-data-structure-design](211.add-and-search-word-data-structure-design.html) - [212.word-search-ii](212.word-search-ii.html) ## 图 前面讲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看成是图的特例。 前面提到了二叉树完全可以实现其他树结构, 其实有向图也完全可以实现无向图和混合图,因此有向图的研究一直是重点考察对象。 图论〔Graph Theory〕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图为研究对象。图论中的图是由若干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用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用点代表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表示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 ## 图的表示方法 - 邻接矩阵(常见) 空间复杂度 O(n^2),n 为顶点个数。 优点: 1. 直观,简单。 2. 适用于稠密图 3. 判断两个顶点是否连接,获取入度和出度以及更新度数,时间复杂度都是 O(1) 4. 关联矩阵 5. 邻接表 对于每个点,存储着一个链表,用来指向所有与该点直接相连的点 对于有权图来说,链表中元素值对应着权重 例如在无向无权图中: ![](https://img.kancloud.cn/af/f2/aff2ccef415f4086f07e26c0f8241fa4_720x380.jpg)(图片来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8681)](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8681%EF%BC%89) 可以看出在无向图中,邻接矩阵关于对角线对称,而邻接链表总有两条对称的边 而在有向无权图中: ![](https://img.kancloud.cn/f7/0f/f70f858f71efe45c6c88c719bfc1873f_720x386.jpg) (图片来自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8681)](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8681%EF%BC%89) ## 图的遍历 图的遍历就是要找出图中所有的点,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深度优先遍历:(Depth First Search, DFS) 深度优先遍历图的方法是,从图中某顶点 v 出发, 不断访问邻居, 邻居的邻居直到访问完毕。 1. 广度优先搜索:(Breadth First Search, BFS) 广度优先搜索,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 "浅尝辄止",它也需要一个队列以保持遍历过的顶点顺序,以便按出队的顺序再去访问这些顶点的邻接顶点。